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洛陽牡丹甲天下 周吉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頁面
前往: 導覽搜尋
洛陽牡丹甲天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洛陽牡丹甲天下》中國當代作家周吉靈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洛陽牡丹甲天下

牡丹是中國名花之一,素有「花王」之稱。自唐代以來,牡丹之盛,莫過於洛陽,從那時起「洛陽牡丹甲天下」的美名就流傳於世。宋代詩人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用「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道出了洛陽牡丹的真諦。至1903年清政府正式將牡丹確定為國花。

歐陽修強調「地脈」是什麼意思?這絕不是單說洛陽的土地肥沃,氮、磷、鉀不缺,而首先是指洛陽的地氣、王氣。

「洛陽牡丹甲天下」,得益於洛陽的山川形勝。而洛陽的山川形勝,托起了九朝古都、六朝陪都,坐上了105位皇帝。君臨天下,才有了讓他們「養眼」的牡丹;有了裝扮他們首善之地人居環境的牡丹;有了他們粉飾太平雍容華貴的牡丹。

當然,牡丹不單為他們而開。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也養一方花。

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而「甲天下」於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洛陽牡丹不僅以雍容華貴,國色天香而聞名遐邇;也以其造化鍾情,天下君臨而總領群芳。洛陽也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牡丹聖地。洛陽牡丹栽培始於隋朝,隋煬帝「闢地周二百里為西苑……易州進二十箱牡丹」,並記述了牡丹品種名稱。宋高宗也稱「隋煬帝世始傳牡丹」。可見洛陽為中國最早的牡丹栽培地之一。現有十餘個牡丹公園,如神州園、國花園、王城公園等。2003年國家林業局還在洛陽批准命名了「國家牡丹園」。

洛陽地處中原,為東秦嶺腹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舉世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是牡丹的故鄉。洛陽是中國牡丹的發祥地之一,同時也是牡丹的栽培中心。洛陽地處伊洛河之間,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是牡丹理想的適生區,這些造就了洛陽牡丹花色艷麗,花型豐富,花香濃郁,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名花。牡丹象徵富貴吉祥,尊為「百花之王」和「富貴花」。中國牡丹早在724年傳入日本;1330年至1850年引入法國;1656年荷蘭開始引種;1789年英國引進中國 牡丹,培育出100多個園藝品種;美國在1826年至1830年也開始從中國引進。可以說牡丹是中國的美麗大使,已經走遍全球。

牡丹花雍容典雅,富麗堂皇,享有「國花」之美稱,是中國特有的名貴花種。花型有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和皇冠型。牡丹又叫鹿韭、鼠姑、百兩金、富貴花、木芍藥,原產中國,分布於陝西、河南、山東、四川、江蘇等省,至今在秦嶺和陝北山區還有野生種牡丹。牡丹是毛茛科落葉小灌木,根肉質肥大。葉互生,三回三出複葉。花單生在枝頂,有單瓣,也有重瓣。牡丹以觀花為主,也有以根莖為藥者。牡丹的根可以入藥,藥名丹皮,可以治療高血壓,除伏火,清熱散瘀,去痛消腫;牡丹的莖、葉可治血瘀腫痛,對高血壓有顯著療效;而它的花瓣可以食用,味道鮮美。

多年來,洛陽市把牡丹的栽培與發展當做特色產品與地標性工作來做,大做美化環境,提高城市水平的「大文章」,將牡丹確定為洛陽的「市花」,先後建立了牡丹栽培基地,組織園林科技人員收集散失品種,擴大繁殖,改良栽培技術,開展新品種培育與栽培,組織盆栽及盆景製作,獲得了百餘項國際、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獎。使洛陽牡丹品種達462個,種植面積約140公頃200餘萬株。一年一度的洛陽牡丹花會,「以花為媒,廣交朋友,發展經濟,振興洛陽」,使洛陽牡丹更加聞名於世界。洛陽牡丹也伴隨着美麗中國步伐遠涉重洋,已進入了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人民友誼的紐帶和橋樑。

2013年春天,我走進洛陽,百花爭艷,繁花怒放,萬紫千紅花爛漫,大街小巷人歡顏。牡丹那艷麗的花容,絢麗的色彩,在百花叢中爭奇鬥豔。街道邊一盆盆牡丹蓬勃向上,優雅如婷婷的美女,向你招着小手,帶着微笑,灌進了每個人一心的甜蜜;公園裡一片片翠綠點綴着粉紅,繽紛滿園。那枝繁葉茂的花叢中,總有高高低低的片片淺紅、串串粉白,一叢叢高掛在半人高的植株上;昂然挺立着的千頭萬盞碩大飽滿的花蕾,個個形同仙桃,朱唇緊閉,潔齒輕咬;薄薄的花瓣層層相裹,透出一副華貴艷麗之感。一絲絲潔白的陽光照來,它們靜靜地矗立,任憑光輝洗禮、華光照耀,散發出沁人心扉的芳香,久遠飄蕩在大街小巷,瀰漫在人們的心房,留下了甜蜜的味道。牡丹,真是玉笑珠香,冠絕群芳。難怪國人把牡丹一向看做是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的象徵。

每年春季,洛陽都要舉辦牡丹花節,花為人添彩,人為花爭光,人山人海,沐浴在花的海洋中,把春暉里的輝煌與燦爛綻放,讓陽光與溫暖盡情流淌。那一朵朵牡丹猶如春風浩蕩,一夜間千朵萬朵縱情怒放,洶湧澎湃,驚天動地。那般浩蕩,把積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氣神排山倒海般地釋放,把壓抑了一個冬天的氣象都在這短短几天中轟轟烈烈地迸發。它不開則已,一開則傾其所有,揮盡歡顏,一下開得個傾國傾城,國色天香。這也許是一個地方風土秉性,但更像是秦嶺固有的氣度和風尚。

唐代,牡丹是皇宮珍貴的花卉,朝廷在驪山專門開闢了牡丹園。唐明皇李隆基和楊貴妃曾在牡丹花下歡宴,李白奉詔進宮,揮筆寫下「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的名句;中書舍人隨口吟詠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唐明皇聽後,大加讚賞,並叫貴妃在妝鏡台前飲一紫金盞酒,以表現詩中意境,牡丹從此贏得了「國色天香」的美譽。

那時每到暮春,到都城長安觀看牡丹,車馬若狂,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白居易在詩中描述了當年的盛況:「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詩人劉禹錫贊曰:「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後來,武則天當上皇帝令百花連夜速開,以待她明日遊玩欣賞,百花懾於皇威紛紛開放,唯獨牡丹不開,武則天一氣之下,便把牡丹發配到洛陽。

也許是武則天的緣故,到北宋時,洛陽種牡丹、賞牡丹,已經蔚然成風,真是「洛陽牡丹甲天下」。那時洛陽家家戶戶都種牡丹,它與揚州芍藥齊名,並稱「天下第一」。詩人歐陽修對洛陽牡丹情有獨鍾,曾游遍洛陽城中十多個花園,不僅寫下了「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還著有《洛陽牡丹記》等文章,對姚家的千葉黃牡丹和魏家的千葉肉紅色牡丹特別推崇。姚黃被譽為「花王」,魏紫被譽為「花後」,「姚魏從來洛下奇,千金不惜買繁華」,說的就是這兩種牡丹轟動當年京華洛陽的盛況。

洛陽的牡丹風姿綽約,顏色各異,有紅、粉、藍、紫、黃、黑、綠、白、變色等九大色系,花色齊全,花朵碩大,花瓣肥厚,花蕊也繁多。紅的似火,黃的似金,粉的似霞,白的似玉……一陣微風吹過,陣陣清香便撲鼻而來,讓人心曠神怡。最綠的牡丹是「豆綠」,它的顏色近似葉綠;最黑的牡丹是「冠世黑玉」,它的顏色是深紫發黑;花瓣最多的牡丹要數「魏紫」,約有六七百片花瓣;最佳的牡丹算是「二喬」了,它一朵花上兩種顏色,綺麗無比;最紅的牡丹是「火煉金丹」,顏色近似國旗紅;最藍的牡丹是「藍田玉」,粉里透藍,艷而不散,凝香聚氣,大氣沉鬱。

牡丹最美麗的地方莫過於花瓣和花蕊了。有的花瓣紅中帶白,有的粉中帶黃,還有的潔白無瑕,清純一色;圓圓的就像小姑娘的臉蛋,充滿微笑,嫩嫩的似仙掌輕扣,護着最美的花蕊;而花蕊是一根根豎起的黃色小棒,布滿了花粉,有的還掛着晶瑩的露珠,微風一吹,左右搖晃,招來了一隻只蝴蝶和蜜蜂,貪婪地獨享其芳,我羨慕地也想變成蝴蝶和蜜蜂,永駐洛陽,成為「採花大盜」。

這真是:

誰人都知牡丹妙,睹物即景心旌嬈。

翩翩仙子下凡塵,薄瓣輕柔若飄紗。

怎憑群芳千般妒,姚黃魏紫百年好。

走近牡丹,一顧弄傾城,一瞥就驚鴻,一眼刻心中。牡丹的美是不容輕薄的,遊人賞牡丹,哪知牡丹是洛神,都想折枝偷歡顏。記住,北宋哲人周敦頤曾告誡:「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桃花之美,美在點綴春風拋紅顏;梨花之美,美在明月普照千枝雪;荷花之美,美在泛舟荷塘漁歌唱;然則牡丹之美,不單單是一種形態美,其香陰柔久遠,其情蓬勃熱烈,其景大氣磅礴,其狀亭亭玉立。入畫富麗堂皇,入藥清心潔瘀,入室高貴典雅。牡丹之美是氣質上的大美,內涵上的真美,心靈上的唯美。就像從《詩經》里走出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的風景,亘古不衰。

洛陽牡丹之所以能聞名中外,是因為它長在秦嶺的懷抱中,寄情於溫潤的伊洛河盆地,滋養在肥沃的黃土地里,才孕育出花瓣大而色澤艷麗的奇葩。由於花朵碩大,顏色各異,花瓣肥厚,花蕊繁多,冠絕群芳,加之,洛陽牡丹花大鮮美,色香俱全,儀態萬方,國色天香,觀賞價值極高,以艷壓群花而名滿天下。

洛陽牡丹是秦嶺之嬌子,地脈之寵兒,地理之標誌。

真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1]

作者簡介

周吉靈,男,中國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