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鬧秧歌(薛漢國)

鬧秧歌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鬧秧歌》中國當代作家薛漢國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鬧秧歌

春節對陝北人來說不只是吃吃喝喝,雖然在過去極度貧困的年代,人們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因貧困而有失傳統,除了設法保證過年期間能夠吃上各種美食,飽了口福,而且還要追求文化娛樂,以滿足精神上的需求和享受。現在隨着物質生活的改善,人們更加希望把年過得紅火熱鬧,有了更高的文化追求。

記得小時候過年與鬧秧歌是分不開的。那時候鄉下沒電,更談不上看電視了。冬天太冷,公社的放映隊也不去各村放電影了,於是鬧秧歌就成了過年期間最好的文化娛樂活動。

年前各個村莊都在緊鑼密鼓地排練和準備,年後陸陸續續開始鬧秧歌了。為了不影響群眾觀看,各個村莊會錯開時間,根據村莊的大小確定演出天數,有的鬧三天,有的鬧四天、五天的,一直鬧到正月十五。

陝北秧歌是一種具有廣泛群眾性和代表性的地方傳統舞蹈,我們綏德和鄰縣米脂這兩個縣的秧歌最具代表性。傳說起源於上古時代的巫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祭天、驅邪消災和祈求風調雨順的意義。「沿門子」就是逐戶送福驅邪,徹底消除一切疫病隱患,保證人口平安繁衍。

我們村比較大,先祖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徙而來,定居本村,繁衍生息600餘年。彼時人口差不多900,沿着河道拖拖拉拉住了五里路。村里向來有着正月鬧秧歌的優良傳統,除了幾個老把式,大部分是些青年男女,還有些娃娃們踴躍參加,形成了老中青傳幫帶的良好勢頭。根據幾個鄰村鬧秧歌的時間確定我們村正月十一起秧歌,總共鬧五天,剛好到正月十五花燈節結束。

正月十一,其他村的秧歌都已塵埃落定,而我們村的秧歌一直在十里八村很有影響。早飯後生產大隊辦公處大門外已經人山人海了,大家都在翹首以待。終於辦公處大院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秧歌隊出台了。


首先走出大門的是禮炮隊,多少年來我們村有着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自己研製火藥,自製鐵炮,聲音響亮、渾厚,營造出莊嚴、大氣的氛圍。隨後是重樂隊,專人敲梆子叫板指揮,在嗩吶行雲流水、委婉動聽的過程中,根據場景需要隨時指揮變換曲調,或夾雜一些鼓點。

隨着喧天的禮炮、鞭炮、鑼鼓聲和歡快的嗩吶聲,大秧歌隊已經在鄉村公路上擺開了陣勢。傘頭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把式,不僅大秧歌引得好,根據場地,瞬即萬變,疏密有度,花樣翻新。而且很有急才,隨機應變,脫口而出。秧歌隊在《大擺隊》嗩吶曲歡快的節奏和奮進的旋律中,身着鮮艷的服裝,舞動着花傘和綢扇,邁着輕盈溫柔的十字步,臉上綻放着燦爛的笑容。兩邊的觀眾簇擁着,追趕着,臉上露出欣賞和讚譽的表情,外村的人紛紛稱讚,果然名不虛傳!

秧歌隊從村前逐戶沿門,家家戶戶鞭炮相迎,提前準備好香煙和糖果,散發給上門的貴客。所到之處先是秧歌隊跟着傘頭走過場,期間打扮奇特的蠻婆蠻漢詼諧幽默的動作令人捧腹大笑,還有手持馬尾刷的掃後者,前後急促且自由的來回走動,似乎在維持秩序打場子,又像馬戲團的小丑,令人喜歡,不時地發出尖叫聲,引得哄堂大笑。熱烈紅火的大秧歌扭完之後,秧歌隊走成一個大圈,傘頭在中間即興帶領大家唱秧歌,讚揚主人的盛情和成就,送上秧歌隊的良好祝福,祈盼新的一年幸福美滿。

部分家庭還會擺上盛滿瓜子、醉棗、糖果、油炸炸的干碟子和幾個下酒菜,斟起燒酒,這時候秧歌隊就要表演小節目了,首先根據場地安排極具特色的陝北二人場子或四人、八人場子。二人場子是秧歌藝術中的精華,以一男一女表演的舞蹈形式為主,多表現青年男女間互相愛慕的嬉戲逗趣。場子有走有扭有搖有擺有踢,有閃有顛有柔有脆有俏。文武兼顧,動靜結合,剛柔相濟。令人開心、愉快、陶醉!

二人場子結束後輕樂隊出場,要為表演一些宣傳黨的政策、法規的秧歌劇伴奏了,也有傳統保留節目和道情、眉戶等小劇。老把式男扮女裝,演的老婆婆惟妙惟肖,足以以假亂真。

秧歌隊在返回的路上,嗩吶吹起了《路哇哇》曲牌,其旋律和節奏強烈地表現出堅韌不拔的抗爭精神,催人奮進。中間和着重樂器的鼓點,似回音,像問答,給人以團結的力量。觀眾近看可欣賞蒼勁有力又不失溫婉流暢的秧歌舞步,遠聽高亢嘹亮委婉動聽的嗩吶聲,迴蕩無窮餘味不盡。

晚上,生產隊的場上燈火通明,人們不畏寒冷,圍成一個大圈,要看搬水船。用五顏六色的紙剪成的各種繸繸掛掛裝飾的小船,像轎子,似亭子,四個角上掛着彩球,前後裝着鏡子,下面蒙着藍綢子,走起來就像漂在水上的一艘船。裡面坐着一位年輕美貌的女子,其實是把彩船搭在女子的肩上,一手握着撐杆,一手拿着扇子,碎步快走,猶如小船在水上漂。

船前船後兩個艄公,老艄公憨態可掬,詼諧幽默。小艄公活潑俏皮,積極好動。通常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和動作與要擺渡過河的女子對話,解決行船中遇到的問題,夾雜着快板,宣傳黨的利民政策。悠揚動聽的水船調,令人百聽不厭,永遠難忘。

秧歌最後一天就是花燈節,也叫元宵節,老百姓素有觀燈的習俗,不少村莊都會選擇在正月十五轉九曲。下午村裡有經驗的人自發來到大隊部門前的廣場上,先畫出九曲陣,栽上同樣高的木杆,每根頭上頂着一個用各色彩紙糊成的燈罩,裡面放個燈碗。夜幕降臨,360盞油燈同時點亮,彩燈閃爍,非常漂亮又壯觀,鑼鼓嗩吶禮炮聲齊鳴,秧歌隊打頭從九曲門進入連環陣,隨後男女老少爭先恐後魚貫而入。人們說,轉九曲,消災驅病,能活九十九。九曲門和中間方陣都插有彩球和紅旗,據說拔走中方的紅旗回家可以生胖小子,所以常常被搶走。

隨着正月十五轉九曲活動的結束,鄉下的鬧秧歌也就落下了帷幕。

我從1980年到縣城工作,見證了每年正月城裡的秧歌演出活動,每年縣上都要按照各個系統指定幾個大單位參加春節秧歌演出。隨着時代的發展,城裡的秧歌加入了很多現代的元素。

縣上的秧歌隊一般都在正月初十之後先後輪流慰問「五套班子」,所到之處首先表演大秧歌,其次演出小節目。每年正月十五縣上統一安排秧歌匯演和遊行活動。

早飯後,各個秧歌隊隨着喧天的鑼鼓聲從四面八方匯聚到體育場,體育場裡已是人山人海。按照統一安排,秧歌隊要依次走過主席台接受檢閱,每個隊都要在主席台前表演自己的大秧歌。從服裝、道具,到編排造型,從嗩吶曲牌到重樂隊鼓點的選擇,從參加人數到表演風格,每年都會有創新和變化,各隊都有自己的拿手戲,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看看各隊的領導和導演,個個信心滿滿,底氣十足。看看所有的演員,都是激情滿懷,摩拳擦掌。再看看台上台下圍得水泄不通的觀眾,人人滿懷希望,翹首以待。再看看觀眾前一個個舉着攝影攝像機的記者們,個個走走退退,擺好架勢,試圖把每個精彩瞬間都記錄下來。

等各個秧歌隊都表演完之後已是午後了,所有秧歌隊依次走出體育場,從城西到城東開始遊行表演。整個縣城沸騰了,主街道實行交通管制,暫時停止一切車輛行駛,街道兩邊早已站滿了前來看秧歌的男女老少,沿街兩側的樓房陽台和窗台上都是觀眾。沿街的一些單位在門口燃放鞭炮,表示歡迎和助興。

我們學校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幾千學生中挑選秧歌隊。當我校秧歌隊走過來的時候,熱情的觀眾會簇擁着、追趕着,競相拍攝留念。首先是由兩位學生舉着印着我校秧歌隊的橫幅,其次是宣傳彩車,彩車上裝飾着校徽,有展示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和近年來取得的輝煌成績的圖片與文字,廣播裡反覆播送着宣傳學校的稿件。

接着是80人的儀仗隊方陣,統一身高,長相標緻,英姿颯爽的男生,身着西服,手舉彩旗,邁着矯健、整齊的步伐,陽剛挺拔地走來。隨後是80人的禮儀隊方陣,清一色的女生,身着中式服裝,陰柔嬌媚,手持花束,溫情脈脈,含笑走來。接着是60人的管樂隊方陣,由師生組成的管樂隊方陣,統一着隊服,前面的指揮手握指揮棒,一上一下地指揮着,管樂隊吹奏着雄壯嘹亮的進行曲。

後面是60人的重樂隊,一輛車上裝着一面大鼓,鼓的四圍四個彪形大漢,揮舞着裹着紅布的鼓槌,打出震撼人心的節奏。重樂隊的指揮,嘴裡噙着哨子,手拿小鑼,站在車上,居高臨下,一邊注視秧歌隊總指揮的旗幟信號,一邊指揮重樂隊的鼓點。大鼓車後是兩輛三輪車,分別拉着中鼓,每面中鼓兩個人敲,緊跟着的是兩排大擦,兩排小擦,一排鑼,最後一排是嗩吶。重樂隊所有人員都穿着黃邊紅色服裝,頭上扎着紅色頭巾,個個像出征的武士。走近看,不少「武士」還戴着眼鏡,哦,原來都是些老師。

緊跟重樂隊的是秧歌隊總指揮,她嘴裡噙着哨子,手持紅綠兩面旗幟,時而單舉紅旗,時而單舉綠旗,時而雙旗並舉,時而平舉,時而交叉。不同的姿勢傳遞不同的信號,代表不同的舞蹈形式。在遊行的過程中,根據不同路段,變換各種秧歌舞。

總指揮面對着120位男女學生組成的大秧歌隊,根據路況和觀眾人數,決定表演哪個部分。龐大的秧歌隊男女男女分四路縱隊,身着顏色鮮艷的秧歌服裝,男生舉着花傘,女生扇着綢扇,正常行進間重樂隊嗩吶吹打着流水快板,大家踩着鼓點,邁着十字步,旋轉的花傘,揮舞的綢扇,整齊劃一,氣勢磅礴。

隨着指揮旗幟的變換,樂隊指揮和全體秧歌隊員都心領神會,樂隊指揮立即吹響了哨子,伸出了手指,示意要變為第幾段鼓點。隨着小鑼清脆的兩聲叫板,嗩吶聲落下,重樂隊打出過門鼓點,全體秧歌隊員踩着鼓點調整好隊形。根據設計,嗩吶吹出了某段既定曲牌,秧歌隊的演員們擺出各種造型。整個秧歌隊猶如一個大花園,綻放出朵朵璀璨鮮艷的花朵,令人興奮叫絕。

隨着鼓點和嗩吶曲牌的變換,秧歌隊男女兩兩相對,跳起了歡快的舞蹈,既像二人場子,又像豪放的腰鼓。遠看龍騰虎躍,熱情奔放,氣勢宏偉。近看一張張靚麗俊美的臉上綻放着喜悅的笑容,有激進有舒緩,一馳一張,陰陽搭配,剛柔相濟。演員們笑臉相對,眉目傳情,踩着鼓點,伴着悠揚的嗩吶曲,盡顯青春魅力。擁擠的觀眾紛紛拿出手機拍下一個個精彩美妙的畫面。

緊跟大秧歌走來的是水船隊,八隻裝飾精美的水船由八位美若仙女的姑娘「坐」着,在前後間隔着九位老小艄公帶領下「漂」過來了。老艄公步履蹣跚搖搖晃晃,踏着鼓點邁着十字步走來。小艄公腳下似乎裝有彈簧,抬頭挺胸,蹦着十字步扭來了。街道兩邊的觀眾連連叫好,紛紛評論,看人家女女們水船坐的多穩,看那個白鬍子老艄看上去老態龍鍾,但人家一步還不差,再看那個小艄兒扭得怎那麼好呢!

最後走來的是各種卡通人物和大頭娃娃,有唐老鴨和米老鼠,有孫悟空和豬八戒,也有哪吒和葫蘆娃,還有......,孫悟空轉着金箍棒,吸引着孩子們來追趕。豬八戒一會兒摸摸小孩們的頭,一會兒又去拽拽大姑娘的衣服,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人們說,看來看去還是教育系統的秧歌好啊,浩浩蕩蕩,氣勢恢宏,前前後後八個方陣。不僅規模大,服裝硬,道具好,鑼鼓嗩吶都足勁,大秧歌表演得最好了。還有人說,今天看到是大秧歌,人家的小節目更精彩。無論歌曲還是舞蹈,無論相聲還是小品,不管是場子還是秧歌劇,都是高質量高檔次的,不愧是大學校,人才濟濟啊!

陝北秧歌是當地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通過春節鬧秧歌,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滿足了人們的表演和觀賞欲望,繼承和發揚了鬧秧歌這一優良傳統。現在,每天晚飯後各個廣場上,群眾自發地組織起了扭秧歌,伴着鑼鼓嗩吶聲,盡情地扭盡情地唱,盡情地抒發新時代幸福生活帶來的美好心情和感恩之情。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綏德縣文化館獲得陝北秧歌項目保護單位資格。[1]

作者簡介

薛漢國,男,1958年出生,陝西綏德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