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西南聯大蒙自分校紀念館

西南聯大蒙自分校紀念館位於雲南省,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291件/套,舉辦展覽1個,教育活動7次,參觀人數7萬人次。

目錄

歷史沿革

1937年抗戰爆發後,中國的許多精英志士,不甘淪為亡國奴,為保存中國的文化和教育力量,北大、清華、南開聯合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隨後京滬失守,戰火危及長沙,僅維持了4個多月的長沙臨大被迫遷往昆明,改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9年時間,西南聯大培養出了一大批中國乃至世界知名的名師巨匠,創造了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個奇蹟。

在庭院周圍,建造了3座雕塑,其中一座名為《吶喊》,幾個學生模樣的青年在大聲喊着口號,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為國家前途命運的擔憂和吶喊。另一座雕塑被命名為《遷移》,幾個學生和老師提着包袱遷移的情景。第三座名為《從軍》,很多熱血青年為挽救國家於危難中,前去參軍報效祖國。

1938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曾在蒙自設立西南聯合大學蒙自分校,文學院和法商學院的師生曾在此辦學,朱自清、聞一多、馮友蘭等一大批著名學者來到蒙自,在如翡翠一樣的蒙自南湖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回憶。走入蒙自,仍能通過一批舊址和古老建築追尋當年西南聯大蒙自分校的歷史記憶,包括蒙自海關、哥臚士洋行、周家宅院、碧色寨火車站等。

「哥臚士洋行」原為法國建築滇越鐵路時期開設的。在抗日戰爭爆發後,於1940年歇業。房屋由地方政府無條件接收,先後用作民國政府中央銀行蒙自支行、縣衛生院址。1938年西南聯合大學文法學院遷蒙,洋行樓上用作聞一多、陳岱孫等十多位教授的宿舍,樓下住男生。舊址原有北、東、南三面法式轉角二層樓房一幢,為洋行主樓。現僅存北、東兩面樓房,磚木結構,建築面積1587.56平方米,總占地面積5333.9平方米。

《烽火學涯長歌行———西南聯大蒙自分校記憶》,布展面積1100平方米。西南聯合大學蒙自分校紀念館,於2011年在原西南聯大蒙自分校舊址哥臚士洋行建成,紀念館展示內容分為聯大歷史記、蒙自分校記、聯大人才記、聯大精神記4個部分共8個展廳,較為全面詳細地介紹了西南聯大蒙自分校的辦學歷程。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華北廣大地區相繼淪陷,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被迫南遷。同年10月,三校合併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由於局勢持續惡化,1938年4月,"國立長沙臨時大學"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抗戰勝利後,西南聯大於1946年解散,三校分別遷回北京、天津復校。西南聯大設文學院、法商學院、理學院、工學院、師範學院,共26個系,以及2個專修科、1個選修班。

蒙自分校設立

聯大到達昆明後,由於校舍不敷使用,而蒙自有滇越鐵路連接昆明,交通便利,又有空置的房子,校方決定將部分師生遷至蒙自設立分校。

1938年4月,文學、法商學兩院師生分兩路陸續抵達蒙自:一路由長沙南下,經廣州香港、越南海防,乘火車經滇越鐵路抵達蒙自;另一路自湘黔步行入滇,再從昆明沿滇越鐵路至蒙自。

當時空置的蒙自海關稅務司署舊址大院,被用作分校的課室和辦公機構。單身教師和學生就住在臨近湖岸的哥臚士洋行樓內,這是當年蒙自難得一見的西式樓房,帶家眷的教師和女生則住在南湖北邊的城裡。那時在這些樓內暫棲過的就有陳岱孫、鄭天挺、陳寅恪、聞一多、朱自清、馮友蘭、錢穆、吳宓、葉公超、湯用彤、燕卜蓀、馬約翰等大師學者[2]

視頻

西南聯大蒙自分校紀念館 相關視頻

《西南聯大》:西南聯大正式成立
西南聯大:弦歌不輟 薪火相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