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高山族(台灣少數民族),居住在台灣地區的少數民族。主要居住在台灣地區台灣本島的山地和東部沿海縱谷平原以及蘭嶼上。台灣當局稱之「山地同胞」,簡稱「山胞」。因地區、語言的差異,內部有阿美人、泰雅人、排灣人、布農人、魯凱人、卑南人、曹人、賽夏人和雅美人等之別。此外,尚有10多萬已被漢化的平埔人。平埔人歷史上包括10個族群。他們散居在台灣西部、北部、西南部平原與沿海,長期與漢族雜處、通婚,較早接受漢族文化,至19世紀以後已基本與漢族融為一體[1]

目錄

民族歷史

在台灣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文物,與祖國大陸特別是福建的新石器文物關係密切,台灣同胞應是從祖國大陸遷移過去的。

高山族世代相承的傳統習俗中,有許多華南古文化的特質,諸如巢居、公廨、舟楫、杵臼、木鼓、生食海產、嗜檳榔、嚼米釀酒、竹筒飲酒、跣足、蹲踞、羽冠、卉服、珠貝、貫頭衣、筒裙、斷髮文身、鑿齒、涅齒、穿耳、琴簫挑逗、構屋笄居、崖葬、洗骨葬、歌舞、鞦韆、木雕、獵頭、祭祀、巫術、太陽和鳥崇拜、祖先崇拜、洪水神話、射日神話、連名制度,等等。其中巢居、舟楫、斷髮文身、鑿齒、穿耳、生食海產、崖葬、蛇崇拜等都是古越人典型的文化特質,印證了高山族與古越人;習氣共俗,源出一脈。

高山族[2]過去長期處於原始社會發展階段。據史載,三國時期,高山族的先民分成若干部落,部落成員稱為「彌麟」,公共事務由部落成員共同管理。他們使用石斧、石錛、石環、用鹿角為矛,用青石為鏃,以採集、狩獵為主,畜牧業尚不發達。盛行男嫁女家的婚姻制度,大約尚處在母系氏族社會階段。至7世紀,已有了農耕、畜牧,生產工具仍以石器為主,有少量鐵器。部落有酋長,無賦稅,公共事務仍由部落成員管理,有人犯罪,由部落成員根據習慣法共同議決制裁辦法,輕者仗責,重則處死。無文字,不知曆法,崇拜山神、海神。集會時多舉行歌舞。已有雕刻繪畫。歷宋、元、明各代,台灣與內地的聯繫日益增多。據明代陳第《東番志》等書記載,當時高山族的農業、畜牧業和狩獵,雖較以前有了進一步發展,且已有部分特產與大陸沿海居民進行貿易,漢人以瑪瑙、瓷器、布、鹽、銅、簪環之類易高山族的鹿脯、鹿皮、鹿角等,但各部落之間依然「老死不與他夷相往來」,仍過着原始的生活

17世紀以後,由於大量漢族遷居台灣,以及鄭氏政權採取有利於發展高山族經濟文化的一系列措施,加速了高山族社會經濟發展。居住在西南部平原的高山族,有一部分發展進入封建社會。從16世紀開始,台灣高山族多次遭受外國侵略。1563年,倭寇侵入北部雞籠(基隆)一帶燒殺搶掠,當地高山族被迫遷居山區。以後又有荷蘭殖民者、西班牙殖民者、美日侵略者侵略台灣,高山族人民給予了堅決抵抗,開展了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鬥爭,表現出了誓死保衛家園的愛國主義情操。

視頻

高山族 相關視頻

多彩中華民族系列:高山族
中華五十六民族 高山族

參考文獻

  1. 走近台灣「高山族」,搜狐,2005-09-27
  2. 探秘古老民族之高山族,搜狐,201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