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梯語
赫梯語(英語:Hittite language),亦稱涅西特語(英語:Nesite)。赫梯人的母語,現已滅絕,起自公元前1800年 ,終於前1100年 ,或許更早之前即有。赫梯人發源於中北安納托利亞(土耳其), 後來在哈圖沙(現代的Boğazkale)建立帝國。帝國瓦解後,赫梯語楔形文字就蕩然棄用,但是直至公元前700年,在安納托利亞和北敘利亞,仍有人說赫梯語。
赫梯語證實是最早的印歐語言,在原始印歐語假說提出之後僅一個多世紀就被重新發現了。因為在它的結構和語音上的顯著不同,一些現代語言學家,最顯著的是提議了印度-赫梯語假說的Edgar H. Sturtevant和Warren Cowgill,他們爭論說它應當被分類為印歐語言的姐妹語言而非後代語言。但是很多學者繼續接受傳統的十九世紀原始印歐語為主的觀點,並把赫梯語的不尋常特徵解釋為主要由於後來的革新[1]。
目錄
名字
「赫梯」(Hittite)是現代名字,依據Hatti王國與希伯來聖經中提到的赫梯王國的同一而選取(仍有爭議)。
在赫梯遺蹟找到的多語言文本中,用赫梯語寫的章節都前導著副詞nesili(或nasili、nisili)、「Neša(Kaneš)的講話」,這是在帝國興起前的一個重要城市。在某一場合下,標籤是Kanisumnili「Kaneš人的講話」。
儘管赫梯帝國是由來自很多不同種族和語言背景的人構成,他們的長期書寫文本多數都使用赫梯語。不管在這個術語的適合性上的各種爭論,赫梯仍是最常用的術語,儘管一些作者確立使用術語——涅西特語。
破解
Jørgen Alexander Knudtzon在1902年發表了一本有關在埃及阿瑪納發現的兩封信的書,這兩封信是埃及國王和赫梯統制者之間的書信往來,在這本書中,Jørgen Alexander Knudtzon提出了第一個關於赫梯語從屬關係的論斷。Knudtzon 論證赫梯語是印歐語系語言,很大程度上是以構詞為基礎的。儘管沒有雙語言文本,他能夠對這兩封信給出部分解釋是因為這個時代的外交信件的客套話本質。他的論證不被一般接受,部分因為他在赫梯語和印歐語言之間觀察到的構詞相似性也可以在印歐語言之外找到,部分因為這兩封信的解釋可合理的當作是不確定性的。
當Hugo Winckler在Boğazköy的現代鄉村發現了大量的用熟知的阿卡德楔形文字書寫的未知語言的泥板的時候,Knudtzon最終被證明是正確,這裡是赫梯帝國的首都哈圖沙的前期遺蹟。基於對這麼廣泛的材料的研究,Bedřich Hrozný成功的分析了這門語言。他在1915年出版的一篇論文中提出這門語言是印歐語言的論證,隨後發表了這門語言的語法。Hrozný對赫梯語的印歐語言從屬關係的論證是徹底現代的,儘管貧乏實例證明。他集中於構詞的特質特徵上的驚人相似性,這不太可能是由於變更而獨自出現,也不太可能是借用來的。這包括在某些名詞詞幹中r/n變換(參見 rhotacism)和元音變換,二者可以在對應「water」的詞的主格單數wadar和屬格單數wedenas之間的變換中見到。他還提出一組正規的語音對應。在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導致的短暫的最初拖延之後,Hrozný的破解,試探性文法分析,和赫梯語的印歐語言從屬關係的實證,被迅速接受並被當代學者如Edgar H. Sturtevant廣泛實例證明,他著作了第一部科學上可接受的赫梯語文法,並帶有文獻選編和詞彙表。Sturtevant文法的1951年修訂版在今天仍是權威性的[2]。
視頻
赫梯語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講座 | 赫梯語與印歐語系——史籍中最古老的印歐語 ,搜狐,2017-04-13
- ↑ 自辯與自我論印歐赫梯語文獻中的自辯思想 ,道客巴巴,2013-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