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亚洲角龙

亚洲角龙是一种恐龙。(学名Asiaceratops)是角龙下目恐龙的一个属,生存于上白垩纪。它的化石发现于中国蒙古及乌兹别克。模式种是“A. salsopaludalis”,在1989年由Nessov与Kaznyshkina正式命名。第二个种称为“A. sulcidens”,也被认为属于亚洲角龙。

亚洲角龙出现在白垩世的晚期,同样也属于脊索动物。这种恐龙距离现在大概有1亿年的历史,并且在当时的年代非常的繁盛。在所有的恐龙面临灭绝时,那么亚洲恐龙属于最后一类。因为这种恐龙的生命力非常的顽强,所以才能够坚持到最后。

恐龙是中生代时期[1](2.3亿年前)的一类爬行动物,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恐龙骨架因为其体型极其巨大或小巧、构造奇妙,已成为全球各地博物馆的主要展览品,恐龙开始被世人所知[2]

目录

外形特征

亚洲角龙的臀部有些像类,并且在脖子上面长了一块骨板,被叫做”颈盾”,在颈盾上有角,并且都是形态不一的,有的恐龙会长两只,有的恐龙会长三只角。而这些角就是亚洲角龙的武器,如果遇到敌人的攻击,那么会用角去顶。

亚洲角龙嘴巴长得非常奇特,有些像鹦鹉。如果是在挖掘植物的时候会非常的方便,所以这种恐龙不仅仅属于食肉性,同时也会吃植物。亚洲角龙大多生活在亚洲地区,最后又迁徙来到了北美地区。

亚洲角龙的进化

亚洲角龙属于鸟臀目,在一年前可以说这种恐龙属于一种新型品种。这种恐龙的身材比较矮小,但是也能够达到1.8米。繁衍的速度比较快,在雌雄交配之后几个月就能够产下恐龙蛋,并且进行孵化。

但是在后期,这种恐龙从身材娇小一下子就变成了体型庞大。可能是由于饮食的原因,让这些恐龙出现了一定的进化。并且亚洲角龙的数量渐渐增多时,其活动的范围也出现了变化。亚洲角龙在吃植物的时候会比较小心,将一些植物切成片之后才能够进食。

亚洲角龙大多以群居为主,会与自己的同伴成群结队的在一起生活。与同伴们一起觅食并且去寻找自己的栖息处。其实到目前为止,关于亚洲角龙的资料并不是很多。因为距离现在比较远,所以很难去求证一些事实,并且化石的数量也非常少。目前科学家仅仅能确定的亚洲角龙大概有几十种。

视频

亚洲角龙 相关视频

亚洲首只角龙化石骨架亮相诸城恐龙博物馆
中国专家发现白垩纪之后的恐龙化石,恐龙有可能是在南方灭绝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