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瓦罗·巴赞级巡防舰
阿尔瓦罗·迪·巴赞级巡防舰(英文:Álvaro de Bazán-class frigate),中文通常译为巴赞级巡防舰,又译为阿尔瓦罗·巴赞级或艾尔瓦罗·迪·巴赞级等,是欧洲第一种安装“神盾系统”的舰艇,就单舰防空能力来说,是欧洲性能极强的防空巡防舰,具有区域防空能力及反弹道飞弹的侦测能力。
目录
设计理念&历史沿革
在北约90年代巡防舰替换计划(NATO Frigate Replacement,NFR-90)取消前,德国、荷兰在1990年签订共同开发新一代巡防舰的协议,随后西班牙也寻求和荷兰合作研制新一代的防空系统。
1994年1月27日,德国、荷兰和西班牙国防部长共同签署三国巡防舰计划(Trilateral Frigate Cooperation,TFC)的合作发展备忘录,1995年6月西班牙认为TFC需开发新型主动相位阵列雷达与作战系统,风险与成本均过高,分配到的工作量亦非所能接受的范围,遂退出TFC计画,退出计划后随即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1] 合作改以神盾战斗系统为战系核心开发新型巡防舰。
理念
“巴赞级巡防舰”的建造旨在提升西班牙海军的防空能力。1980年代的福克兰战争(马岛战争)警醒了欧洲各国缺乏防空能力的舰只在战争中只会处于被动位置,不利于掌握制海权的掌握。因此,各国开始关注下一代主力舰只的对空防御能力。最终西班牙海军之中出现了现今的“巴赞级巡防舰”。强大的区域对空防御系统确保舰队在缺乏陆基支援的远洋作时具有相当的自卫能力,有助于巩固和快速扩大制海权。
另一个目的沿于后冷战时代欧洲各国开始发展相对独立的海军。而苏联解体及欧洲科技在1980年代的快速发展,欧洲各国趋向更加独立的军事发展以减少北约对自身的制约,所以,这些国家多半在新一代主力舰的设计上加入更强大的能力与实施独立于美军的作战能力。与此同时,大规模战争的主要方式改为攻击外国陆上目标和陆上战争。海军成为了确保西班牙等非核武拥有国的常规威慑能力与军队作战能力的最重要平台。因此,巴赞级可额外搭载约40名特种部队,提升西班牙向海外快速投放武力的能力。
另外,后冷战时代的主要作战要求亦有所改变,由在海上对抗苏联庞大的水面及水下舰队,改为打击如海盗、走私毒品和恐怖分子等非传统目标。所以,巴赞级具备多种近程防御系统,以击退这些目标。
设计
舰体设计类似于缩小的伯克级驱逐舰,设计阶段大量使用电脑辅助设计工具,使用模组化建造,全舰有舰体模组19个、上层结构模组6个和烟囱模组2个,平均各模组约重200吨,另有舰艏声纳外罩以及主桅 ,分段合拢前内部设备便已装置妥当并完成测试,能加快建造进度。
舰体设计
舰体为倾斜造型,刻意避免尖锐棱角降低RCS,主机废气排放前透过热交换系统让高温废气与外界相对低温的空气混和,舰身设有洒水降温系统以快速降低舰体表面温度,
静音:各管路使用弹性接头,轮机装备亦装于弹性基座上以降低降低震动与噪讯,但巴赞级的静音程度仍不甚适用于专职的反潜作战(亦是竞标澳洲SEA 5000巡防舰计划失利的原因)。
消磁:配备主动消磁系统,抵销舰体长期受地磁影响磁化,降低舰体磁讯号。
核生化防护能力:以防火舱壁隔成4个损管控制区,各区拥有独立的核生化过滤系统、加压空调,共有5座损管监控站、3座核生化清洗区,拥有内部清洗系统。
动力/推进系统
使用CODOG动力方式,装置2具LM-2500燃气涡轮发动机和2具柴油机。
推进系统使用双轴推进和五叶可变距螺旋桨配置,极速28.5节,18节时可持续航行7,150公里。
侦搜/射控系统
为欧洲首种使用神盾战斗系统的防空巡防舰,舰上装置四面SPY-1D被动式相位阵列雷达的天线,固定式天线模组上具有2,500~3,000个雷达波讯号接收模块,是第一种使用塔式结构的"神盾舰",没有使用传统"神盾舰"的艏楼式设计。
作战系统为 AEGIS Baseline5.3和1套与"胡安·卡洛斯一世号"通用的指挥系统。
武器系统
舰艏甲板上装置1门127公釐口径的 Mk 45 Mod 2舰炮,炮塔后方为1座6具8单元的Mk 41垂直发射系统(共48单元,可以发射反潜导弹、SM-2防空飞弹或RIM-162飞弹等,舰舯装设2具双联装鱼叉反舰导弹发射架。另设有2座双联装324mm鱼雷发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