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城建档案馆
赣州市城建档案馆成立于1992年6月,隶属市规划建设局。1995年下半年正式开展工作。
同年11月经市编委批准增挂“赣州市城建档案管理处”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馆处合一”的管理体制。我馆财务实行独立核算,属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 赣州市城建档案馆现有干部职工10人,配馆长、副馆长各一名,配有空调机、去湿机、消毒机[1]等,八防设施齐全。1998年11月被省建设厅考评认定为省一级馆;2003年11月被建设部考评为国家二级馆;2004年获建设部“全国城建档案先进单位”称号。截止2012年6月底,馆藏档案已达75000余卷。
目录
相关资讯
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赣州档案工作跃上新台阶!
2019年机构改革后,赣州市档案局与赣州市档案馆分设,原市档案局(馆)的业务指导、行政许可、执法监督检查等行政职能划转市委办公室,市委办公室对外加挂市档案局牌子,市档案馆则保留了接收、保管、利用服务等职能。12月17日,赣州市档案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通报了机构改革后市档案局、市档案馆的相关工作情况。
两年来,市档案局认真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围绕中心大局、突出重点业务,有力推动了我市档案事业的发展。
——服务中心大局,主动履职担当作为。把档案工作放在服务打好六大攻坚战这个中心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围绕时代需求做好咨政服务。着力抓好企业档案工作,点对点深入赣州市政公用、赣州城投、青峰药业等6家企业开展业务指导及培训。联合市扶贫办组织开展全市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培训会,深入15个县(市、区)实地指导精准扶贫档案规范整理、规范归档,为在收官阶段记录我市脱贫攻坚伟大历程提供了有力档案支撑。同时,为记录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真实历程和生动场景,市档案局主动对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下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疫情防控档案收集归档工作,为今后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完善机制体制,有力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制机制,规范了重要人物、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工作,明确了“三重档案”的归档范围及移交程序。主动对接赣南日报社、赣州广播电视台,启动“三重”声像档案首次移交进馆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存凭留档;全面完成了全市26个单位的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晋升及复查工作,并对全市17个市、县直单位及7个乡镇开展了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以查促改,推动我市档案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
——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让档案“活起来”。联合市档案馆、赣州广播电视台拍摄并播放了大型地方历史文化系列电视节目《档案里的赣州》,在各类媒体的观看点击量屡创新高,深得社会各界好评;举办扶贫图片网上展览,推出了系列我市脱贫攻坚今昔对比照片,有效见证了赣南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生活。
——加快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提升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完成了章贡区档案馆数字化项目验收工作,积极推动各县(市、区)综合档案馆的档案数字化[2]工作,基本完成馆藏有价值档案的数字化任务;加快推进了民生档案共享平台建设,提升民生档案“一站式”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
——多措并举,加强新修订《档案法》的宣传工作。将新修订的《档案法》纳入今年的市委中心组学习内容;通过实地走访、座谈等方式,在全市部分市直、县(市、区)直单位和乡镇开展了新修订《档案法》宣传工作;组织全市各地各部门1700余名档案业务人员参加“新修订档案法公益大讲堂”培训;组织开展新修订《档案法》宣传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向市民群众发放了新修订《档案法》小册子,并组织动员全市社会各界人员参加江西省“百万网民学法律”档案法专场知识竞赛活动。
两年来,市档案馆主动适应机构改革大势,重塑职能定位,以档案业务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档案资源、档案利用和档案安全三大体系建设,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今年8月省档案局对各设区市近五年档案业务建设进行了总体考核评价,成绩名列全省前茅。
——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主动把档案工作融入大局、服务大局、保障大局。主动靠前,联合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收集各工作小组的实物、声像、电子档案,确保疫情防控档案整理规范、保管安全。开展为抗疫英雄建档留名活动,面向社会征集抗疫书法、美术作品、抗疫英雄日记、家书等,推出了11期抗疫优秀作品网上展览;主动服务全市脱贫攻坚,开展了“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档案图片展览,完整记录了赣州决战脱贫攻坚、迈向小康社会的光辉历史。
——优化馆藏结构。抓好到期档案依法移交进馆,提前两年实现“十三五”期间馆藏总量翻番计划;抓好市本级重大决策部署、重大活动、重大项目和重大事件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接收了历届人大政协会议、苏区振兴、主攻工业、文化强市等重大活动档案。
——讲好档案故事。深度开发档案资源,为社会提供各种档案文化产品。出版了《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赣州工业档案文献展》;推出六集历史文化系列节目《档案里的赣州》;编研《王阳明巡抚南赣档案文集》;持续面向社会开展了“寻赣州记忆、展宋城古韵”老照片征集活动,收藏城市记忆。
——提供细致周到服务。充分利用馆藏档案,惠及民生,以绿色通道、网上预约、延时服务、远程服务等方式,提供准确、方便、周到、贴心的档案利用服务。近五年共接待查阅利用者约1.2万人次,提供利用档案2.2万卷,查档窗口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岗”。
——坚守档案安全红线。运用监控设备、门禁系统、气体灭火系统、中央空调、自动温湿度记录仪、速冻超低温杀虫灭菌消毒柜和臭氧消毒机、磁带库、防磁柜等设施设备严控档案安全风险,全年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推进数字档案馆和新档案大楼建设。完成了综合档案管理系统、区域平台管理系统和立档单位档案在线接收管理三大系统的建设,完成馆藏文书类纸质档案数字化率72%、专业档案数字化率83%;新档案大楼建设列入了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面积23亩,建设规模为1.5万平方米,计划2022年建成,建成后将成为全省面积最大的市级档案馆。
赣州市档案局和赣州市档案馆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经历过5次分分合合,最近的就有2次:一次是2008年6月,赣州市档案局与赣州市档案馆合并,实行局、馆合一的管理体制,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另一次就是2019年1月,原赣州市档案局(赣州市档案馆)的档案监督管理行政职能划入市委办公室,市委办公室对外加挂市档案局牌子。
2019年,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全国各地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综合档案馆分设,档案监督管理行政职能都划入各级党委办公厅(室)。这是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着眼档案事业长远发展作出的顶层设计,是档案工作领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关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等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推进“政事分开”的具体行动,也充分彰显了档案事业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有利于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档案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党管档案工作的体制机制优势,有利于档案工作把牢“档案工作姓党”政治方向、站稳“档案为谁而管、为谁所用”政治立场、履行好“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神圣使命。
机构改革两年来,赣州市档案局、档案馆分设,在形式上实现了彼此独立、互不隶属,在工作上始终秉持“一盘棋”思想理念,上下贯通、执行有力,更加有力地推动了赣州市档案事业发展。赣州档案事业近两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和具体实践充分证明,档案工作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是正确的、成功的。
新修订的档案法,从现行法的6章27条修改为8章53条,增设“档案信息化建设”、“监督检查”两章,内容更加充实完善,主要作了以下9点修改:
一是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新修订的《档案法》明确了“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彰显了“档案工作姓党”的鲜明政治属性。
二是完善档案管理体制。明确国家和地方档案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或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工作,将档案事业发展经费列入政府预算,确保档案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是健全档案管理相关制度。建立档案工作责任制,明确机关、团体、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归档范围,规定非国有企业、社会服务机构等单位的档案管理责任。
四是推动档案开放与利用。将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由三十年缩短为二十五年;要求档案馆不断完善利用规则,创新服务形式,强化服务功能。
五是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保障电子档案、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成果等档案数字资源的安全保存和有效利用。
六是保障档案安全。改善档案保管条件,保障档案信息安全。
七是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加强档案工作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八是健全档案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事项,完善监督检查措施。九是完善法律责任。明确了罚款处罚的数额幅度。
新修订的《档案法》第七章明确了相关法律责任:单位或者个人有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明知存在档案安全隐患而不采取补救措施等10种行为的,由档案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如,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或篡改、损毁、伪造档案或者擅自销毁档案的,档案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对单位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为宣传档案知识,讲好赣州故事,今年赣州市档案局、赣州市档案馆、赣州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并推出了大型地方历史文化系列电视节目《档案里的赣州》。该节目以赣州的历史档案为线索,通过史料的切入,按照不同的选题分集拍摄推出。选题紧扣历史文化主题,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赣州故事,每集节目时长约为15分钟。今年计划拍摄《档案里的赣州》6集,目前已推出4集,分别为《钨金闪耀》《轨道上的记忆》《橙香四海的奥秘》及《红旗大道诞生记》,后期2集正在制作。
《档案里的赣州》一经推出,就获得广泛关注、好评如潮,大家认为节目回望历史、内容接地气致敬一代又一代奋斗者,激发新时代赣州人奋发前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明年将《档案里的赣州》作为档案文化品牌来打造,在市电视台继续推出《档案里的赣州》系列电视节目,开辟“档案里的赣州”专栏,定期推出档案文化故事,让档案插上文化的翅膀,“动”起来、“活”起来,飞进寻常百姓家。
一方面,加快馆藏开放档案步伐,满足老百姓的用档需求。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明确“县级以上各级档案馆的档案,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二十五年向社会开放。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类档案,可以少于二十五年向社会开放”,档案开放年限从30年调整为25年。第三十条针对馆藏档案的开放审核提出要求,“由档案馆会同档案形成单位或者移交单位共同负责;而尚未移交进馆档案的开放审核,由档案形成单位或者保管单位负责,并在移交时附具意见”。明年市档案馆会同市直单位加快到期档案的开放鉴定工作。
另一方面,深度开发利用馆藏档案,让档案走出“深闺”、走向社会。“通过开展专题展览、公益讲座、媒体宣传等活动,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档案馆明年将举办“光辉历程——赣州记忆”展览,目前,已经开始《赣州记忆》老照片征集活动,主要征集反映赣州区域内重大事件、风土民情、民俗文化及知名人士在赣州形成的老照片;反映赣州城市建设、街道、景观的老照片;家庭生活中形成的对赣州有保存意义的老照片等,讲好赣州故事,守护历史,传承文明,让档案里镌刻百年的优秀传统和品质,永远流淌于城市的魂与脉。
参考文献
- ↑ 关于空气消毒机,你了解多少?,搜狐,2022-10-10
- ↑ 什么是数字化?数字化的概念及内涵 ,搜狐,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