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波 楊青亭 我心中的老師和學生眼裡的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重定向至:
《我心中的老師和學生眼裡的我》是中國當代作家袁春波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我心中的老師和學生眼裡的我
幸得好老師,如坐春風裡。苦心樹你我,不為長相憶。有人說:「雖然他(她)使你終生受益,你可以想起,也可以忘記。」
1985年,我讀師範。那時與語文相關的課程是文選與寫作、語文基礎知識、小學語文教材教法。教文選的是一位女老師,高挑的身材,應該在一米七這樣。那年我15歲,既瘦又小且矮,當時體檢的數字是:43公斤,155厘米。也許是學校特別注重體育鍛煉,我才僥倖後來長出了十六七公分。所以一入學時我特別仰視我的文選老師。
老師單眼皮,大臉,皮膚白皙,大約二十七八歲。那時偶爾會看到老師帶着兩三歲的孩子在校園裡,剛剛做了母親,老師眼裡總閃爍着慈和的母性的光輝,和我們班主任的嚴格嚴肅嚴厲恰成鮮明的對比,所以我們都覺得老師親切親近。
印象中,師範三年,老師從沒發過脾氣,微笑着進課堂,微笑着教學,微笑着走出去。如坐春風的成語,形容我的文選老師的課最恰當。
老師寫字很大氣,放得開,非常灑脫,應該是受啟功字的影響。只記得有一次老師一邊板書一邊說,字怎麼寫都好看,她說這話的時候,十分自信。所以,我寫字追求自己看了舒服,怎麼寫都好看,就是受她的影響。
老師的普通話很好,沒有刻意去咬准某個字。吐字歸音,明晰響亮。我們喜歡老師的范讀,比如《荷塘月色》,比如樂府雙璧之一的《西洲曲》。沒有激情四射,沒有聲情並茂,老師只是平平靜靜地去讀,那平靜的誦讀傳達出的音韻、聲情、意境、文學之美,我,她的許多學生,也許都不會忘記。
1994年,我拜望過老師一回,請老師指導自考畢業論文寫作,老師推薦了幾種必讀的書,寫成的論文是《李煜後期詞的情與境》。那時寫作用方格稿紙,用複寫紙謄抄,反覆讀,反覆寫,一次十幾頁稿紙。我不會寫論文,老師說,你反覆去讀,去琢磨,熟知以後,才能寫出自己的東西。李煜的詞至今我每一首都能背得出,我的文字里會努力求取點詩意,我讀書、教書、做事、做人,如果算得上認真,文選老師是最不敢忘記的老師之一。
後來,遇到一位同學,說起文選老師,他說了四個字:風采依舊。
後來,我再也沒見到過文選老師。
某年寒假裡的一天,在市圖書館查資料,查到過老師的兩篇論文,一篇是蘇軾關于海州的詞的賞析,一篇是關於《鏡花緣》的。當時正為學生編《鏡花緣研讀》的讀本,我就想,在「文論」部分,一定把老師的這篇論文收進去。
也就是在那次查資料的時候,我吃驚地發現了連雲港教育博客上的一篇文字,老師於2014年8月1日因病去世,年58歲。
文選老師姓王,名毓容。人生中,對自己產生深遠影響的老師沒有幾個,她是。她的親切、自信、大氣、認真,影響的又何止一個我呢?
秋意漸濃,秋寒日重。我懷念我的文選老師。
我的語文老師(1)
終於下課的鈴聲響了,來不及放下書我便倒在桌上補起覺來。頭一直昏沉沉的,我撐起頭看見一隻手在黑板上寫字。
我揉了揉眼,上課的鈴聲震得我清醒了許多,兩手托腮。那隻手還在黑板上移動。「好,今天我們上這一課,請同學們看一下黑板上的字,注意一下它們的讀音。」他放下粉筆轉過身面朝我們說道。開學的第一次語文課,新的語文老師。小平頭,古銅色的皮膚,鼻樑上架着一副眼鏡,中等身材,白粉的條紋襯衫,初看很職業的打扮。上課的程序和以前的老師也大致相同。對我們來說語文課似乎可有可無,上課只要不倒下,老師幾乎也看不出什麼破綻的。於是我的倦意又上來了,理了理頭髮閉目養神起來。一節課就這樣不知不覺過去了,鈴聲響了,他走了。前後桌開始議論起來,「語文老師長得不錯哦……」第一次見他的印象是:整體感覺很乾淨,很老練。
漸漸地,我們熟悉起來。課前,他會先讀一篇小文章讓我們寫一些感想,讓我們起來交流。他繪聲繪色地讀着,我們盯着他從前到後,直到他放下文章,微笑着說:「自由發言,想說的就自由站起來。」我們大都不喜歡自主站起來,所以都低下頭,眼睛上翻四處掃視看誰站起來。可是他前前後後地轉,一遍又一遍重複就是沒有人自告奮勇。他有些無奈了,發出了為難的笑聲,自己先談了起來,於是大家在老師的啟發下主動站了起來。
上課,我們的氛圍很輕鬆,靜靜地聽着他講述,拿着筆圈點着。他總是把話講得很幽默,中途我們常常哈哈大笑起來。他經常用些很潮的語言來解釋古文,我們當然也就易理解。他不怎麼管紀律,似乎折射出他的慢性子,他和易近人不習慣去教訓同學,總保持開心的笑容。
他喜歡讀書、看書。晨讀課,我們在教室里朗讀,他走進來在黑板上寫下要背的篇目,掃視了一遍,自己捧着書在走廊來回地走,邊走邊讀,聲音也比較大。他是喜歡文學的,感覺他的身上充滿文學的味道。他喜歡拿着自己欣賞的文章讀給我們聽,他選的文章很內涵或反映現今社會與我們息息相關,我們總能從中產生共鳴。
他也喜歡寫文章。可以把破爛的學校寫得如此之美,令我們讚嘆不已。他的語句很華麗、優美,仿佛有說不盡的韻味。他經常給我們講述以前的故事,聯想到他我們就有無盡感慨。
我喜歡看他走路的樣子,低着頭好像在思考着什麼;喜歡我們在默寫時他放的音樂,讓人聯想到古代私塾先生的感覺;喜歡他上課無人發言的困窘樣子……
他給我們的印象總是那樣平易近人,有品位,透露着不盡的文人氣質……[1]
作者簡介
袁春波,男,1970年生,中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