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甲竹
中文學名 :龜甲竹 | 目 :禾本目 | |
拉丁學名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arr.) Mitford | 科 :禾本科 | |
別 稱 :龍鱗竹、佛面竹、龜文竹、馬漢竹、黍節竹 | 亞 科 :竹亞科 | |
界 : 植物界 | 屬 :剛竹屬 | |
門 : 被子植物門 | 族 :倭竹族 | |
亞 門 : 被子植物亞門 | 亞 族 :剛竹亞族 | |
綱 : 單子葉植物綱 | 組 : 剛竹組 | |
亞 綱 : 禾本亞綱 |
龜甲竹又稱為人面竹、龍鱗竹等,龜甲竹屬於禾本科剛竹屬下一個種。稈直立,粗大,高能至20公尺,表層灰綠,節粗或稍膨大,從基部起始,下部竹竿節間歪斜,節紋交錯,斜面突出,交互連接成不規則相連的龜甲狀,越是基部的節越發明顯,葉披針形,一束2-3枚。
龜甲竹竹杆的節片似龜甲又似龍鱗,凹凸有致,堅硬粗糙。相較於其他靈秀、俊逸的竹子柔弱飄逸,更突顯出剛強堅毅之美。稈基部以至相當長一段稈的節間持續不斷為不規則的短縮腫脹,並交斜持續如龜甲狀,寓意長壽健康,龜甲竹清秀高雅,形態鮮明,讓人嘆為觀止。而且,龜甲竹易種植成活卻不易繁植,極為罕見,屬於國內稀有觀賞竹種。 [1]
目錄
形態特徵
竿高達20餘米,粗者可達20餘厘米,幼竿密被細柔毛及厚白粉,籜環有毛,老竿無毛,並由綠色漸變為綠黃色;基部節間甚短而向上則逐節較長,中部節間長達40厘米或更長,壁厚約1厘米(但有變異);竿中部以下的一些節間極為縮短而於一側腫脹,相鄰的節交互傾斜而於一側彼此上下相接或近於相接。竿環不明顯,低於籜環或在細竿中隆起。
籜鞘背面黃褐色或紫褐色,具黑褐色斑點及密生棕色刺毛;籜耳微小,繸毛髮達;籜舌寬短,強隆起乃至為尖拱形,邊緣具粗長纖毛;籜片較短,長三角形至披針形,有波狀彎曲,綠色,初時直立,以後外翻。末級小枝具2-4葉;葉耳不明顯,鞘口繸毛存在而為脫落性;葉舌隆起;葉片較小較薄,披針形,長4-11厘米,寬0.5-1.2厘米,下表面在沿中脈基部具柔毛,次脈3-6對,再次脈9條。
花枝穗狀,長5-7厘米,基部托以4-6片逐漸稍較大的微小鱗片狀苞片,有時花枝下方尚有1-3片近於正常發達的葉,當此時則花枝呈頂生狀;佛焰苞通常在10片以上,常偏於一側,呈整齊的復瓦狀排列,下部數片不孕而早落,致使花枝下部露出而類似花枝之柄,上部的邊緣生纖毛及微毛,無葉耳,具易落的鞘口繸毛,縮小葉小,披針形至錐狀,每片孕性佛焰苞內具1-3枚假小穗。小穗僅有1朵小花;小穗軸延伸於最上方小花的內稃之背部,呈針狀,節間具短柔毛;穎1片,長15-28毫米,頂端常具錐狀縮小葉有如佛焰苞,下部、上部以及邊緣常生毛茸;外稃長22-24毫米,上部及邊緣被毛;內稃稍短於其外稃,中部以上生有毛茸;鱗被披針形,長約5毫米,寬約1毫米;花絲長4厘米,花葯長約12毫米;柱頭3,羽毛狀。
穎果長橢圓形,長4.5-6毫米,直徑1.5-1.8毫米,頂端有宿存的花柱基部。筍期4月,花期5-8月。[2]
地理分布
生長環境
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一般年平均溫度為12-22℃,1月份平均氣溫為-5℃-10℃以上,極端最低氣溫可達-20℃,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但大都生長在山谷或流泉之間,土壤水分條件較優越;或者為人工栽培,在生長季節進行必要的澆水灌溉。
繁殖栽培
龜甲竹基本上使用母竹移植栽培。挖取母竹,儘量多帶宿土同時帶48厘米左右的竹鞭。龜甲竹的遺傳性狀不穩定,栽植生長的新竹一年較一年小,部分竹竿發展成正常竹竿。就去除地上一些的非龍鱗竹、扼制其竹鞭滋生或加強肥水管理等方式來調整。 想養成龜甲竹,外部氣候條件非常重要,要在滿足龜甲竹生長的溫度條件下栽培,龜甲竹才可以健康生長,龜甲竹偏好溫暖濕潤的氣候,通常年平均溫度為12-22℃,1月份平均氣溫至少-5℃-10℃,極端最低氣溫可達-20℃,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但大部分生長在山谷或流泉間,土壤水分條件優渥或人工栽培,在生長季節實行足夠的澆水灌溉管理。[3]
主要價值
工藝品價值
龜甲竹的竹材可以製作各種高級竹工藝品。如刻寫書聯,尤屬雅品。
觀賞價值
狀如龜甲的竹竿既稀少又珍奇,特別是較高大的竹株。點綴園林,以數株植於庭院醒目之處,也可盆栽觀賞。龜甲竹從基部開始,下部竹竿的節間歪斜,節紋交錯,斜面突出,交互連接成不規則相連的龜甲狀,越到基部的節越明顯。狀如龜甲的竹竿既稀少又珍奇,特別是較高大的竹株,為竹中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