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蜈蚣阵

图片来自taiwanhot

台湾云林县北港镇朝天宫妈祖诞辰出巡时,艺阁为其重要特色,早期曾有龙凤阁形式,盛行于1960年代,1976年后数年及1993年曾经短暂重现,但终因限于人力、资金而消失。[1]金门县年度浯岛城隍迁治迎城隍庆典中,也会出现蜈蚣座艺阁,为当地庙会特色。[2]

中国闽南地区亦有蜈蚣阁的艺阵,主要盛行于晋江市东石镇一带,另如厦门市海沧区东屿村于农历正月二十日会组装蜈蚣阁往青礁进香。

目录

形式

蜈蚣阵在早期庙会里,近于艺阁抬阁的形式,由、木材质搭成抬阁,座上由真人装扮民间传说或神话人物,由于连结成行,状似百足之虫─蜈蚣,遂称为蜈蚣阁,而后逐渐演变成具有神圣性质的宗教艺阵。一般由数十块木板组成,木板间以转承轴衔接,多数装上车轮,由人力推动行走,上有极少数仍维持人力扛抬者,如学甲香。头尾多数采用蜈蚣头、蜈蚣尾造型,少数采用龙头、凤尾的形式;而金门地区蜈蚣座其龙头近于舞龙的形式,由一人舞动行走。至于头尾材质各地不同,或以纸扎成,或以木材制成。

蜈蚣阵的装扮人数大致由36至200多人不等,其中以108人数为至极之天数,现今仅有佳里番仔寮应元宫、佳里金唐殿二阵,为全台之最。各地亦有少至8、12、24人的艺阁,如旧日北港妈祖出巡的龙凤阁,而在“学甲香”中,尚有当地“罗姓角”所组的“八仙棚”,亦可视作这种艺阵的型态之一。[3][4]

剧目

蜈蚣阵上儿童所扮演的人物,多来自演义小说神话,如隋唐演义水浒传杨家将。在台湾南瀛五大香科中,常见的剧目有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罗通扫北、隋唐演义、白虎战青龙薛刚闹花灯郭子仪大战安南国狄青押军衣五虎平西五虎平南狄青大战八宝公主、水浒传、岳飞传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天神星君等。

其中以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罗通扫北等源自隋唐演义中唐太宗出征(巡)的故事,最为常见。扮演各种剧目时,通常为首的是探子,最末则以唐太宗宋仁宗宋太宗等帝王人物押阵。[5] [6]

另外也会出现八仙十二金钗二十八星宿二十四节气等主题。

南瀛百足真人蜈蚣阵

目前台湾蜈蚣阵最盛行的区域主要在西南沿海一带,在台南市学甲慈济宫学甲香佳里金唐殿萧垅香西港庆安宫西港香麻豆代天府麻豆香土城鹿耳门圣母庙土城香中固定出现,具有神性,称谓百足真人,扫除不祥、趋邪怯魔达到绥靖地方,成为南瀛香科最主要的标志。相邻区域部分庙宇举行醮典庆典时,聘请南瀛香科的蜈蚣阵。

参考文献

  1. 北港迓妈祖---北港艺阁
  2. 圣者的行进-金门浯岛城隍绕境巡安(五)
  3. 〈罗姓角八仙棚〉 八仙棚也可称八仙阁属于阁棚中龙凤阁的一环
  4. 〈罗姓角八仙棚〉:学甲香科长久以来有个不变的现象就是分成两段,第一段由蜈蚣阵带队,第二段由罗姓角八仙棚带领,所以八仙棚被称为小蜈蚣由此而来。
  5. 北门区田调纪录─刈香手札‧蜈蚣卷. [2008-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2). 
  6. 台南地区蜈蚣阵信仰巡礼─蜈蚣手札. [2008-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主 办 庙 宇 蜈蚣阵形式 组织单位 剧 目 内 容 神 物 人数 香科结束
佳里金唐殿萧垅香 蜈蚣 第四角宁安宫(承办)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星君 头: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星君令、代天巡狩剑旨令;尾:观音佛祖 108 香科后送神
西港庆安宫西港香 蜈蚣 公塭仔万安宫、溪埔寮安溪宫 唐太宗出征 头:代天巡狩二十八宿剑旨令 不固定,约70 香科后送神
麻豆代天府麻豆香 蜈蚣 麻豆代天府(自组) 唐太宗出征(唐太宗跨海征东) 38 蜈蚣头.尾保存收藏
学甲慈济宫学甲香 龙头凤尾 后社集和宫 演义故事,原有十三出戏文,现常扮演者六出 36 常态供奉
鹿耳门圣母庙土城香 蜈蚣 青草仑紫金宫 唐太宗出征

(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罗通扫北)

头:西天佛祖、剑令印旨 36 常态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