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 (五代至北宋初年将领)
  • (历仕后唐、后晋两朝,亦曾受南侵的契丹任命)


赵赞(923年-977年),本名赵美,后改名赵匡赞,字元辅。幽州蓟县(今天津市)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将领,后唐卢龙节度使赵德钧之孙,辽朝大丞相赵延寿之子。

赵赞自幼聪慧,被后唐明宗特赐童子科及第。历仕后唐、后晋两朝,亦曾受南侵的契丹任命。后汉高祖在晋阳举义时,赵赞奉表劝进,授河中节度使,移任晋昌节度使,因心怀忧惧,曾联系后蜀出兵反汉。随后听从幕僚建议入朝请罪,后汉隐帝时拜左骁卫上将军。

后周建立,历官左、右羽林、龙武等统军。淮南之战时,赵赞屡战有功,以功授保信节度使。

北宋建立后,移为忠正节度使。镇延州数年,恩威并施,使羌、浑各族敬服。乾德六年(968年),转拜建雄节度使,后随宋太祖出击北汉,力战退敌。宋太宗即位后,进封卫国公。官终保大节度使。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赵赞去世,年五十五。获赠侍中。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赵赞                 出生时间         923年
                别 称         赵匡赞、赵美、小太尉 [1]                 去世时间         977年
                字 号         字元辅                 所处时代         五代→北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幽州蓟县
                官 职         保大节度使                 爵 位         卫国公,追赠:侍中

人物话题

人物生平

童子及第

赵赞(本名赵美,改名赵匡赞,后为避宋太祖之讳,遂去“匡”字,改称赵赞 [2] )生于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其养祖父赵德钧,在后唐官至卢龙军节度使,封北平郡王;父亲赵延寿,本姓刘氏,被赵德钧收为养子,娶后唐明宗李嗣源之女兴平公主,拜驸马都尉。 [3]

赵赞自幼聪慧,受到后唐明宗的喜爱,与宗室子弟及明宗的外孙石氏一同被养在六宅。闲暇时,明宗曾前往六宅看望宗室数十人,唯独夸奖赵赞说:“这个孩子是令器(意指优秀人才)啊。”赵赞七岁时,已诵书二十七卷,参加童子科考试。明宗下诏说:“都尉(赵延寿)之子,太尉(赵德钧)之孙,自幼能诵书,不喜游戏,能彰显家训,应赐予科名,可以特赐其童子及弟。附于长兴三年礼部的春榜中。”许久后,赵延寿出镇宣武军,借机奏请任命赵赞为宣武牙内都校。[4]

转仕契丹

清泰三年(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举兵叛乱,后唐末帝命赵延寿以枢密使之职驻军上党,赵德钧率部自幽州前来会师。但石敬瑭引诱契丹南下,赵德钧、赵延寿父子一同投降,被契丹国君耶律德光囚禁,迁往北方,只有赵赞与母亲兴平公主留在洛阳。

天福三年(938年)九月,契丹遣使来迎赵赞母子前往蓟门,被契丹署任为金吾将军。几年后,契丹又任命赵延寿为范阳节度使,赵赞随父就职,任范阳牙内都校。[5]

开运(942年-946年)末年,契丹大举南征,灭亡后晋,赵延寿得到重用,赵赞也被任命为河中节度使(护国军节度使),借机留在河中镇。

徘徊蜀汉

天福十二年(947年),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即后汉高祖)在晋阳起兵称帝,建立后汉政权。赵赞遣使奉表劝进,于六月被加拜为检校太尉,仍镇守河中。有传言赵延寿已死于北方,后汉高祖于是采纳重臣郭威之策,遣使向赵赞吊祭,并示以起复之意,于七月移授他为京兆尹、晋昌军(治今陕西西安)节度使 。[6]

赵赞听闻改调之命,因为自己一家仕于契丹,心怀忧惧,于此年十月暗中派亲信赵仙联络后蜀,请求后蜀派兵援助。但节度判官李恕认为“燕王(赵延寿)入辽,非所愿也”,而后汉朝廷刚刚建立,只要此时束手入朝,必能保全富贵,狼狈投靠蜀国,并非万全之策。他建议先派自己入朝,试探朝廷的态度。在此期间,后汉高祖已经平定了成德杜重威之乱,赵赞权衡利弊,当即命李恕先行前往开封,面见高祖,陈说缘由,最终得到宽恕。同时,高祖命右卫大将军王景崇等率禁军数千,借迎接回鹘使团为名,经略西事,并密令他见机行事。而赵赞不待李恕返回,已先行离开长安,于乾祐元年(948年)正月入京朝觐,被罢去节镇之权。 [7]

乾祐三年(950年)二月,后汉隐帝起用赵匡赞为左骁卫上将军。[8]

鏖战淮南

广顺元年(951年)二月,后周太祖任命赵赞为右羽林军统军,此后历任左羽林军统军、及左龙武军(一作右龙武军)统军等。 [9]

后周世宗出师攻取南唐江北之地,先令赵赞率军在寿州(今安徽寿县)城外巡视,旋即任命他为淮南道行营左厢排阵使。世宗返回开封府,留赵赞与诸将分兵包围寿春,他一人独当寿州东面。当时诸将作战,多有不利,唯独赵赞持军严整,自秋至冬,从未遇挫。待到受诏转移,小到一尺椽、一片瓦,都用车载走,城中百姓没有敢窥探的。适逢南唐骁将鲁公绾率军十多万众沿淮河逆流突至,跨山建栅,阻隔肥水,俯瞰寿春城中。此时后周军已经解围撤退,赵赞与大将杨承信领轻骑截断南唐军的粮道,又独自率所部袭破鲁公绾军,激战间被流矢射中。[10]

显德四年(957年),世宗再次南征,于紫金山大败南唐军,下令在涡口架设浮桥,以连通濠、泗二州,禁军骑帅韩令坤负责督造,赵赞担任副手。正逢淮河水因大雨暴涨,南唐濠州都监郭廷谓企图派轻舟焚毁浮桥,赵赞侦知此事,在桥下设伏。待南唐军抵达后,乱发强弩,杀伤众多 。待到世宗移兵围攻濠州,用牛革裹着大盾攻城,赵赞身先士卒,盔甲上全是箭矢,身负重伤,仍督兵力战,最终攻克濠州的羊马城,郭廷谓见大势已去,遂举城投降。战后,世宗下诏褒奖赵赞。随后,他又率本部兵力往来于滁州、和州之间,在显德五年(958年)二月于石潭桥击败五百南唐军 。[11]

显德五年(958年)三月,在淮南之战结束后,赵赞因战功卓著,加授保信军(治庐州,今安徽合肥)节度使,抚恤新得的南唐州县。

显德六年(959年)八月,后周恭帝大赏文武将臣,其中赵赞被加授开府仪同三司的官阶。[12]

西抚北讨

建隆元年(960年),北宋建立,赵赞被加拜为检校太师,移镇忠正军(治下蔡,今安徽寿县北),参与平定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之乱 [13]

建隆二年(961年)四月,改任彰武军节度使,镇延州,并受太祖密旨,获准便宜行事。即将抵达延州州境时,赵匡赞在队伍前后分置士卒,使得全军形成绵绵不绝之势,从林莽间遥望,只见旌旗不绝。前来迎接的羌、浑各族见状,无不慑服。 [14]

乾德六年(968年),转任建雄军节度使。八月,太祖筹划出征北汉,先命赵赞为汾州路(《宋史》作邠州路)部署。 [15]

开宝二年(969年)二月,太祖下诏亲征北汉,授赵赞为河东道行营前军马步军都虞候,担任都部署李继勋的副手,先行出兵 。三月,太祖抵达太原城下,分别于南、西、北、东四方筑寨,以围困太原,其中赵赞负责扼守西寨。不久后,北汉军借夜色掩护,自突门袭击西寨,赵赞率军阻击,被弩箭射中腿部,东寨都监李谦溥又领军赴援,苦战许久,方才将其击退。战后,太祖对赵赞屡加慰劳,并赐予良药疗伤。 [16]

入朝逝世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赵赞入朝,尚未入宫觐见,便在同年十月左右逝世,享年五十五岁。太宗听闻讣讯,为他辍朝两日,追赠侍中。[17]

人物成就

  • 攻南唐

淮南之战期间,赵赞包围寿春,持军严整,从未遇挫。后更率军袭破南唐骁将鲁公绾所部 。显德四年(957年),奉命在涡口架设浮桥,连通濠、泗二州,设伏袭败南唐濠州都监郭廷谓,进而身先士卒,攻克濠州羊马城,迫降郭廷谓。次年,于石潭桥败南唐军五百人。周唐议和后,出守保信军(治庐州,今安徽合肥),革除苛政,宽简爱民,使百姓称便。 [18]

  • 镇延州

宋太祖初年,赵赞镇守延州,抚慰羌浑各族,防御夏州定难军(西夏前身),与镇守关南的李汉超、瀛州的马仁瑀、常山的韩令坤、易州的贺惟忠、棣州的何继筠、西山的郭进、晋州的武守琪、隰州的李谦溥、昭义的李继勋、原州的王彦升、庆州的姚内斌、环州的董遵诲、灵武的冯继业一同构成北境及西北的边防,使得北宋开国之后的二十年间“无西北之忧”。[19]

人物评价

  • 李嗣源:①是儿令器也。(《宋史》引)②都尉之子,太尉之孙,幼能诵书,弱不好弄,克彰庭训,宜锡科名,可特赐童子及弟。[20] (《宋史》引)
  • 刘知远:卿燕台大族,唐室懿亲,作镇方隅,既多善政,应时制置,素有嘉谋,实兼文武之才,比擅方圆之誉。[21](《谕镇州赵赞诏》)
  • 赵光义:重侯袭庆,余力知书。临戎彰大树(冯异)之名,化俗继甘棠之美。[22] (《赵赞冯继业加恩制》)
  • 钱顗:臣闻祖宗之时,外多名将,皆委之久任而责其成效。若李汉超之守关南、赵赞之守延安,皆十馀年,倚若长城,著立功勋,无西北之患者,将帅得人也。 [23](《上神宗乞择将久任》)
  • 曾巩:赞喜读书,接人以礼,才长于御众,所至吏民畏服。 [24](《隆平集》)

史料记载

  • 《隆平集·卷十六·武臣传》[24]
  • 《宋史·卷二百五十四·列传第十三》[19]
  • 《十国春秋·卷五十三·后蜀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贰臣传四》 [25]

参考资料

  1. 《旧五代史·汉书十一·列传六》 .国学大师.2019-12-05
  2. [网址 标题.网站.日期]
  3. 《宋史·赵赞传》:赵赞字元辅。本名美,后改焉。幽州蓟人。祖德钧,后唐卢龙节度,封北平王。父延寿,尚明宗女兴平公主,至枢密使、忠武军节度。
  4. 《宋史·赵赞传》:赵赞自幼聪慧,后唐明宗甚爱之,与诸孙、外孙石氏并育于六宅。暇日,因遍阅诸孙数十人,目赞曰:“是儿令器也。”赵赞七岁诵书二十七卷,应神童举。明宗诏曰:“都尉之子,太尉之孙,幼能诵书,弱不好弄,克彰庭训,宜锡科名,可特赐童子及弟。仍附长兴三年礼部春榜。”久之,延寿出镇宣武军,因奏署牙内都校。
  5. 《宋史·赵赞传》:天福三年,晋祖命赞奉母归蓟门,契丹署为金吾将军。数年,契丹以延寿为范阳节度,又署赞为牙内都校。
  6. 《宋史·赵赞传》:未几,汉祖起晋阳,赞奉表劝进,汉祖加检校太尉,仍镇河中。改京兆尹、晋昌军节度。
  7.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十七》:乾祐元年春,正月……帝以赵匡赞、侯益与蜀兵共为寇,患之。会回鹘入贡,诉称为党项所阻,乞兵应接。诏右卫大将军王景崇、将军齐藏珍将禁军数千赴之,因使之经略关西。晋昌节度判官李恕,久在赵延寿幕下,延寿使之佐匡赞。匡赞将入蜀,恕谏曰:“燕王入胡,岂所愿哉!今汉家新得天下,方务招怀,若谢罪归朝,必保富贵。入蜀非全计也,‘蹄涔不容尺鲤’,公必悔之。”匡赞乃遣恕奉表请入朝。景崇等未行而恕至,帝问恕:“匡赞何为附蜀?”对曰:“匡赞自以身受虏官,父在虏庭,恐陛下未之察,故附蜀求苟免耳。臣以为国家必应存抚,故遣臣来祈哀。”帝曰:“匡赞父子,本吾人也,不幸陷虏。今延寿方坠槛阱,吾何忍更害匡赞乎!”即听其入朝。侯益亦请赴二月四日圣寿节上寿。景崇等将行,帝召入卧内,敕之曰:“匡赞、益之心,皆未可知。汝至彼,彼已入朝,则勿问;若尚迁延顾望,当以便宜从事。”……赵匡赞不俟李恕返命,已离长安。丙子,入见。
  8. 《旧五代史·后汉隐帝纪下》:乾祐三年……二月……乙未,以前安州节度使刘遂凝为左武卫上将军,以鄜州节度使焦继勋为右武卫上将军,以前永兴军节度使赵赞为左骁卫上将军。
  9. [网址 标题.网站.日期] 《旧五代史·后周太祖纪二》:广顺元年春二月……以左骁卫上将军赵赞为右羽林统军……。
  10. 《宋史·赵赞传》:世宗南征,初遣赞率师巡警寿州城外,俄命为淮南道行营左厢排阵使。世宗归京,留赞与诸将分兵围寿春,赞独当东面。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诏移军,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睥睨者。会吴遣骁将鲁公绾帅十余万众溯淮奄至,跨山为栅,阻肥水,俯瞰城中。时大军已解围,赞与大将杨承信将轻骑断吴人饟路,又独以所部袭破公绾军,为流矢所中。
  11. 《宋史·赵赞传》:世宗再征寿春,命造桥涡口,以通濠、泗。令骑帅韩令坤董其役,俾赞副之。属霖雨淮水涨溢,濠人谋乘轻舟奄焚其桥,赞觇知之,设伏桥下。濠人果至,赞令强弩乱发,杀获甚众。及世宗移兵趣濠,以牛革蒙大盾攻城,赞亲督役,矢集于胄,中被重伤,犹力战,遂拔其羊马城,刺史唐景思死焉,团练使郭廷谓以城降。世宗诏褒美之。又以所部兵巡抚滁、和之间,破吴人五百于石潭桥。
  12. 《旧五代史·后周恭帝纪》:显德六年……八月……邠州节度使、检校太师刘重进,庐州节度使、检校太尉赵赞,邓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宋延渥,并加开府仪同三司……。
  13. 《宋史·赵赞传》:宋初,加检校太师,移忠正军节度,预平维扬。
  14. 《续资治通鉴·卷第二》:(建隆二年)夏,四月……丙申,以赵赞为彰武节度使,别受密旨,许便宜行事。赞将至延州,乃分置步骑,前后络绎,林莽之中,远见旌旗,羌、浑迎者,莫测其数,无不畏服。
  15. 《宋史·赵赞传》:乾德六年,移建雄军节度。秋,命将征太原,以赞为邠州路部署。
  16. 《宋史·赵赞传》:开宝二年,太祖将讨晋阳,又以为河东道行营前军马步军都虞候。车驾薄城下,分军四面,赞扼其西偏。并人乘晦自突门潜犯赞垒,赞率众击之,久而方退,弩矢贯足。太祖劳问数四,赐良药傅之。
  17. 《宋史·赵赞传》:太平兴国二年,来朝,未见而卒,年五十五。赠侍中。
  18. 《宋史·赵赞传》:淮南平,以战功多,授保信军节度。赞入视事,尽去苛政,务从宽简,居民便之。
  19. 19.0 19.1 《宋史·卷二百七十三·列传第三十二》 .国学导航.2019-12-05
  20. 《宋史·卷二百五十四·列传第十三》 .国学导航.2009-08-14
  21. 《全唐文·卷一百二十》 .国学大师.2019-12-05
  22. 《宋大诏令集·卷第一百二》 .国学大师.2019-12-05
  23.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三十八》 .国学大师.2019-12-10
  24. 24.0 24.1 《隆平集·卷十六》 .国学大师.2019-12-10
  25.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贰臣传四》 .国学大师.2019-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