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齿鲨
锥齿鲨 |
---|
学名 Carcharias taurus 命名者 Shen & Tao, 1975 英文名 Grey Nurse Shark 别名 Carcharhinus taurus、 大沙、戟齿砂鲛 观赏鱼/食用鱼 否/是 最大体长 320cm |
分类 |
纲 软骨鱼 Chondrichthyes 目 鼠鲨 Lamniformes 科 砂鲛 Odontaspididae 属 砂鲛 Eugomphodus |
锥齿鲨,体呈纺锤型,躯干较粗壮。头宽扁,三角形。尾基上方具一凹洼;尾柄无侧突。吻长而尖突。眼略小,卵圆形,无瞬膜。前鼻瓣短呈三角形;无口鼻沟或触须。口裂宽,深弧形,下颌极短,口闭时露齿;颌齿大小不一,前面齿窄长而如钻子状,侧面齿侧扁如刀状,往后则渐低小或退化如臼齿状,齿具小齿尖或无。喷水孔非常山。
背鳍2个,同型,第一背鳍中大,起点与胸鳍内角相对或稍后,后缘凹入,上角尖圆,下角微尖突;第二背鳍中大,仅略小于第一背鳍,起点与腹鳍后端相对,后缘深凹入,上角尖圆,下角微尖突;胸鳍宽大型,长宽约略等大,后缘微凹入,外角钝圆,内角钝圆,鳍端伸达不及第一背鳍基底前部;尾鳍宽长,尾椎轴稍上扬,上叶狭小,下叶前部显著三角形突出,中部宽长,与后部间有一深缺刻,后部小三角形突出与上叶相连,尾端尖突,后缘凹入。
体背侧灰褐或黄褐色;腹侧白色。体背面和鳍上具不规则红褐色班点;鳍缘暗色。[1]
主要以底拖网、流刺网及延绳钓捕获,经济价值高。肉质佳,鱼肉红烧或加工成各种肉制品;鳍可做鱼翅;皮厚可加工成皮革;肝可加工制成维他命及油;剩馀物制成鱼粉。
目录
栖地环境及深度
礁区、近海沿岸。栖息深度0 - 191公尺
栖息于沿岸由浅水激浪区至深达约90公尺处之近海。通常栖息于近底层,但亦会巡游于中层或水表层。游动时,能吞一口空气于胃中,藉以调整浮力。具有洄游习性,春夏成群北上,秋冬迁移至南方。主要以硬骨鱼类、小型鲨类、𫚉、乌贼、螃蟹或龙虾为食。虽不具主动攻击性,但仍对人 [2]
分布
繁殖
表现出卵胎性(胎盘胎生),卵黄囊被吸收后,以母体产生的其他卵为食(卵),然后吞噬同胞(吞噬)。具有拥抱的独特配对。卵离开卵巢,在输卵管中输卵时受精,并以16至23个卵为一组。然而,在施肥和出生只有两个的胚胎,可能通过吞噬对手,进入到吃受精卵和更小的弟妹潜力在子宫内,直到分娩。
保育
极度濒危(CR) (A2abcd);评估日期: 2007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