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艇
S艇(Schnellboot,英文fast boat之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的一种鱼雷快艇。盟军则称其E艇,一般被认为E是Enemy(敌人)的意思,但也有可能是指Eilboot(快艇)的意思。 S艇船体比美国的PT艇和英国的机动鱼雷艇(MTB)还要大的多,适合到外海进行长距离作战(约700海里),使得英国皇家海军开发更新型的鱼雷快艇对应,如Fairmile-D鱼雷艇[1]。
目录
发展和其整体设计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条约下,德国大多数军工生产受到严格限制。德国海军缺乏小型巡逻艇。
S艇的前身要追溯到Oheka2型,这是由德国吕森造船厂在1927年为美国企业家奥托·赫曼·卡恩制造的私人游艇。这艘游艇预计使用在北海、英吉利海峡与西部海区,为了耐海性因此使用了圆底式(round-bottomed)船底而非一般高速艇常见的平底(Flat Bottom)构型。这种构型兼顾了小型船的适航性以及速度,并创下当时小型快艇的极速纪录,因此受到德国海军的注意,在1929年德国海军订购了装备了2具鱼雷发射管的相似构型舰种,1930年接收时命名为UZ(S)16号联络艇,而后改名S-1,后来S艇皆以此基础构型发展而成。
S-1是一艘40吨重的快艇,具有3具总输出3000德制马力(PS)的汽油引擎,2具鱼雷发射管,最高航速可达37节。在测试后德国海军提出若干修改建议,包括在主舵旁装设偏30度角的辅助舵制造吕森效应,这种构型可以让三螺旋桨船于高速行驶时减少尾波并提高螺旋桨输出效益。这种设计使得S艇在夜间作战时不容易被发现。
由S-6开始使用柴油发动机去取代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的耗油量较少而且柴油较不容易着火,这都是对其有利的,各型号的S艇都可载12至14吨柴油而令S艇有长远的航程,各型号的S艇都有两个大而通风良好的发动机舱,在S-100之前,S艇都有个大的发动机天窗,各种和发动机有关的管线皆为外露以方便检修发动机,在驾驶舱有个发动机操作面板以便操作。
每艘S艇都会在左右鱼雷管各放一枚鱼雷。后来的S艇型号会在甲板有鱼雷固定架以装载后备鱼雷,在射出发射管内鱼雷后可继续装填后备鱼雷。但后备鱼雷增加了S艇的重量从而削弱了其高速灵活的优势,故在英伦海峡等敌人较强的水域,S艇还是不装载后备鱼雷。S艇主要使用G7鱼雷,这种鱼雷在30节速度之下可航行12500米。在1944年6月开始使用长程的T3d鱼雷,T3d鱼雷在9节之下可航行57000米。之后又有T5a声导鱼雷,它可以在22节之下航行8000米。
S艇最初的防空火力是一挺MG 15机枪,后来改为双联装的MG 34机枪[2],由于英美盟军皆有强大的空中武力,机枪已不能有效对付,故再后来又进一步强化至20毫米口径机炮,从S-38开始增强至4挺20毫米口径机炮,后来加多一挺博福斯40毫米口径机炮。
视频
S艇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二战德国海军S艇(鱼雷艇) ,哔哩哔哩,2017-05-05
- ↑ MG-34通用机枪简介 ,铁血网, 20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