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达姆施塔特火车总站

达姆施塔特火车总站
图片来自startbilder

达姆施塔特火车总站Darmstadt Hauptbahnhof)位于达姆施塔特的达姆施塔特-西城,是德国铁路黑森州规模最大的长途铁路客运车站之一。铁路设施连同车站大楼采用新艺术运动风格设计,于1912年投入运营。

这座分岔站设有11条到发线,为德铁车站及服务公司所划分的82座二等车站之一。专业轨道联盟亦在2010年将其评选为大城市组别的“年度最佳车站”。

目录

历史

达姆施塔特火车总站的前身是位于如今斯台本广场的两座独立的车站,它们分属两家铁路运营商,并在19世纪便将达姆施塔特接入了德国的铁路网络版图。其中1846年落成的达姆施塔特美因-内卡车站,是位于美因-内卡铁路线路上的通过站;而1858年落成的达姆施塔特路德维希车站,则是位于莱茵-美因铁路线路上的尽头站[1]

两座车站的空间条件在19世纪末日益增加的交通流量下显得非常局促,而达姆施塔特的城市发展也已推进到铁路地区,因此在原址上进行必要的扩建已不可能,两座车站的分离不仅妨碍了正常运营,同时也造成了与之相交的莱茵大街的道路交通堵塞。

规划

自1901年起,已有四种主要集中在最终解决交通流量的同时并维持现有两站的方案被否决。直至1906年3月,市政当局才与普鲁士-黑森铁路组织美因茨铁路局就第五种方案达成一致。该草案提出在原有车站以西约800米的开放区域中兴建一座新的通过站,而通往距离更远的市中心应通过接入有轨电车进行弥补。

国家邮政则在车站大楼的北侧获得了自营的邮政车站,并拥有自身的廊桥通往位于底层的邮政及行包月台。这种“邮政坡道”于1994年被拆除。

在轨道的南侧部分设有一个切口地形,以便让街道可以穿过铁路。这也同样利于疏导:乘客进入位于街面水平的车站大楼、穿过同一水平的站厅后,再从天桥通过阶梯(近年来已配备升降机)到达月台。与此平行的还有一个行包及快件货物专用天桥,它已在最近一次翻新工程中被改造为一个自行车保管站。轨道场地的南侧则由于地形下降而筑有堤道。

车站大楼的兴建是通过一个建筑设计竞赛落实。根据黑森大公恩斯特·路德维希的明确要求,新车站应“由一个时髦建筑师,而不是风格建筑师”来建造[2]凯撒威廉二世出于外交考量,放弃了对这一问题进行干预——尽管他经常会介入普鲁士国家铁路的许多车站大楼设计,因为相较于他的表亲和同僚,黑森大公是不允许别人干涉他所在城市的火车总站的设计问题。

设计竞赛共收到75份方案。腓特烈·皮泽和弗里茨·克林格霍尔茨各获得1个二等奖。建筑合同于1908年被授予皮泽,但铁路局方面要求其设计应基于克林格霍尔茨的方案,再为满足铁路运营的必要条件进行重新规划。这是皮泽建造的唯一一座铁路车站。

从1907年持续至1912年的工程是在腓特烈·梅特冈的领导下进行,共斥资1700万马克。这一数额除了包括在1910年落成、价值100万马克的车站大楼外,还有累计铺设长度达100公里的轨道设施、约400万马克的土地购置费,以及西侧后续价值500万马克、带有92个维修位和机务段的维修车间。为建成全部20座桥梁及36个其它铁路设施,共有170万立方的泥块被移动。车站大楼以其138米长的外立面正对城市,西侧是桥形垫高的门阶,并可由此直通车站大堂,后者由五幅龙骨和月台组成,如今已根据黑森文物保护法成为受法定保护的古迹。

用作蒸汽机车加水的达姆施塔特火车总站水塔于1910年在多恩海默桥畔落成。它内置有作为达姆施塔特火车总站调度信号所的技术设备。这座建筑本应在1978年拆除,但如今也受到了法定保护并由私人使用。

参考文献

  1. Darmstädter Zeitung 1875, digitalisiert von der Universitätsbibliothek Darmstadt
  2. Bernd Kimmel: Joseph M. Olbrich 1867–1908. Mathildenhöhe 18. September - 27. November 1983, Ausstellungskatalog, S.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