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帳汗國
欽察汗國 |
本名 欽察汗國 時間範圍 1219年 至 1502年 首 都 拔都薩萊, 主要城市 拔都薩萊城 官方語言 蒙古語 政治體制 君主專制政體 主要宗教 薩滿教, |
欽察汗國:一般稱為金帳汗國(Golden Horde,1219年-1502年),是大蒙古國的四大汗國之一。13世紀上半葉蒙古人建立的封建國家。。 [1]
目錄
簡介
1243年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次子拔都結束西征後建立的東起也兒的石河(額爾齊斯河),西到斡羅思,南起巴爾喀什湖、裏海、黑海,北到北極圈附近的遼闊廣大的欽察汗國。
欽察汗國境內居民成分複雜,社會發展水平不一。明朝推翻元朝的同時,欽察汗國拔都系主要分支被新興起的白帳汗國所取代,而後俄羅斯開始崛起,蒙古人在中東歐、西北亞逐漸失去了控制力。
金帳汗國覆蓋了現在的俄羅斯西部、東歐大部分、高加索地區部分等。
國號
欽察汗國又稱克普恰克汗國、朮赤兀魯思,稱作「金帳汗國」,蒙古文史書稱作「朮赤因·兀魯思」。
歷史
1225年,成吉思汗劃分了四個兒子的封地。長子朮赤的封地在額爾齊斯河以西、花剌子模以北(包括額爾齊斯河流域和阿爾泰山地區),朮赤的斡爾朵(行宮)設在額爾齊斯河流域。 1236年,朮赤次子拔都統率「長子軍」西征,到1240年先後征服了欽察草原、克里木、高加索(到打耳班)、保加爾汗國(保加利亞)、伏爾加河和奧卡河地區以及第聶伯河流域的羅斯各公國。被征服的這一廣大地區成為拔都的兀魯思,
1242年,稱為「欽察汗國」。汗國的疆界大致包括:東自額爾齊斯河西部,西至第聶伯河,南起巴爾喀什湖、裏海、黑海,包括北高加索及花剌子模北部和錫爾河下游地區,向北臨近北極圈。拔都把伏爾加河地區作為政治中心,在入口處建立了首都薩萊城(今阿斯特拉罕附近)。羅斯諸公國與欽察汗國為藩屬關係。 1259年,蒙哥大汗去世,阿里布哥在漠北被大部分蒙古貴族選舉為大汗,1260年,忽必烈則在漠南開平稱帝,並發動了討伐阿里布哥的戰爭,蒙古帝國的中央政權不復存在,金帳汗國成為完全獨立的國家。
金帳汗國是一個由各民族組成的龐雜的聯合體,其中作為征服民族的蒙古族,人數甚少。東南歐,特別是欽察草原,是欽察人居住的地方。汗國的人口主要是欽察人、保加爾人、花剌子模人,以及其他一些突厥系族群,尤其以欽察人與土庫曼人居多。由於統治民族蒙古人占少數(約數萬人),因此,逐漸被周圍的大量欽察、突厥等突厥部族所同化,到14世紀前葉,完成了突厥化過程,突厥語和突厥文成為汗國的通用語言和文字。
此外,汗國內部各地的經濟發展亦不盡相同,欽察人處於封建生產關係的初級階段,大部分人過着遊牧生活,只有極少數人遷到頓河和伏爾加河下游轉入定居;克里木、保加爾則進入封建生產關係的發達時期;花剌子模具有高度發展的農業技術,過着城鎮化的定居生活;克里木及其沿海城市,商業發達,可通往小亞細亞和君士坦丁堡,一直通向敘利亞和埃及;保加爾是農業國,是金帳汗國的主要糧食產地。 欽察汗國的版圖遼闊,東起額爾齊斯河西部,西到斡羅思(今俄羅斯)西北部、烏克蘭,多瑙河的下游,南起巴爾喀什湖西部、裏海北部、黑海,土庫曼斯坦西北部,北到北極圈附近的遼闊廣大地方(包括諾夫哥羅德)等地。
拔都西征歸來後,建都於伏爾加河下游的拔都薩萊城(今俄羅斯阿斯特拉罕附近)。 在汗國內,拔都的13個兄弟及其後裔各有世襲封地,擁有軍隊,形成了隸屬於拔都及其後裔的半獨立國。汗國建立後保持軍政合一的統治組織,萬戶、千戶、百戶、十戶既是行政單位,又是軍隊編制單位。拔都的兄長斡兒答及其後裔據有今西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形成了白帳汗國。拔都的弟弟孛兒只斤·昔班被封與南烏拉爾地區,後建立了青帳汗國(又稱藍帳汗國)。
1255年,拔都去世,拔都之弟別兒哥(1257—1266年)在位時,名義上仍對蒙古大汗稱藩,實際上汗國已成為獨立國。 1262年和1265—1266年,別兒哥為了同伊利汗國爭奪高加索地區,與埃及建立聯盟,由此發展了與埃及的貿易關係,伊斯蘭教文化也開始影響欽察汗國。
1266年,別兒哥去世,拔都之孫忙哥帖木兒(1266—1280年)嗣位,得到元朝的正式冊封。 1277年,蒙哥之子昔里吉背叛,劫走防禦海都進攻的皇子那木罕,送到與海都的欽察汗國拘留了數年,到1282年脫脫蒙哥嗣位時,那木罕才被放回。脫脫蒙哥和禿剌不花在位時,領有黑海北岸地區的宗王那海操縱了汗國大權。 脫脫(1290—1312年)汗即位後,恢復了汗權。1302年,脫脫汗出兵協助元朝攻打察合台後王篤哇、窩闊台後王察八兒,篤哇、察八兒戰敗,歸順元朝。
中央集權
1308年,元武宗遣使冊封脫脫為寧肅王。1313年,脫脫去世,其侄月即伯嗣位,1314年元仁宗遣使冊封,予以承認,此後雙方經常遣使往來。月即伯汗(1312—1340年)在位時,建立了中央集權,欽察汗國達到了極盛時期,汗國遷都別兒哥薩萊城(今俄羅斯伏爾加格勒附近),與伊利汗國、埃及等國通好,對外貿易興隆。伊斯蘭教在伏爾加河下游廣泛傳播,此後諸欽察汗都信奉伊斯蘭教。
隨着勢力的增強,金帳汗國各萬戶幾乎逐漸演變成為獨立王國,形成與汗庭相抗衡的力量。14世紀中葉時,汗國內部又出現了新的爭端,萬戶們互不協調,各自為政,汗庭權力日漸削弱。從札尼別汗(1340—1357年)以後(1357—1380年)24年間共更換了20個汗。1380年白帳汗脫脫迷失藉助帖木兒的力量擊敗大汗庭的權臣馬買,控制了欽察汗國的主要疆土,成了欽察汗國大汗,從此欽察汗全都出自白帳系。
走向衰敗
14世紀末,金帳汗國呈現衰敗局面,花剌子模、克里木、保加爾逐漸從金帳汗國中分裂出去,金帳汗國同時又遭到中亞帖木兒帝國的侵襲。
到15世紀時,欽察汗國先後分裂出了西伯利亞汗國、喀山汗國、克里木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等獨立國,欽察汗國中央直轄的只剩下有限的疆土,被稱為大帳汗國,欽察汗國的正統汗位由大帳汗國繼承,但他的實際地位同於其他汗國。 1472年,阿合馬汗發動了與莫斯科公國的戰爭,戰爭以阿合馬的戰敗而告終。 1480年,阿合馬再次出兵進攻莫斯科公國,強迫其納貢,由於阿合馬的同盟軍立陶宛大公未能如期出兵援助,致使阿合馬到烏格拉河後撤兵,回到伏爾加河下游時,被諾該帳汗國人殺死,蒙古人對羅斯公國的統治到此結束(統治時間長達238年)。
汗國滅亡
1502年,末代大汗賽克赫阿里被克里米亞汗國擊敗,欽察汗國滅亡。 16世紀初期,卡馬河沿岸和烏拉爾地區被莫斯科公國占領。16世紀50年代,沙皇伊凡四世統治時期先後占領了喀山、阿斯特拉罕、克里木三個汗國,金帳汗國領土全部併入莫斯科公國領地。
欽察汗國從建立之初就分裂成斡兒答家族、拔都家族、昔班家族、莫斡勒家族、脫花帖木兒家族,只是拔都家族實力最大,一般提到欽察汗國,都是拿拔都家族來代表。明朝推翻元朝的同時,欽察汗國拔都系主要分支被新興起的白帳汗國所取代,而後俄羅斯開始崛起,蒙古人在中、東歐;西、北亞逐漸失去了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