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黃光華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黃光華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日期;1892年

逝世日期;1972年

中央軍嫡系高級將領,陸軍中將,家住廣西桂林,出生地安徽鳳陽。保定軍校二期畢業。1911年辛亥革命時南下,任南方革命軍第一軍講武堂教官。1917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南方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自排長積功升為師長。1924年7月任黃埔軍校教官,1933年3月參加長城抗戰,成為第29位青天白日勳章獲得者。1934年駐軍廣西興安,兼任廣西保安司令。1939年任中央軍事委員會高級參謀長,桂林辦公廳主任。 1941任軍委會遠征軍事務執法總監。1943年任中央軍事委員會駐雲南昆明遠征軍總監部總監,西南干訓團團副,航空運輸部司令。解放後任中共廣西桂林第一,二,三屆政協委員。1966年文化大革命被關押,1972年4月4日蒙冤離世。[1]

目錄

內戰硝煙

1892年11月17日(清光緒十八年九月二十八)出生在安徽鳳陽縣府城內的一戶書香門第。黃光華在家中行二,有一兄一妹,父名振邦,為清末秀才,主掌家務,二叔開辦私塾,三叔、四叔經商,是以黃家家境小康。黃光華六歲時進入二叔開辦的私塾接受啟蒙教育,1905年升入縣高等小學校。黃光華於1907年秉承父意,改入位於安慶的安徽陸軍小學堂第三期習軍事。三年後升入南京陸軍第四中學堂。辛亥革命爆發時,黃光華等人陸中學生分批前往武昌參加革命,被任命為革命軍第一講武學堂教官。中華民國成立後,清政府設立的四所陸軍中學堂被全被撤消。位於北京清河的陸軍第一中學堂改編為陸軍第一預備學校(校長商德全),黃光華於同年4月前往南京入伍生隊受訓,兩個月後即編入預校第一期繼續學業。

兩年後,黃光華順利畢業,並根據所填的志願兵種--工兵,被分配到駐防北苑的第10師(師長盧永祥)工兵營接受為期六個月的入伍鍛煉,隨後升入保定軍校(校長曲同豐)第二期,仍習工科。保定軍校是當時全國唯一一所正規軍官學校,其學科教育全盤仿效日本,精神教育則以忠君報國為主旨。在第二期的開學典禮上,校長曲同豐先率全體師生向總統袁世凱像行鞠躬禮,隨後黃光華等學員向校長和教官鞠躬,在同學互致鞠躬禮後即按照袁世凱所頒誓言,舉手發誓,內有"服從命令,盡忠報國,如違誓言,天誅法譴"等語。黃光華所在的工兵連有學員80名,但今後在軍界中有所發展並進階將軍者僅有黃光華、馬典符、耿志介、秦紹觀、李雲傑等五人而已。黃光華在經過兩年的學習後於1916年6月畢業,此時袁世凱正搞帝制,改元洪憲。黃光華等反對袁世凱獨裁的學員們決定前往上海進行倒袁運動。未幾袁氏病逝,黃光華重返北京,旋因仰慕在東北起義的商震將軍之名,遂前往山西投軍,從此在商震麾下效力達二十餘年。

1917年1月,黃光華被商震任命為第4混成團第3營(營長楊愛源)第7連少尉排長。同年8月,閻錫山以混4團為基礎擴編為第1混成旅,黃光華升任第2團(團長王嗣昌)第2營(營長李培基)中尉排長。一個月後,第1混成旅奉命援湘,協助湖南督軍傅良佐平定判軍零陵鎮守使劉建藩部。黃光華所在的第2團為先頭部隊率先進駐長沙,隨即被派到永豐參戰。第2團在前線經二十餘天激戰未得增援,漸顯不支。而湘督傅良佐又在湘軍總司令王汝賢的逼迫下棄職潛逃,以致第2團被迫撤軍,結果在湘潭中伏,黃光華隨營長李培基拚死突圍輾轉返回山西。黃光華在突圍中因與李培基生死與共,兩人就此結拜為異姓兄弟。

1918年2月,黃光華以湘潭突圍有功被提拔為第2營(營長李培基)上尉營附,1921年3月又升任第2團少校團附。1925年1月17日,第1混成旅擴編為第1師(師長商震),第2團也隨之擴編為第2旅(旅長王嗣昌),黃光華調升為第3團(團長李培基)第2營中校營長。11月,樊鍾秀圖晉,黃光華所在的第2旅奉命增援遼縣,在寒王鎮與樊部主力遭遇,黃營為第3團主力,正面攻擊敵軍,傷亡很大。此時友軍第6團抵達,第3團與第6團在炮兵火力的掩護下兩面夾擊,終於擊破樊軍防線,大敗樊鍾秀。

1926年1月,李培基升任第1師第2旅旅長,黃光華隨之升任第2旅第33團上校團長。3月,閻錫山與直系吳佩孚聯合,進攻國民二軍。黃光華隨部遠攻順德,經兩天激戰突破鄭思誠部防線,並突入城內俘虜在鄭部效力的晉軍老將孔庚。順德既下,第33團又奉調進攻保定的國民四軍。時國民四軍已經改編為正義軍並歸附吳佩孚,第33團就此結束作戰任務返回山西。同年5月,國民軍在雁北地區發起攻勢,守軍謝濂等部紛紛敗退,而黃光華所在的第2旅未經休整即隨商震投入到雁北戰場增援友軍。

第2旅抵達戰場後,立即對國民軍韓復榘部發起猛烈進攻,黃光華團以猛打猛衝的方式迫使韓部退守孤山,成功解救出在孤山站被圍的謝濂第4旅殘部。隨後第2旅在第4旅的配合下繼續向孤山發起進攻,雙方經激戰三晝夜陷入僵局。此時友軍第5旅旅長豐玉璽親率一個營借用大霧的氣候從側翼突入孤山,卻因與友軍缺乏聯絡反被國民軍殲滅,豐氏被俘,使晉軍士氣遭到極大打擊。國民軍隨即對晉軍正面發起反攻,黃光華等部在前線奮力苦戰,商震得知後急命第1旅投入戰鬥,終於穩住防線,此後商震根據形勢決定採取守勢與國民軍長期對峙。

閻錫山根據前方戰況分析,判斷出國民軍準備全力攻晉,他為保太原北面門戶不失,急命商震率部退守雁門關。黃光華第33團隨部撤抵雁門關後,奉命以全團三個營以及配屬的第44團第2營防守雁門關前15里的張莊兩側,為商部前進陣地。時國民軍以張自忠旅對張莊東側發起進攻,守軍第44團第2營防守不利被擊潰。黃光華見側翼受到威脅,急電商震請求撤軍,商以雁門關主陣地尚未部署完畢,命令黃團堅決抵抗,並抽調一個營的兵力向張莊增援,同時將防守不利的第44團第2營營長黃某槍斃以明軍紀。黃光華見撤退已無可能,便決心破釜沉舟,嚴命所部抵抗。張自忠數度猛攻,始終無法突破黃團陣地。兩天後雁門關防線部署完畢,黃光華奉命指揮所剩的500餘人撤出陣地,開赴水峪口休整。三個月後,國民軍因內部矛盾、物資補給等多種原因開始撤軍。商震抓住機會命令所部全線反攻,黃光華團隨第2旅行動一直追擊國民軍入綏遠,並率先進占歸綏,為商震就任綏遠督統打下了基礎。

1927年6月6日,閻錫山就任南京國民政府所委之國民革命北方軍總司令,正式參加北伐。7月9日,李培基升任第1師師長,所留之第2旅少將旅長一職交由黃光華升任。同時,黃光華在第1軍軍長商震和第1師黨部執行委員李志深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國民黨。10月1日,黃光華旅作為左路軍序列向京綏線的奉軍發起進攻,協同友軍連克張垣、宣化、懷來。10月8日,奉軍調集主力第5方面軍團發起反攻,第1師經四天阻擊被迫退守張垣。11月初,商震調整部署,決定放棄綏遠,以第1師增援五台山方向之友軍,將奉軍李振唐師擊退,保住了五台山這個戰略要點。1928年3月,商震下令對奉軍發起全線反攻,其中黃光華第2旅作為第1軍主力攻入河北,攻占完縣,切斷了奉軍增援保定的道路,為友軍占領保定創造了基礎條件。同年5月,黃光華率部進駐保定,同時李培基升任第1軍軍長,以黃光華接任第1師中將師長。

1928年9月11日,第1師根據編遣會議的決定,在北平縮編為第3集團軍暫編第1師(師長李培基)第1旅,黃光華降任中將旅長。10月4日,第1旅改稱第32師(師長李培基)第94旅(轄唐永良第187團、李杏村第188團、李蘭亭第189團),黃光華仍任該旅旅長。1929年10月4日,閻錫山以響應中央裁軍方針為名,實為削弱商震兵權,將第32師師部裁編,黃光華的第94旅被撥歸第42師指揮。第32師師長李培基專任綏遠省政府主席脫離軍職,此後再未與黃光華共事。隨着李宗仁馮玉祥唐生智先後率部反蔣,閻錫山隨之蠢蠢欲動。1930年1月,閻錫山將所部大肆擴編,並聯合李宗仁、馮玉祥等地方實力派共同反蔣。在這次擴編中,黃光華的第94旅升格為第27師(轄唐永良第79團、李杏村第80團、劉春嶺第81團),黃也隨之升任中將師長。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第27師奉命由天津南下向歸德的南京政府軍發起進攻。先是第9軍軍長馮鵬翥命高鴻文第26師主攻歸德。歸德守雖只有韓復榘部一個旅(第20師第58旅,旅長展書堂),但其防禦工事堅固,城外壕溝又極深寬,高師屢攻不克,自身反遭重大損失。馮鵬翥在受到前敵總指揮張蔭梧的斥責之後改命黃光華第27師擔負主攻任務。黃光華受命後立即召集所部三名團長共同研究作戰方案。

根據情報以及第26師失敗的教訓,黃光華認為之前的失敗主要是因為炮兵與步兵協調不力。每當進攻發起時,炮兵雖然猛烈開火,但當步兵發起進攻後,炮兵卻沉寂無聲,步兵在沒有掩護的情況下大量損失;此外高鴻文沒有布置步兵突擊也是失敗的原因之一。有鑒與此,黃光華決定以所屬第79、第80兩個團為一線進攻部隊,第81團為預備隊,將總部配屬的兩個炮兵營分別歸唐永良李杏村直接指揮。當進攻發起時,一線部隊應先以炮火覆蓋敵陣地,步兵則應乘炮擊未停之時實施衝鋒,此後投入預備隊向敵軍縱深發展。如此部署,果然在頭次進攻時即突破敵軍防線,守軍旅長展書堂慌忙率領殘部撤回濟南。歸德一失,濟南失去依託,韓復榘被迫放棄濟南向臨滋、益都方向敗退。

第9軍占領濟南後,馮鵬翥命令所部繼續發起追擊,黃光華第27師和高鴻文第26師追至臨淄時,韓復榘部固守不出,黃、高兩師只能在臨淄河西岸構築陣地以待援軍。但隨着南京政府調集大量精銳部隊增援山東戰場並發起全線反攻,反蔣聯軍終因津浦路作戰失利而下達了退卻的命令。黃光華第27師先是奉命退守濟南,繼又奉命退過黃河北岸,至9月初撤往山西壽陽待命。隨着反蔣聯軍的瓦解,閻錫山馮玉祥先後宣布下野,其部隊亦陸續接受南京國民政府的改編。1931年1月16日,第27師被縮編為東北邊防軍第4師(師長馮鵬翥)第7旅(轄李杏村第13團、蔣紀珂第14團),黃光華再次降任旅長之職。6月17日,第7旅又根據國民政府陸軍師的統一番號改稱第67師(師長馮鵬翥)第198旅(轄李杏村第395團、蔣紀珂第396團),黃光華仍任中將旅長。

血肉長城

第67師隸屬第32軍序列,時任軍長商震屢次受到晉軍嫡系將領的排擠,甚至連軍事會議也不通知其參加。商震憤恨苦惱之餘,決定聯絡舊部脫離晉軍另找途徑。黃光華作為商震的老部下,對於商的這個決定表示極力擁護。1931年7月20日,第13路軍總指揮石友三在河北邢台發動叛亂,南京當局命第32軍開赴河北參加平叛行動。這對商震來說是一個極好的機會,立即命令副軍長李競容通知昔日舊部,黃光華與第199旅旅長高鴻文共同響應,並根據商震的命令將部隊集中到河北井陘、獲鹿地區,隨後向石門進軍。7月28日,商震命高旅在前、黃旅在後的順序沿平漢路追擊石友三叛軍,擊潰其孫光前第1軍,俘獲萬餘人。8月5日平叛戰役結束,黃光華旅奉命移駐邯鄲休整。

商震在脫離晉軍系統之後,通過東北軍將領--義子劉多荃的關係取得了張學良的支持,使部隊得到了充分的補給。同時,所屬部隊亦得到擴編。其中黃光華的198旅被擴編為三團制的獨立第39旅(參謀長石彥懋,轄林作楨第415團、蔣紀珂第417團、李嘉霖補充第1團),黃仍任中將旅長。部隊雖得到擴編,但該旅實際兵力僅有4000餘人。1933年1月日軍侵犯榆關(即山海關),獨39旅奉命集結到開平備戰,隨後調到灤河西岸構築防禦工事。同年2月,國民政府為壯大聲勢,將前線參戰各獨立旅皆擴大為師級番號。獨39旅於此時被編為第139師(參謀長石彥懋,轄林作楨第715團、李嘉霖第716團、蔣紀珂第717團),黃光華升任中將師長。

1933年3月4日,黃光華奉命接替友軍冷口陣地以抵禦日軍。而當黃光華率部前進時卻發現該地已被日軍獨立混成第14旅團米山先遣隊一部占領,冷口的得失關係到灤河友軍防區的安危,同時也關係到平津的安危。黃立即將這一情況通報軍部,隨即得到了收復冷口的命令。黃光華奉命後,於3月5日上午八時由灤縣出發,向建昌營兼程急進。6日夜,黃光華率領師主力抵達建昌營南側地區後命令所屬第717團擔負收復冷口的任務。7日上午六時三十分,第717團第1營在營長王長江的指揮下向日軍陣地發起衝鋒,經數小時激戰殲敵大部並攻占冷口,隨後黃光華又命令第717團第3營對潰敗之敵實施追擊,給敵殘部予重創。

3月8日,商震在得知冷口收復的消息之後,增派第141師721團(團長郭維藩)和炮兵一營給黃光華,命其擔負冷口及附近的劉家口、白羊峪一線防務,黃受命後所屬第717團擔負冷口--二道河--柳樹行一線防務;第716團擔負劉家口至冷口一線防務;第715團擔負蕭家營子以及上抱榆槐、南靚池子間各陣地防務;配屬作戰之第721團擔負龍王廟至白羊峪一線防務,以掩護防守冷口之第717團。

3月19日,日軍獨立混成第14旅團在第6師團、第8師團各一部的增援下準備向冷口方向再次發起進攻。第139師715團派遣的偵察部隊與日軍在青龍縣城以南地區遭遇,雙方發生小規模戰鬥。21日,日軍700餘人再次發起進攻,偵察部隊英勇反擊,但以寡抵眾被迫退回蕭家營子。22日凌晨,日軍開始對第715團馬道溝陣地發起猛烈進攻,遭到該團頑強抵抗,雙方展開激烈的陣地爭奪戰。戰至晚二十二時,團長林作楨在經過兩次反攻之後,終於擊退日軍守住了陣地。

黃光華在得知第715團與日軍激戰的時候,決定抽調第717團、第721團各一個營,對進攻的日軍實施兩翼包抄,命林作楨在包抄部隊得手後立即發起進攻,以期擊潰當面之日軍。23日凌晨五時,包抄部隊按時發起進攻,但因山地崎嶇和遭到日軍飛機轟炸等原因,延緩了行動進程,致使一場突襲戰轉變成一場混戰。雙方鏖戰至24日晚才逐漸停止了戰鬥。25日,黃光華又命第715團團長林作楨組織奮勇隊繞襲蕭家營子東側高地,該部經三小時激戰後營長張克巽陣亡,但部隊仍堅持與日軍作戰,日軍先頭部隊不支,遂向北撤退。負責指揮混14旅團進攻冷口的第8師團長西義一見中國軍隊的抵抗"出乎意外的頑強",便下令該旅團停止進攻重整戰力。

4月1日,日軍第8師團抽調第33旅團增強混14旅團戰力,第6師團主力亦接近蕭家營子至8日準備完畢。4月9日中午時分,第139師的冷口蕭家營子劉家口白羊峪等陣地與日軍發生全線激戰。10日夜日軍復增兵2000餘人投入戰鬥,馬道溝、燕窩溝口陣地先後丟失,黃光華被迫命令第715團撤回長城口內防守。此時商震增派第141師主力馳援冷口,投入一線作戰,同時命令黃光華收復燕窩溝口。黃在接到命令後,命第715團兩個營以及增援之第141師723團(團長胡有義)由老君口以南、以西,同時對燕窩溝口發起反攻。11日凌晨二時,各部按時發起進攻,試圖收復燕窩溝口,但幾經衝殺,始終無法攻占陣地,參與進攻各部反遭到重創,黃光華被迫命令停止進攻。而日軍見中國軍隊反攻失利,便於當天七時三十分發起全線進攻,守軍第715、第717、第721各團皆陷入苦戰,傷亡十分慘重,冷口以西陣地陷入混戰狀態。

隨着日軍宮崎支隊向冷口右側迂迴,以及劉家口陣地失守的消息傳來,黃光華深感冷口陣地無法支持,而援軍也始終不見其影,全軍覆沒已不可避免。恰在此時,商震命令第139師放棄冷口,向灤河右岸撤退。黃光華於是命令各部於21日夜交替撤退,脫離與日軍的接觸,但冷口隨之被日軍占領。

中日兩國簽定《塘沽協定》之後,第139師奉命回駐邯鄲整補,並擔負平漢線北路的護路任務。為了面對今後日軍可能對中國發動戰爭的可能,黃光華在防區內積極練兵,整軍備戰。1936年11月還曾與友軍第39師進行了一次為期四天聯合演習,以考察訓練情況。冷口之戰,第139師傷亡過半,但在黃光華的指揮下阻擊日軍達一月之久,有力的遲滯了日軍的前進速度。其中尤以首戰收復冷口之功,於1935年7月17日被國民政府授予青天白日勳章,是為該勳章的第29位獲得者,也是參加長城抗戰諸將中的第10位獲得者。

1935年4月10日,黃光華被國民政府任官為陸軍中將。同月,土匪劉桂棠部1600餘人竄入邢台附近之內丘,危害到平漢鐵路的安全。為了剿滅這股土匪,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命令第32軍派隊清剿,商震則將這一任務交給第139師。黃光華奉命後,根據敵情、軍長意圖、土匪慣用戰法,決定發揮所部機動力強、速度快等優點。他命第717團(團長張效援)以及配屬的七十餘輛汽車為追剿主力,命令軍部配屬作戰的騎兵團和裝甲汽車四輛為追擊先頭部隊,緊緊拖住土匪,師主力則隨後跟進。劉桂棠不敢戀戰,企圖迅速脫離。但139師的行動速度完全出乎劉之預料,結果在跑到南宮附近時遭到第139師圍殲,最後僅帶着200餘人突圍而出。而第139師仍緊追不捨,最後劉桂棠僅帶着三四個親信脫離匪群方得脫逃。此戰,第139師俘虜土匪700餘人,繳獲槍支800餘。

黃光華剿匪告捷後率領全師移駐邢台。1935年12月,由中共領導的直南特委在巨鹿南宮任縣堯山等地組織暴動,並成立華北抗日討蔣救國軍第1軍第1師,以劉文忠任師長,張杰任副師長,師轄兩個團,有人槍500餘。這支部隊的成立嚴重威脅到國民政府在當地的統治,於是調集黃光華的第139師和趙登禹的第132師對該部實施圍剿。其中黃師負責任縣、平鄉地區,趙師負責任縣以北和堯山、巨鹿、南宮地區,此外還有第91師一部配合兩師作戰。經過三個月的圍剿,勢單力孤的華北抗日討蔣救國軍於1936年2月終告失敗。黃光華以兩次圍剿有功,於11月12日被授予四等雲麾勳章。1937年3月,商震為擴編所部增強實力,未經軍政部的批示即自行擴編所部。第139師擴編為兩旅四團制(副師長李嘉霖,參謀長石彥懋),第1旅(旅長孫定超)轄第717團、第725團,第2旅(旅長李兆鍈)轄第726團、補充第1團。

抗戰沉淪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9月,第139師奉調北上參戰,進駐晉縣。10月1日又奉命進駐石門,並以一個團占領滹沱河南岸陣地與防守正定的第141師取得聯絡。10月8日正定失守後,第139師奉命留一旅在石門掩護第20集團軍主力撤往元氏。黃光華以所屬李兆鍈第2旅擔負掩護任務,自率師主力隨集團軍後撤。10月10日,日軍第14師團一部對石門發起進攻,時第2旅已完成掩護任務,遂在阻擊兩個小時之後留兩個連牽制日軍,旅長李兆鍈指揮旅主力撤離石門歸還第139師建制。

10月10日下午十七時許,就在黃光華指揮所部撤抵元氏縣城時,日軍的先頭部隊已見蹤影。此時部隊尚未完全進入防區,也未構築工事以及通信網絡。黃光華立即命令所部第725團(團長蘇知己)在豬龍河以北之北院家村、毛一村占領陣地,逐次抵抗掩護主力占領陣地,第1旅旅長孫定超指揮第717團(團長張效援)圍繞以元氏縣城搶占陣地並構築防禦工事,縣城防務由第2旅擔負。十八時,日軍騎兵百餘人接近第725團陣地,遭到守軍伏擊,日軍應對不及狼狽後撤。一小時後,日軍後續部隊趕至,在炮兵的掩護下對第725團發起猛烈進攻,該團不支退入第1旅主陣地,縣城亦遭到日軍炮火轟炸。第139師抵抗至二十二時,已傷亡2000餘人,營長董哲、李蔭清等亦先後陣亡。黃光華判斷敵情,發現己部有被日軍包圍殲滅的危險,急向軍部求援。恰逢友軍第47師裴昌會援軍抵達,在與第139師取得聯絡之後立即投入戰鬥。兩師合力禦敵,由第139師堅守陣地牽制日軍,第47師向進攻之日軍右側發起突襲,使日軍陷入混亂被迫停止攻勢。11日,第139師奉命放棄陣地向邢台撤退,與第32軍主力匯合,元氏淪陷。

10月15日,日軍第14師團土肥原賢二在占領元氏後繼向邢台發起進攻。根據第20集團軍總司令商震的部署,邢台主要由第141師和第142師防守,黃光華的第139師奉命集結在火車站附近作預備隊,並負責保衛位於火車上的集團軍指揮部。一天後,第139師又奉命撤出邢台向安陽方向撤退。當該師於10月19日抵達後,又根據商震的命令占領寶蓮寺以東的二線陣地。11月3日,日軍猛攻安陽,守軍第142師第6旅作戰不利,致安陽僅抵抗了一天就被日軍攻陷。幸得第139師的二線陣地已準備妥當,當日軍追擊第142師第6旅潰兵至寶蓮寺時守軍奮起抵抗,將日軍擊退。此後第139師即防守現陣地,並利用安陽河為依託,與日軍隔河對峙。

1938年2月,第139師奉命移防開封朱仙鎮,擔負黃河河防任務。同時,根據第32軍軍部的命令,第139師與第142師調整建制,其中第1旅725團調歸第142師第6旅序列,以該師第5旅724團(團長王潤圃)歸第1旅指揮。此外,副師長李嘉霖調任第32軍教導團教育長,遺缺由參謀長石彥懋接任,參謀長一職由鄧佐虞接任。同年3月徐州會戰爆發,第139師奉命開赴徐州歸第5戰區司令長官部直接指揮。當黃光華抵達徐州後,又奉命開赴台兒莊東南的車幅山、黃家樓地區沿運河南岸構築工事,並歸第2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指揮。24日,日軍猛攻台兒莊,第139師仍奉命在現駐地加緊構築防禦工事。

4月1日,就在第20軍團進入反攻位置時,第139師奉命開赴岔河鎮並掩護炮兵第4團開赴邳縣,歸第20軍團軍團長湯恩伯指揮。3日,第139師投入到對台兒莊日軍的反攻中,負責耿莊鳳凰橋三河口邢家樓方面的作戰。日軍坂本支隊據守要點頑強抵抗,第139師每進一步都要付出慘重代價,擔負主攻任務的第726團因損失慘重而被調為預備隊。黃光華改以補充第1團為主攻輔以第717團一部繼續對賀莊、高家樓發起進攻。6日深夜,補充第1團團長馬驥德利用夜色秘密潛入敵陣,不料中途為日軍發現。馬團長鑑於已有百餘士兵突入敵陣,決定立即發起強攻,經三次肉搏,終以損失慘重而退回原陣地。與此同時,配合作戰的第724團第1營也分別對鳳凰橋李莊陳瓦房發起襲擾作戰,以阻隔日軍增援,第717團主力則向三河口方向挺進。7日,139師在得到重迫擊炮第2營和第6師一個連的增援下繼續對賀莊、高家樓發起進攻,仍無功而返。鑑於第139師連日進攻損失過重,被湯恩伯調到洪山鎮休整,並改歸第92軍軍長李仙洲指揮。

4月9日,第139師經過整理,奉命以主力占領傅山青石山石城崗平山等地,以掩護第20軍團繼續對嶧縣的圍攻,並派遣一部對向城日軍發起圍攻。14日,第139師奉命將陣地交由第4師後全部投入到對向城的圍攻,並在占領向城後準備堵截由臨沂增援的日軍。當天日軍據守向城的部隊在外圍日軍的配合下開始突圍,黃光華以所屬第717團、第726團予以夾擊,給突圍日軍以重創,其殘部被迫退回向城。15日,黃光華命令所屬三個團發起總攻,終於收復向城,全殲守城日軍。此時,由於戰場情況混亂,第139師與第20軍團部失去聯絡,但與第5戰區司令長官部之間的聯絡仍暢通。這時日軍坂本支隊向台兒莊支援,第139師經連日作戰,始終沒有得到補充,黃光華擔心以殘破之師無力阻擋由臨沂方向增援的日軍,越級上報稱敵勢力強大,造成第5戰區司令長官部誤判,立即命令正在稅郭圍殲日軍殘部的第20軍團主力停止進攻立即收縮兵力。第20軍團軍團長湯恩伯認為戰區長官部的這一決定使己部喪失了圍殲日軍的機會,便以"貽誤戰機"為由擅自將黃光華撤職查辦,改以第2旅旅長李兆鍈代理師長之職。

黃光華身為雜牌,經此變故而又無處申訴,遂被迫返回軍部報道,被商震委以第32軍中將總參議的虛職。半年後,失意的黃光華攜帶妻兒舉家遷居雲南昆明,過起了隱居生活。1939年7月又舉家遷居四川江津。同年9月,黃光華得到保定校友張治中的推薦,被送入中央訓練團政治訓練班第四期受訓,同時兼任該期第1大隊大隊附。兩個月後,黃光華於結業之後被任命為軍事委員會中將高級參謀,仍處賦閒階段。1941年3月,軍事委員會為了在西康省境內實行"限期禁絕煙毒"的目的,特成立西康省禁煙執法監(執法監李伴奎)。該執法監下屬康雅區禁煙執法監調黃光華充任。黃光華到任後擬再有一番作為,但中央派遣之執法大員多利用此名義從中牟取暴利,黃光華雖屢次在駐軍的配合下懲辦種植、販運者,但在這種類風氣之下,始終禁而不絕,反而是越禁越種。黃光華在此情況下日漸消極,遂又於1943年4月被調回軍委會,仍任中將高參直至抗戰勝利。

清貧晚景

1946年7月31日,黃光華奉命退役,並將住在江津的家室遷回鳳陽,以微薄的退役金維持家計。隨着國民政府在全國各大戰場屢戰屢敗的消息傳來,黃光華已對政府失去了信心。1949年6月,黃光華舉家遷往廣西桂林,以期避開是非之地。然而自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後,國軍一潰千里,戰事很快便波及到廣西。此時的廣西軍政極其混亂,尤其潰兵擾民事件日益增多。而黃家的經濟情況亦陷入窘境。為了維持家計,黃光華除拍賣衣物之外,還經營起小本生意,如賣麵包油堆香煙攤等,此後還開辦起連環畫圖書攤,勉強維持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

1949年11月22日,當解放軍進駐桂林之後,黃光華以一介平民的身份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1950年12月,桂林全市開始了鎮壓反革命運動,黃光華因是舊軍官,遂到桂林市公安局登記,並繳納原國民政府時期的證件。公安局按照坦白從寬的政策,決定對黃光華不予追究,仍以普通公民身份對待。1953年11月桂林市第一次普選時,黃光華還被推薦參加選舉。然而到了1956年1月8日,黃光華突然被老家鳳陽縣公安局派遣的兩名警察宣布逮捕。黃光華被押解回原籍後,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大刺激,但始終堅信政府的政策不會隨便冤枉自己。縣公安局以黃光華為"反革命分子"送交縣人民檢查院判決。縣人民檢查院檢查長曹金山在經過反覆調查研究之後,駁回了縣公安局的起訴。其理由有"雖是匪軍官有一定罪惡均屬於戰場敵對不予追究"、"退休回家後……未有反革命事情"、"有進步思想要求工作,同時有二個兒女在我方工作"等。

黃光華於8月15日無罪開釋後前往北京欲聯繫張治中解決工作問題,但因故未果,在結拜兄長李培基家中住了半個多月後於9月17日返回桂林家中,不久即得到桂林民革聯繫,參加學習。此前經營書攤生意因被捕而被迫停業,此時也因身體精神等原因而不再復業。黃光華決定專心學習,以備國家需要時能盡一份力量,1957年4月,黃光華被吸納為民革桂林市成員。1958年3月,黃光華又被推舉為中共桂林市政協1-3屆委員。文化大革命爆發時,黃光華蒙冤離世!

黃光華1934年駐軍興安,續娶鄭蓮英廣西桂林興安人,黃光華與鄭蓮英生有一女名黃日珍,現今七十八歲,生有兒女五人,李和政 李和興 李和平 李艷萍 黃飛燕 ,黃光華後代已有三十多人,分別在廣西興安 防城 , 廣東深圳 廣州等地。

特別註明:黃光華1917年與同學張治中 劉峙等追隨孫中山參加南方革命軍,黃光華任職粵軍第一軍第一師,曾任黃埔教官,.........[待續]

參考資料

  1. 中央軍嫡系將領黃光華 , 百度文庫 201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