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被误解的古语

在我国的文化氛围中,往往会把众多的名人名言当成指导自己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不二准则。几千年传承下来,被误解的古语举不胜举。

而当代人最爱引用古人的经典语句,可是有很多古语用的地方不恰当,有的是望文生义,有的是语句不全,有的是谐音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古语被我们误解了。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句话经常被电视剧引用,告诫那些到了年龄还不娶妻生子,断了祭祀祖宗的香火的人。这就理解成了不孝有三件事,没有后代是最为严重的。难道孝于不孝真的是在有没有后代上面吗。

让我们来看看怎样正确理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1][2]

无毒不丈夫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是现代汉语中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一句俗语,可这句俗语亦非其原来面目。溯其本源,许多人都认为“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是由“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讹变而成的。

到底是“无毒不丈夫”还是“无度不丈夫”呢?[3]

点击无毒不丈夫查看真正的意思。

女子无才便是德

很多人以为这是在男权时代,古人对女子歧视的封建糟粕!被当成了中国封建社会蔑视女性的这么一句话。 这句话总是让女权主义者恨得牙痒痒的,为什么恨,因为没有文化,不求甚解,对古文望文生义,没能正确理解所导致的!可见,没文化真可怕呀!更令人不解的是总有人以为这句话是孔老夫子说的,真是冤枉了孔夫子,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跟这句话字面的意思是天差地别。在这样下去孔子应该新起个外号叫背锅侠,所有歧视女性的都是我说的。

话题回过来,我们说说这句话出自哪里。

女子无才便是德,最早见之于明朝陈继儒《安得长者言》一书,这书是他用来记载家中长辈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话。

让我们来看看文中为什么会出现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被认为是歧视女性的一句话。[4][5]

以德报怨

以德报怨”一直以来被很多人作为“宽容”之举而大加提倡,认为其根据源于《论语》,因而这句话被认作为孔子的主张,这其实是实用主义对《论语》原文的断章取义的结果。“以德报怨”这句话的确出于《论语》,但却并非孔子的主张。

看一下原文:"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什么?难道圣人叫我们别人打你一拳,就打回一拳?[6][7]

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啦,点击以德报怨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一直以来,社会上流传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

大部分人把这句话理解成“人如果不为自己谋利益(谋权、谋私、谋色),老天和大地都不会放过他。

更被用于很多电视剧中为自己谋利益而说。[8]

让我们来看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真正含义。


父母在,不远游

“父母在,不远游”,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句话。

而且知道什么意思,意思就是:父母还在世的时候,做儿女的不能离得太远。

但从古至今,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父母健在,儿女远离父母工作、生活的情况很多。

难道是古人说错了?

其实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让我们来看一下父母在,不远游的下一句是什么。[9]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这又是一句令广大女同胞们恨得牙痒痒的句子,与女子无才便是德不同的是,这句话还真是孔夫子说的。

孔子说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的时候,估计他也不会想到千年之后的今天,这句话会被很多人用来含沙射影的说女人。现在人们总是用它来形容女人,觉得女人的性格多变,难伺候,当夫妻或是恋人吵架了,男方就常会说这话。

无论多么经典的话,都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毕竟孔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他的那些名言警句,有的也令人费解,甚至饱受争议。比如接下来要说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居然将女子和小人相提并论,即使封建社会女子地位不高,他这么说难免让人觉得有很大的歧视,事实并非如此。[10]

让我们来看一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出处。


无奸不商

“无奸不商”的意思是指不奸诈就不能做商人,或者做商人的都是奸诈狡猾的。

反过来的“无商不奸”意思就是商人都是奸诈的,大多数时候无奸不商和无商不奸连续使用,略带俏皮更显寓意,带贬义。

因而有了这个词叫:奸商。

其实“无奸不商”的原话是“无尖不商”。[11]

点击“无奸不商”。


言必信,行必果

言必信,行必果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指说出的话一定要足以信任,行动了就一定要有结果。

乍一看,这句话是夸赞人讲信用,守承诺的,对接上下文,才知道这不是用来夸人的。原文如下: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12]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是济公和尚说的,其实后面还有一句,很多人都不知道。但却被一些貌似在学佛之人天天挂在口边,还是要说没文化真可怕啊,他们要是知道下一句,估计再也不会这样说了。

而且“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来由,本是一个略带悲情色彩的故事。[13][14]

点击“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中国古代的法律原则之一,是为官僚、贵族提供法律特权的根据,其重心在于强调平民百姓与官僚贵族之间的不平等,强调对于官僚贵族等统治阶层社会特权的维护。

而且是出自儒家经典著作《礼记》中有一句话非常出名,那就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如果仅仅从字面意思理解,许多人可能会感觉到气愤,难道古代对普通老百姓就可以不讲礼节,而士大夫阶层犯法就可以不用追究吗?说好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呢?

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