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青鱼(学名:Mylopharyngodon piceus)是鲤科、青鱼属鱼类。体粗壮,近圆筒形,腹部圆,无腹棱。背鳍位于腹鳍的上方,无硬刺,外缘平直。体呈青灰色,背部较深,腹部灰白色,鳍均呈黑色。个体大,最大可达70余千克。青鱼通常栖息在水的中下层,生性不活泼。其主要的食物来源为螺蛳、蚌、蚬、蛤等,偶尔也捕食虾和昆虫幼虫。主要分布于中国、俄罗斯越南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匈牙利、日本、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马来西亚墨西哥、摩尔多瓦、 摩洛哥、巴拿马、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泰国、土库曼斯坦、乌克兰、美国、乌兹别克斯坦。青鱼是中国传统的四大淡水养殖鱼类之一。[2]

目录

形态特征

青鱼体粗壮,近圆筒形,腹部圆,无腹棱。头中大,背面宽,头长一般小于体高。吻短,稍尖,吻长大于眼径。口中大,端位,呈弧形,上颌略长于下颌;上颌骨伸达鼻孔后缘的下方。唇发达,唇后沟中断,间距宽。眼中大,位于头侧的前半部;眼间宽而微凸,眼间距为眼径的2倍余。鳃孔宽,向前伸至前鳃盖骨后缘的下方;鳃盖膜与峡部相连;峡部较宽。鳞中大;侧线约位于体侧中轴,浅弧形,向后伸达尾柄正中。

背鳍位于腹鳍的上方,无硬刺,外缘平直,起点至吻端的距离与至尾鳍基约相等,或近后者。臀鳍中长,外缘平直,起点在腹鳍起点与尾鳍基的中点,或近尾鳍基,鳍条末端距尾鳍基颇远。腹鳍起点与背鳍第一或第二分枝鳍条相对,鳍条末端距肛门较远。肛门紧位于臀鳍起点之前。尾鳍浅分叉,上下叶约等长,末端钝。

鳃耙短小,下肢鳃耙呈颗粒状。下咽骨宽短,前臂宽短,其长短于后臂。咽齿呈臼状,齿冠面光滑无沟纹。鳔2室,前室粗壮,短于后室,后室末端尖形。肠长,盘曲多次,肠长为体长2倍左右。腹膜黑色。体呈青灰色,背部较深,腹部灰白色,鳍均呈黑色。

栖息环境

青鱼属水底层生活的鱼类,通常不游到水的中、上层。通常集中在江河湾道,浩江湖泊及附属水体多螺蛳等底栖动物地带肥育,冬季在河床或湖泊深水处越冬。青鱼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2℃,低于6.5℃、高于40℃开始死亡。摄食和生长最适温度为25~32℃。

生活习性

青鱼性格没有草鱼活跃,但力气比草鱼大得多。青鱼属肉食性鱼类,青鱼以水底层的软体动物为主要食物来源,尤其喜食螺蛳肉,所以青鱼又被人们叫做螺蛳青。青鱼也吃蚬、蚌、虾、蜻蜓、幼虫、水虫等,在人工养鱼场中,青鱼自然以人工投放的颗粒性植物饵料为主。麸皮、糠粉、熟红薯、豆粉、米粒、青草也是青鱼的饵料。

青鱼在不同的生长期对食物有不同的需求,如幼小的青鱼鱼苗,以摄食浮游动物为主; 幼鱼阶段,以摄食底栖动物、蜻蜒幼虫、摇蚊虫等为主。鱼长大后,人们多以蚕蛹、玉米、豆饼、豆渣、醪糟喂养青鱼。

青鱼有牙齿,牙齿位于口腔的咽部,也叫咽齿。遇到螺蛳、蚌、蚬之类的有壳动物,它可以用咽齿咬碎硬壳,并将硬壳吐出、吃壳内的肉。春、夏、秋季时青鱼食欲旺盛,特别是秋天, 青鱼特别贪食。

分布范围

分布广,主要分布于中国、俄罗斯、越南、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匈牙利、日本、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马来西亚、墨西哥、摩尔多瓦、摩洛哥、巴拿马、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泰国、土库曼斯坦、乌克兰、美国、乌兹别克斯坦。 在中国除青藏高原外,广泛分布于黑龙江至云南元江;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较稀少。

繁殖方式

青鱼为洄游性鱼类,在江河附属水体生长发育,到冬季进入江河越冬,开春后越冬青鱼上溯,并在溯流过程中性腺迅速发育至成熟,在江河干流产卵场繁殖,产卵后青鱼又进入附属水体肥育。每年5~6月为繁殖季节,要求水温18~28℃。当产卵场涨水,水流速1~2米,流态变乱,青鱼开始产卵。青鱼卵漂浮性,随水流而孵化发育。青鱼的性成熟年龄为:雌鱼5~7龄,雄鱼4~5龄。产卵类型:性成熟个体性腺每年成熟1次,一次产卵。青鱼怀卵量随体重增加明显增大,一般15~20千克的青鱼,其怀卵量约为60~100万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