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青羊宮位於四川成都市一環路西二段,坐落在成都西南郊,南面百花潭、武侯祠(漢昭烈廟),西望杜甫草堂,東鄰二仙庵。相傳宮觀始於周,初名「青羊肆」。據考證,三國之際取名「青羊觀」。到了唐代改名「玄中觀」,在唐僖宗時又改「觀」為「宮」。五代時改稱「青羊觀」,宋代又復名為「青羊宮」,被譽為"川西第一道觀"、"西南第一叢林",也是全國著名的道教宮觀之一。

青羊宮始建於周朝,原名青羊肆。至明朝,唐朝所建殿宇毀於兵災。現存建築大多為清代康熙六至十年(公元1667年--公元1671年)陸續重建,占地面積約12萬平方米。

青羊宮主要建築有山門三清殿唐王殿等。宮內混元殿高大雄偉,八卦亭是其中保存最完整、造型最華貴的建築,供奉着老子騎着青牛的塑像。青羊宮內最寶貴的文物是一部《道藏輯要》,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版本,成為研究道教的珍貴資料 。

青羊宮是道教全國重點宮觀 ,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青羊宮

外文名稱;Qingyang Palace

地理位置;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一環路西二段

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

景點級別;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景點;三清殿、八卦亭、玉皇殿等

文物級別;道教全國重點宮觀

所屬派系;道教全真龍門派

現任道長;陳明昌

歷史沿革

​青羊宮原名青羊肆,始建於周朝。[2]

唐朝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黃巢起義,唐僖宗避難於蜀中,曾將此作為行宮。中和三年 (公元883年) ,詔改為青羊宮。

五代時改稱"青羊觀",宋代又復名為"青羊宮",直至今日。

至明朝,唐代所建殿宇不幸毀於天災兵焚,破壞慘重,不復唐宋盛況。

現存建築為清代康熙六至十年(公元1667年-公元1671年)陸續重建恢復。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青羊宮受衝擊,宮內的道士被攆出,勒令還俗 。在改革開放後又多次修葺。

1984年,青羊宮張元和道長與四川巴蜀書社達成協議,聯合重印《道藏輯要》。使得中國唯一倖存下來的清代刻版《道藏輯要》重新印刷行世。

1983年4月9日,青羊宮被國務院確定漢族地區道教全國重點宮觀。[3]

2002年12月27日,青羊宮公布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4年6月10日,為保護清代宰相張鵬翮所贈銅質青羊,已將其作為文物被珍藏在青羊宮。而仿製銅羊於2004年6月9日上午10時30分進行開光揭幕儀式讓信眾撫摸。

建築布局

青羊宮原來占地150畝,清初重建時占地300多畝,現有殿宇、房舍建築面積越4800平方米,建築整齊,其主體建築,共分六重,都構建在一條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山門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斗姥殿紫金台降生台說法台等。山門西側為八字牆,長二十米、高四米。

青羊宮第一重殿宇是靈祖殿,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高約20米。牆頂蓋琉璃瓦,邊上是花瓣為白色,中心為紅色的琉璃荷花。右邊塑有土地神、青龍像各一尊,明代正德十二年冬立的皇恩九龍碑一座。青羊宮的第二重大殿混元殿,重建於光緒年間,26根石柱和2根木柱上有精美鏤空雕刻,圖案有鹿、鳳凰望月、雙獅戲球等,生動靈活。八卦亭位於三清殿與混元殿之間,亭的石基分為三層,依次為方形、八角形和圓形,以契合於道教天圓地方、陰陽相生、八卦相合義理。三清殿之後是青羊宮現存的唯一明代原始建築--斗姥殿,為全木建築。青羊宮建築群最後一組重要建築是後苑三台,左為"降生台",右為"說法台",中為紫金台(又叫"唐王殿",內塑李淵夫婦和李世民像)。

主要景點

山門

青羊宮原山門建於明代。左邊塑有土地神、青龍像各一尊,還有明代正德十年冬立的皇恩九龍碑一座。右邊塑有白虎像一尊,並有七星樁,上刻有道教秘傳天書雲篆,根據中天北斗七星布局,稱為北斗七星樁。還有龍鳳樁、大石獅一對、龍王井一口等。

現新建山門莊嚴宏偉,重疊飛檐。龍、虎吉祥動物雕飾鑲嵌在飛檐壁柱上,雕刻細緻、造形典雅。殿頂塑有兩條游龍正戲搶靈珠。

金字橫匾"青羊宮"高懸在山門上方。此匾為清乾隆年間成都華陽縣令安洪德的墨跡,筆力遒勁,為青羊宮的文物。

三清殿

三清殿又名無極殿,是青羊宮的主殿,始建於唐朝,重建於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三清殿基長四十米,為正方形,總面積1600平方米。外檐柱上雕刻着六合童兒、雙獅戲球等藝術木雕,有一副貼金對聯:"福地臥青牛石室煙霞萬古,洞天翔白鶴蓬壺歲月千秋"(原中國道教協會會長黎遇航所題)。殿前左陳一鍾,名曰"幽冥鍾",是明朝時鑄造,重約三千多公斤。右配一應鼓,每逢初一、十五和吉慶大典便擊鼓鳴鐘。

殿內共有三十六根大柱,其中木柱八根,代表着道教的八大天王;石柱二十八根,代表天上廿八星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虛、危、室、壁、奎、婁、胃、昴、畢、觜、參、井、鬼、柳、星、張、冀、軫。此殿建築宏偉而莊嚴。

三清殿內供奉的是道教最高極尊之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又稱太上老君、太上道祖。大殿兩邊還塑有十二金仙,分別是:廣成子、赤精子、黃龍真人、懼留孫、太乙真人、燃燈真人、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慈航道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清虛道德真君。

三清殿前有兩隻銅鑄青羊,它們是青羊宮的鎮館之寶,左側為單角青羊,右側為雙角青羊。單角青羊包含了十二生肖的特徵,有鼠耳、牛身、虎爪、兔背、龍角、蛇尾、馬嘴、羊胡、猴頭、雞眼、狗肚、豬臀。單角青羊為雍正元年,清朝大學士張鵬翮捐贈。雙角青羊是成都信徒張柯氏延於道光九年捐贈。底座銘刻記其事,銘文云:"京師市上得銅羊,移往成都古道場。出關尹喜似相識。尋到華陽樂未央。"落款為"信陽子題",信陽子乃張鵬翮之號 。[4]

混元殿

混元殿是青羊宮的第二重大殿,內供奉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天尊之一的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混元殿重建於清光緒年間,占地面積616平方米。有石柱26根,木柱2根。柱上雕刻有鏤空的鹿、鳳凰望月。雙獅戲球等圖案,形象生動活潑。在宋真宗時,真宗崇奉道教,上奉太上老君為混元上帝。殿內正中供奉的就是"混元祖師",老君面容慈祥,手持混元乾坤圈。將圈拉伸便是"一"字,故它展示着世界的本原還處於混沌狀態,而老君開天闢地,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後殿供奉的是"慈航真人",佛教稱"觀音大士"。

八卦亭

坐落在三清殿與混元殿之間的八卦亭,突出地體現了道教教義特徵,是一座標誌性的建築物。八卦亭高約20米、寬約17米,占地面積近300平方米,它布局緊湊,精巧大方,整體建築共三層,建於重台之上,亭座石台基呈四方形,亭身呈圓形,象徵古代天圓地方之說;兩重飛檐鴟吻,四周有龜紋隔門和雲花鏤窗,南向正門是十二屬相太極圖的浮雕,造型古樸典雅。整座亭宇都是木石結構,相互斗榫銜接,無一楔一栓。

八卦亭石板欄杆上兩層均為八角形。每層飛檐都精雕着、象、、豹,各種獸物鑲嵌在雄峙的翹角上。屋面為黃綠紫三色琉璃瓦,屋頂蓮花瓣襯托着獨具風格的琉璃葫蘆寶鼎,高約3.6米,造型優美,甚為壯觀。雙排擎檐石柱共16根,皆由巨石鑿成,高約4.8米,直徑約50厘米。其中外檐石柱八根浮雕鏤空滾龍抱柱。

斗姥殿

斗姥殿也稱元辰殿,長約十米,寬約九米,建於明代,為樓底式建築。殿內供奉的斗姥,全稱為摩利攴天大聖先天斗姆元君,是道教信奉的一大女神,也是六十甲子太歲本命星君的首領。道書中說她名紫光夫人,共生了九個兒子(即九皇),分別是:玉皇、紫微、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斗姥額有三目,肩有四首,左右各出四臂,為三目四首八臂的女神,神像慈容照人,《太上玄門日誦晚課仙經》中雲"顯靈蹤於塵世,衛聖駕於閻浮,眾生有難若稱名,大士尋聲來救苦"。所以,斗姥也是一位掌人間生死罪福的天神。

在斗姥右邊供奉的是女仙之首西王母,即民間所說的王母娘娘。道書中說:"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咸所隸焉。"每年陰曆三月三日為蟠桃盛會,傳說這天是王母的誕辰,各路神仙都要來為她祝壽。左邊祀奉的是土皇地祗,為執掌陰陽生育、萬物之靈與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道書中稱"承天效法厚德光天聖后土皇地祗"即民間所稱的"地母"。兩邊分別塑有南斗六星、南極長生大帝(壽星)、和北斗七星。斗姥殿是青羊宮現存的唯一明代原建築物。

玉皇殿

玉皇殿位於斗姥殿"福、祿、壽"的巨大照壁後面。玉皇殿原殿為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年-1850年)建造,後因危樓拆除。新殿建於1995年,樓底結構,長約18米,寬約六米。殿內樓上供奉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道教地位僅次於三清的尊神。樓下前供奉三官大帝,後供奉四御之一的中天紫微北極大帝真武大帝(即玄天上帝)像。

文化傳說

"青羊"二字來源於青羊街,青羊街又源於青羊宮。

樂朋龜西川青羊宮碑銘》說:"太清仙伯敕青帝之童,化羊於蜀國。"題名漢揚雄蜀王本紀》亦曰:"老子為關令尹喜著《道德經》,臨別曰:"子行道千日後,於成都青羊肆尋吾"。時隔三年,老子降臨此地,尹喜如約前來,老子顯現法相,端坐蓮台,尹喜敷演道法。自此以後,青羊宮觀便成為神仙聚會、老子傳道的聖地。到了唐代,青羊觀的規模已相當大。

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唐僖宗為避黃巢之亂奔蜀,也在觀中駐營。據記載,在觀內忽見紅光如毯(球)入地,挖得一塊玉磚,上面刻着古篆文:"太上平中和災"。僖宗便將古篆玉書磚石的發現,當作天降吉祥的象徵。後來僖宗返回長安,認為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祖師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的恩典,特下詔令,賜內外庫錢二百萬,大建殿堂,改"觀"為"宮"。青羊宮的宏大格局,就是在那時形成的。宮觀落成之後,報導象盛極。唐樂朋龜西川青羊宮碑記》說:"岡阜崔嵬,樓台顯敞,齊東溟圓嶠之殿;抗西極化人之宮,牽劍閣之靈威,盡歸行在;簇峨眉之秀氣,半入都城。煙粘碧壇,風行清磬。"這樣一來,青羊宮便成為唐末四川最大、最有影響的宮觀。

據清康熙初年的"重修青羊宮碑記"記載:傳說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為關今尹喜講道德經

講到一半,老子有事要走,對尹喜說:"子行道千日後於成都青羊肆尋吾"。千日後,老子如約而來,在這裡繼續對尹喜講經說法。嘉慶年間的重修碑記也說:"蜀有青羊傳為老子張道陵於此。"由於這些記載,後人便了解到"青羊"二字是因漢代的道教創始及張道陵而來。

文物遺存

《道藏輯要》經版

青羊宮內保藏有清代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所刻《道藏輯要》經版,共一萬三千餘塊,皆以梨木雕成,每塊雙面雕刻,版面清楚,字跡工整,是中國道教典籍保存最完整的存板,是極為珍貴的道教歷史文物。 1984年成都市道教協會與巴蜀書社聯合重印了《道藏輯要》一百部,為國內外研究道教珍貴史料。

八思巴蒙古文聖旨碑

1941年出土於成都市老南門口。原有碑額,其上可見楷書"聖旨"二字。出土不久即毀。現存殘碑約當原碑的五分之一,高0.64米,寬1.28米,厚0.29米。一面是八思巴文,一邊是漢文,系元順帝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敕立青羊宮之碑"聖旨碑,文中有"聖朝寵錫青羊宮",殘碑現藏於四川省博物館。

歷任主持

余太源真人

張清夜道長

汪一萃道長

王陽奇道長

陶來玉道長

秦復明道長

王靜信道長

覃合興道長

包合興道長

陳教忠道長

劉教賓道長

趙永安道長

陳永棟道長

華永橋道長

向元理道長

李興儒道長

張圓和道長

陳明昌道長(現任 )

寺廟活動

花朝節(農曆二月二十五日):這天既是青羊宮傳統的廟會日,又是青羊宮歷史悠久的"花會"日,屆時宮內香煙繚繞,磬聲悠悠,人如潮湧,宮外各種名花異卉爭奇鬥妍,流香溢彩,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重陽節:青羊宮會在八卦亭上舉行賞秋菊傲霜活動。

相關視頻

全國著名的道教宮觀之一:青羊宮

成都的青羊宮,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川西第一道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