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运动战是一种军事作战方式,依托较大的作战空间来换取时间移动兵力包围敌方,以优势兵力速战速决,运动战的运用归为这样一段话“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最早系统提出该作战策略及具体要义的是毛泽东。其中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内战期间广泛地采用这种作战方式。一些军事评论家将这种战术效果简称为“在运动中消灭敌人”。该战术在内战中起到重要作用,使国民党速战速决的计划破灭。


目录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         运动战
        外文名称         mobile warfare
        运用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以后
        代表战例         四渡赤水
        代表战术         游击战围点打援穿插战


战术特点

 
战线和战略纵深示意图图片来自bilibili

运用这种作战方式的部队通常会利用广阔的活动空间来转移军事力量,作战兵力经常昼夜兼程前往一个预定的战场进行埋伏,利用敌方分兵行动时,集结数倍于一个分队的力量展开包围战进行歼灭。换言之,运动战主要适合于地形复杂的战场。


运动战的主要达成的战略目的在于在大兵团多兵种合成运动当中寻求战机以期达到逐步甚至一次全歼敌重兵集团,在大规模运动当中消耗敌方有生力量和战争潜力。


运动战是利用大兵团伏击消耗有生力量的一种决战方式,对战场的形势有较大的决定性。运动战摆脱了对防御工事的要求,经常利用放弃己方的工事作为诱饵引诱敌军移动到己方伏击圈内,并利用敌军占领地区后分兵前进的机会包围。[1]


与游击战的区别

游击战是打小仗,运动战就是打大仗。游击战一般对战局的影响不大,对后勤的补给和战线没有很大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撤,主要就是队伍的发展和生存。而运动战说白了对于后勤和战线长短有很大的关系,一般对战局有决定性作用。两者的共同点就是机动作战,所以本质上来说,游击战就是运动战的一部分。


运动战是正规兵团在很长的防线上或者在很大的战区上进行战役和战斗的外线快速作战形式,皮定均在中原突围时采用的就是运动战,这是世界军史上的奇迹。一般都是通过机动性来寻找战机,在战场上穿梭,使得敌人无法判断我军的动机,用自己的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分散兵力。敌强我弱的时候十分适合使用。


解放战争中我军就是使用了运动战歼灭国军有生力量。游击战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游击战很难独立的去解决整个战争问题,所以必须向着正规战发展,这只是一种过渡阶段。相比而言游击战的人数比较少,几人到几百人都可以,但大都是在敌后进行活动,主要手段就是袭击,注重的是对敌人重要目标和后勤的打击。[2]


代表战役

 
四渡赤水的二郎滩渡口图片来自中国党史网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四渡赤水四个过程:一渡赤水,扎西整编;二渡赤水,重占遵义;三渡赤水,诱敌入川;四渡赤水,摆脱包围。


1960年5月,二战名将蒙哥马利来华访问。在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时,他说:“阁下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而毛泽东却以他特有的幽默,微笑着摇摇头,说:“‘四渡赤水’才是我一生的得意之笔。”《长征组歌》中有这样一句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唱词——“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3]


视频

1974年彩色电影《南征北战》正确运用运动战的战略思想消灭敌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