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丁山征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薛丁山征西》,傳統戲,該劇男班時期演出最多時長達三十多本。
劇目介紹
越劇《薛丁山征西》根據傳統戲曲劇目移植。
第一本寫皇叔李道宗計害薛仁貴,尉遲恭因救薛仁貴心切,凶毆道宗,鞭斷身亡。
第二本寫西涼國侵犯中原,唐太宗又命仁貴重新掛帥,被閒鎖陽城,仁貴之妻樊金定等戰敗西涼大將耶律雄。
第三本寫仁貴保駕西征,二次被困鎖陽城,太宗又命秦懷玉掛帥,先行羅通受傷,盤腸大戰,殺死蘇部將王伯超。
第四本寫王敖老祖命薛丁山下山救父,丁山打敗蘇寶童,仁貴與丁山父子重見。仁貴遣子丁山率兵攻打寒江關。
第五本寫薛丁山被樊梨花活捉,欲訂婚約,征西大軍在青龍山遭圍,程咬金命丁山去寒江關請樊梨花出兵。
第六本寫梨花破陣殺妖道,救出丁山,重完花燭,丁山見薛應龍不悅,又休梨花。唐將攻白虎關,丁山射白虎,競誤把其父仁貴射死。
第七本寫梨花設計,假設靈堂,丁山拜至寒江關哭梨花,梨花見丁山有痛改之意,與丁山完婚後,召回薛應龍同戰楊藩,楊藩為應龍所殺。
第八本寫一道士助守將楊虎打敗唐兵,王禪老祖下山相助,梨花巧破金光陣。
第九本寫唐兵繼續征西,丁山箭破蘆花盪,梨花率兵攻打銅馬關。
第十本寫五妖道為守將花伯賴、叔賴擺設五龍陣,梨花令秦漢請梨山老母破陣,蘇寶童等被梨花活擒,西涼王獻降表於唐朝。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戲劇的一個獨特稱謂。歷史上最先使用戲曲這個名詞的是宋劉塤(1240-1319),他在《詞人吳用章傳》中提出「永嘉戲曲」,他所說的「永嘉戲曲」,就是後人所說的「南戲[1]」、「戲文」、「永嘉雜劇」。從近代王國維開始,才把「戲曲」用來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通稱。戲曲最顯著、最獨特的藝術特點就是「曲」,「曲」主要由音樂和唱腔兩部分構成,辨別一個地方戲劇種主要依靠聲腔、音樂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語言,如:四川的川劇、浙江的越劇、廣東的粵劇、河南的豫劇、陝西的秦腔、山東的呂劇[2]、福建的閩劇、湖北的漢劇、河北的評劇、江蘇的崑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