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振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姓名 李振唐
別名
出生年 不詳
死亡年 不詳
官宦經歷 光緒十二年(1886)宦遊臺灣
編著作品 著有《宜秋館詩詞》二卷

李振唐(?~?),清江西南城人。光緒十二年(1886)宦遊臺灣。著有《宜秋館詩詞》二卷,頗多在臺之作。今據連橫《臺灣詩錄》所引移錄。[1]

七言絕句

臺灣竹枝詞,六首選三
斑鳩[2]聲裏叫春晴,綠水如環抱畫城。閒步夕陽村上路,家家疊鼓[3]賽延平。(其三)
番女[4]隨車入市廛[5],腰間簇簇[6]布條懸。山瓜清脆山雞美,垢面[7]鬆鬟[8]忒可憐。(其五)
社戲[9]喧闐[10]耳欲鳴,繡衣玉佩各鮮明。不知所演何時事?台下哄傳喝采聲。(其六)

【題解】
本組詩為七言絕句,收入《全臺詩》第拾貳冊,此組詩共有六首,選其第三、第五及第六首。此六首詩歌名為「臺灣竹枝詞」,所謂臺灣竹枝詞所特重的,是臺灣民間風俗與生活的書寫。本組詩主要反映臺灣原住民的生活情形,作者將原住民勤奮農耕的樣態做了詳細的描繪。如:插秧趁春早的快適、遍植檳榔的芳菲綠意、黃昏閒步農場的愉悅、原住民農婦的無憂無慮,以及番社戲劇表演的熱鬧氣氛,李振唐以細膩的觀察與生動的筆法,帶領讀者領悟原住民農作生活的情態。 作者李振唐,生卒年不詳,是清代將西南城人,在光緒12年(1886)曾宦遊臺灣,亦著有《宜秋館詩詞》二卷,多為記錄宦遊臺灣所見所聞之作。本組詩「臺灣竹枝詞」第三首的內容為原住民信奉延平郡王的熱鬧情形;第五首內容為述寫臺灣原住民女性到漢人市集做買賣時,衣飾裝扮與臉部形象;第六首則為表現社戲的熱鬧喧囂,以及演員鮮明的服飾。

【延伸閱讀】
1.孫霖〈赤嵌竹枝詞,十首之三〉,《全臺詩》第參冊。
2.薛約〈臺灣竹枝詞,二十首之三〉,《全臺詩》第肆冊。
3.吳德功〈番社竹枝詞,六首之二〉,《全臺詩》第拾冊。

註釋

  1. 吳福助撰
  2. 斑鳩:動物名。後頸部右黑色的斑輪環狀。因為斑鳩善於鳴叫,也稱為「鳴鳩」。
  3. 疊鼓:指擊鼓的聲響。本句「家家疊鼓賽延平」,指當時原住民多以信奉延平郡王,在農曆正月十六日以舉行延平郡王祭典,本詩所述寫的即為當時祭典進行時,家家戶戶爭相以擊鼓的方式來慶祝的情形。
  4. 番女:即臺灣原住民婦女。
  5. 市廛:廛,音ㄔㄢˊ,店鋪集中的市區,多熱鬧的市集。
  6. 簇簇:簇,音ㄘㄨˋ,叢列的樣子。
  7. 垢面:汙穢不潔的臉。
  8. 鬆鬟:鬆散的髮髻。
  9. 社戲:古時民間在迎神賽事時,所舉行的野臺戲。
  10. 喧闐:形容聲音震耳喧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