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友(杜运燮诗歌)
作品原文
我有眼泪给别人,但不愿
为自己痛哭;我没有使自己
适合于这世界,也没有美丽的
自辟的国土,就只好永远
渴望:为希望而生;在希望里
死去,终于承认了不知道
生命;接受了它又挥霍掉,
只是历史的工具,长路上的
一粒沙,所以拼命摆脱
那黑影,而他们因此讥笑我;
这就选择了寂寞,热闹的寂寞,
用笑声骗自己,飘浮在庸俗
生活的涡流里,而渐渐,我就说,
我是个庸俗主义者,无心痛哭。
作者简介
杜运燮(1918年-2002年),笔名吴进、吴达翰,福建古田人,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诗人、爱国归侨,“九叶派”诗人之一。[1]
大学期间曾应召入飞虎队和中国驻印军任翻译三年多。1951年起在新华社国际部工作。杜运燮的诗作《秋》 因为“朦胧”曾被诗评质疑,之后“朦胧”一词逐渐演变成诗歌史上的专用名词。杜运燮的一首诗《秋》发表之后,因有评论家说该诗朦胧得让人气闷,从此 “朦胧”成为诗坛的专用名词,后演变成一个重要诗歌流派。[2]
2002年7月1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3]
九叶诗人
1948年的诗坛,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九叶派”的正式亮相,当然那个时候还不叫这个名字。由于曹辛之与臧克家组成星群社在艺术观点上的分歧,他与诗作风格相近的辛笛、陈敬容、唐祈、唐湜等人创办了《中国新诗》月刊,并与已经从昆明的西南联大回到北京、天津的穆旦、杜运燮、郑敏、袁可嘉等人取得联系,形成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中国新诗派”。
经历了“文革”的禁锢,1979年之后,整个国内空气缓和,大家都很活跃,郑敏也重新开始写诗,第一首诗名为《有你在我身边———诗呵,我又找到了你》。有一天她接到唐祈的来信,约她和杜运燮、袁可嘉、上海的王辛笛、唐祈、陈敬容,到曹辛之家见面。袁可嘉是郑敏的同学,但没什么来往。而其他人,其实郑敏也是第一次见到他们,大都以前只知道名字而已。
当时大家都感觉,二战以后那些前沿的思想都是通过诗歌反映出来的,而20世纪的诗歌虽然有很多创新,但也忘记了以前创作时的一些好的经验。曹辛之于是倡导,应该把四十年代中国的诗歌结成集给年轻人看看,给他们一些参考。曹辛之、郑敏这些诗人都是在四十年代的时候在《大公报》发表诗歌的,还被说成是南北才子围绕沈从文这个大粪坑转。曹辛之认为是不是起个名字?资格最老的王辛笛就认为应该知道自己的位置,我们不是鲜花,就做一点绿叶吧,九个人就九叶吧。
于是他们每个人都挑选出几首自己40年代创作的诗,出版了《九叶集》,之后他们也就被大家称为“九叶派”诗人了。其实他们这个所谓的“九叶派”组织非常松散,《九叶集》之后大家还是各自忙碌。而今九叶已经凋零了八叶,只剩下郑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