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相思鸟
银耳相思鸟[1](学名:Leiothrix argentauris)小型鸟类,体长14—18厘米。头顶黑色,耳羽银灰色,前额橙黄色;外侧飞羽橙黄色,基部朱红色,极为鲜艳、醒目。尾圆形,尾上、尾下覆羽朱红色,尾暗灰褐色,外侧尾羽橙黄色,其余上体橄榄绿或橄榄黄色。喉、胸朱红色或黄色,嘴橙黄色。相似种红嘴相思鸟嘴为红色,头顶绿褐色,耳羽浅灰色,尾呈叉状,黑色。区别明显,野外不难识别。
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银耳相思鸟发悦耳的笛声般的鸣啭声,有时饲为笼鸟。
目录
外形特征
雄鸟前额橙黄色,头顶至后颈、脸、眼先和颊黑色,眼后至耳羽银灰色,后颈下部有一道棕橄榄色、茶黄色或橙黄色领圈,颈侧亦为茶黄或橙黄色,其余上体橄榄灰色,腰部沾绿。尾上覆羽赤红色,尾羽暗灰褐色或黑褐色,外侧尾羽外翈边缘橙黄或淡黄色;两翅覆羽与背同色,飞羽暗褐色,除最内侧几枚次级飞羽与背同色外;其余飞羽外翈边缘均为金黄色,从第三枚初级飞羽以次的飞羽外翈基部为朱红色,形成鲜明的朱红色翼斑。颏、喉、胸朱红色或橙黄色,其余下体浅棕色或橄榄黄色,尾下覆羽赤红色。 雌鸟和雄鸟基本相似,但尾上和尾下覆羽多为橙黄色。
虹膜红褐色或褐色,嘴橙黄色或黄色,脚趾黄褐色、褐色或肉黄色。
大小量度:体重♂23~29克,♀22~28克;体长♂153~180毫米,♀140~173毫米;嘴峰♂14~16毫米,♀12~17毫米;翅♂70~80毫米,♀68~80毫米;尾♂69~79毫米,♀76~78毫米;跗跖♂23~27毫米,♀23~26毫米(滇西亚种)。(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竹林和林缘灌丛地带。
生活习性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亦成群,特别是秋冬季节。性活泼而大胆,不怕人,常在林下灌木层或竹丛间以及林间空地上跳跃,很少静栖于树上,也不远飞,人常常可以靠得很近。
- 迁徙:中国为西南部较常见的留鸟。
- 叫声:带回音的嘁喳嘟声及欢快的哨音鸣声chi-uwi、chi-uwi或chi-uwi-chiu。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营巢于林下灌木上,巢呈杯状,主要由草叶、草茎、根等材料构成。每窝产卵3~5枚,卵的大小为21~23.4毫米×15~17毫米。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14天。
地理分布
保护现状
-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2012年评估。
该物种已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种群现状
全球种群未量化,但在原产地属常见物种。尼泊尔部分地区较为稀少(del Hoyo et al. 2007)。银耳相思鸟在中国种群数量较丰富,由于该鸟羽色艳丽,深受人们喜爱,是重要的笼养观赏鸟之一,每年都受到严重的捕猎压力,致使种群数量日趋减少。应控制猎取,加强保护。
参考文献
- ↑ 红嘴相思鸟还是银耳相思鸟?您知道吗?. 每日头条. 2016-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