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蒸棕
裹蒸粽 在广东肇庆可是最出名的传统小吃,端午节节日食俗,用的是本地特有的冬叶、水草来裹个大大的粽子,所以又叫裹蒸粽。裹蒸粽主要原料有糯米、五花肉、绿豆,有的还会加入咸蛋黄、冬菇、虾米、瑶柱、栗子、花生等调配。
目录
介绍
- 裹蒸要数广东肇庆裹蒸最出名,用的是本地特有的冬叶、水草来裹个大大的粽子,所以又叫裹蒸粽。
- 逢年过节端人素有喜食裹蒸的习俗。肇庆裹蒸是粽子中的一种,用料、包制特别。
- 需要注意的是,裹蒸与粽是不同的。
- 一般的粽子多用芒叶裹包,呈扭身四角形。而肇庆裹蒸,则用本地特有的冬叶、水草包裹,呈埃及金字塔形,每只重约0.5公斤。
- 其料主要以糯米、脱衣绿豆、猪肉为主,取大缸用柴猛火煲7至8小时可食,热食时清益扑鼻,入口松化爽滑甘香。[1]
做法
肇庆裹蒸粽包粽的前一日,先把猪肉洗净去皮,切成小方块,调入适量盐、糖、五香粉、味素拌匀。绿豆洗净,浸过夜,然后用手搓擦出豆皮,再用清水掏去,豆肉沥干水分,用少许生油、盐捞匀。糯米洗净,沥去水分,加入适量生抽、盐、糖、味素和五香粉拌匀。咸蛋黄一个切开两件。
裹蒸粽是选用干的荷叶包裹的(即干莲叶,要先用水洗净,再用温水浸软,涂上少许油),先铺上一层糯米,再铺一层绿豆;然后放入肥瘦猪肉和半边咸蛋黄等;最后,又销上一层绿豆和一层糯米,包裹成“四方形”,用水草结扎,即可放进蒸笼锅内,隔沸水蒸熟。用莲叶包裹的裹蒸粽,蒸熟后有一股芬香的荷叶味,吃起来特别可口。
肇庆裹蒸粽,是传统节日的特色食品。肇庆人制裹蒸非常讲究,一要选用具有色绿、叶香、防腐的冬叶作裹蒸的外皮;二要选用上好糯米和当年绿豆; 三是做馅的猪肉以肥瘦相间的为上乘;四要加五香粉、曲酒作调料,以使馅味醇香、肥而不腻。
据说肇庆人制裹蒸始于秦代,当时农民为方便田间劳作,便用竹叶或芒叶裹以大米,煮熟后随身携带以作干粮,这就是最早的裹蒸粽了。
肇庆裹蒸粽三大特点
一般粽子,用竹叶包制,呈四面三角形,而肇庆裹蒸粽用肇庆特产冬叶包制,呈枕头状或四角山包形。
主要原料糯米、绿豆和肥猪肉,其比例为10:6:4。包制好,未经蒸煮的裹蒸一般一只约0.5千克。
将浸泡过的糯米和绿豆、猪肉馅等用模具用肇庆特有的冬叶包出四角的裹蒸来;之后把裹蒸放到桶里用明火煲煮十个小时以上,直至糯米、绿豆、猪肉完全融合为止,吃起来香糯醇厚,还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肇庆个别店铺节日期间制作的肇庆裹蒸粽,除用糯米、绿豆和五花肉外,还在其中加入咸蛋黄、冬菇、虾米、瑶柱、栗子、花生等,这种裹蒸被称之为“肇庆特种裹蒸王”。肇庆市面上三证齐全的裹蒸生产企业有“裹香皇”、“皇中皇”、“肥仔伟”、豪居香”、”御上皇“(汉臻)等,价格3-15(百克计价)元不等。[2]
起源
肇庆裹蒸粽里也蕴涵着一则缠绵悱恻动人心弦的爱情传说故事——相传古时候,端州有一对青年男女,女的叫阿青,男的叫阿果,情深意笃。但阿青父母认为阿果只是一介书生,无财无势,不允许女儿和他相爱。为此,阿果立志发奋图强。这一年大考又到,他打点行李赶赴京城。清晨,阿青赶到,送上连夜用冬叶包裹的糯米绿豆饭团,叮嘱他一路珍重,勿忘双方情意。阿果高中状元,皇帝欲招为驸马,阿果不从。皇帝怒而囚之。阿果每日抚饭团而泣,公主奇之,阿果曰:糟糠尚不弃何况饭团乎?公主大受感动,遂放阿果归乡。阿果和阿青终成仙眷。后人发现用冬叶包着糯米、绿豆、猪肉等材料做成的饭团味道甘香可口,遂纷纷仿效,及至后来,更成了端州年关时家家必备之物。裹蒸者,“果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