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耳 (里爾)
里耳(法語:Lille,荷蘭語:Rijsel)是法國北部最大的城市。也是上法蘭西大區(法語:Hauts de France)首府和諾爾省的省會。里耳是法國北部的經濟、文化、教育與交通中心。里爾在2004年被授予“歐洲文化之都”的稱號。
里耳在古法語中稱為(L'Isle),佛萊明語稱之為(Ryssel),現代荷蘭語稱之為(Rijsel),都是杜勒河上的一個島嶼的意思。[1]
目录
人文歷史
一些考古挖掘研究顯示西元前2000年左右就已經有人類居住這附近。這一個地區的原始居民是高盧人,例如貝爾蓋人。後來日耳曼民族則佔據此地,例如弗里斯蘭人、撒克遜人與法蘭克人。
傳說“ Lydéricand Phinaert ”使里爾市的基礎建立於640年。
在8世紀,地名低法蘭克語在這裡被使用,地名學研究證明了這一點。最早出現於文獻當中是到1066年,阿普德(Inpulam)(拉丁語為“在島上”)。當時,它由法蘭德斯縣(Flanders County)和地區城市(羅馬城市Boulogne,Arras,Cambrai以及加洛林城市Valenciennes,Saint-Omer,根特和布魯日)控制。法蘭德斯縣由此延伸至Scheldt的左岸,Scheldt是歐洲最富有和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法蘭德斯伯德溫四世伯爵在11世紀強化了它。這座中世紀小鎮多次被毀或易手。
1667年,這座城市被路易十四親自領導的法國軍隊攻占,後者立即著手加強自己的獎賞。
1708年被馬爾伯勒公爵俘虜後,最終於1713年被《烏得勒支條約》割讓給法國。[2]
在法國紡織工業的中心地帶,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在1850年代暴露了其“勞動階級”所處的悲慘境地。自從TGV於1993年進城以來,里爾的紡織業已經衰落,但這座城市展現出了新的活力和自信,一年之後,又有來自倫敦的歐洲之星(Eurostar)出現。[3]
里爾(Lille)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德國人的破壞,並被其占領。
地理位置
經濟
里爾在19世紀迅速發展,並成為工業活動的中心,例如紡織品,機械和化學製品的製造以及食品加工。最近添加的內容包括電子和信息技術行業。
景點
- 里爾的聖母院
- 舊證券交易所
- 巴黎門
- 市政廳鐘樓
- 里爾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