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 (香港)
蓝田 |
---|
|
蓝田(Lam Tin)是香港九龙东南的一个地方,行政属于观塘区,南面连接油塘。本是当地一座山丘之名,原称咸田山,基于靠近海边,未能种植一般淡水植物而改种“咸禾”。由于“咸田”予人以另一个不良印象,即谓彼等居于贫瘠之区,所以香港政府谘询居民后于1970年9月起改名为蓝田,取“蓝田生玉”之意。在《汉书·地理志》中有一句:“蓝田山出美玉”。
蓝田是观塘的公屋区之一,1960年代末香港政府在蓝田五桂山山上兴建了公屋蓝田邨,自此蓝田便成为蓝田邨的代名词。蓝田邨在1990年代也与观塘其他公屋一样需要重建,但其发展却一直都比观塘其他地区好,像1989年地铁蓝田站正式启用便是一例。蓝田亦有数个大型购物商场。
目录
历史
1841年之前,蓝田属于九龙湾盐田官富场的一部分,先后隶属东莞县及新安县之下。由于九龙湾盐田盐产丰富,海湾附近的居民亦逐渐变得富有。咸田山成为了村庄,村内的农业活动和附近苏茅萍(今秀茂坪)的矿产都开始运作,逐渐成为了一个渔产、农产及矿产会集的村庄。
情况持续数年,直到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为殖民地。在英国统治下,九龙湾盐田改建为启德机场,而不再产盐的咸田村亦被改名为蓝田村。随著战后香港政府在蓝田兴建公屋蓝田邨,自1970年代起成为一个家传户晓的公屋区,一直至今。至于同期的资助及私人物业发展,只有1979年的启田大厦及1982年的康田苑。1981年11月21日,蓝田对开山边木屋区发生五级火警,历时7小时,玄武山村、爱华村、蓝美村惨遭灭村,近1,000间木屋被焚毁。是次火灾中,7人受伤送院,7,000人无家可归,10,000人紧急疏散,场面混乱[1][2]。1982年5月29日的持续暴雨,东九龙沦为重灾区,蓝田剩下的寮屋区亦吿毁灭,导致5人死亡。事后政府决定完全清拆此等寮屋区,1983年开发蓝田邨扩展部分,先委托承建商在此进行爆破平整工程,并于原木屋区的外围修建蓝田邨扩展部分首二期工程,即兴田邨及康华苑,及后再开发蓝田邨扩展部分第三、第四期,亦即德田邨;1988年当局规划蓝田南发展计划,第一及四期亦归德田邨,第二期则发展为广田邨。适逢26座问题公屋曝光,包括蓝田邨第12座、13座和17座,于是在“整体重建计划”下,房委会于1988年公布了“蓝田邨重建计划”,楼龄仅16年的第17座首先于当年清拆,由于11和14座与12座和13座相连,因此于1991年一并清拆,经过二十年的重建,启田邨、平田邨、安田邨相继屹立于此,其中原蓝田邨第4至6座,亦于2009年被重建为全新的蓝田邨,并成为“蓝田邨重建计划”的最后一员,自此整个蓝田的住宅群终告成形。
在蓝田站建设之际,地铁公司已要求上盖物业汇景花园的发展商长江实业地产兴建行人通道,以配合“蓝田邨重建计划”新增的居民,穿越汇景广场中庭后以三条一组(三组共9条)扶手电梯系统连接启田道,此扶手电梯系统于1989年随蓝田站启用,1990年被命名为A出口。
地理位置
蓝田本来只限于今日五桂山山上的地段,后来在1970年代后期,政府扩展启德机场,把原来的观塘湾填海作货运用途,茜草湾一带蓝田近海的土地得以延伸,并与过往的鲤鱼门和油塘区域相接,组成更大范围的蓝田。然而在新基础设施和住屋落成后,他们就被剔除了。现时蓝田的界限为:西至汇景花园,东至蓝田公园,南至广田邨,北至将军澳隧道入口[3]。
地方行政
著名地点
私人及居屋屋苑
公共屋邨
文娱康乐设施
- 蓝田综合大楼
- 蓝田公共图书馆(在蓝田综合大楼内)
- 蓝田游泳池(在蓝田综合大楼内)
- 蓝田公园
- 蓝田配水库游乐场
- 蓝田社区综合大楼
- 蓝田(西区)社区中心(启田道71号)
- 蓝田(南)体育馆
- 蓝田(东区)社区中心(碧云道)
公共医疗
学校
幼稚园/幼儿园
- 佛教金丽幼稚园
- 圣公会慈光堂圣匠幼稚园
- 基督教香港信义会灵安幼儿学校
- 康盈中英文幼稚园
- 博爱医院陈徐凤兰幼稚园
- 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德田幼稚园
- 救世军平田幼稚园
- 圆玄幼稚园(平田邨)
- 保良局郑关巧妍幼稚园
- 香港道教联合会飞雁幼稚园
- 圣公会慈光堂圣匠幼稚园(分校)
- 启思幼儿园(汇景)
- 启思幼稚园(汇景花园)
- 香港保护儿童会谭雅士伉俪幼儿学校
小学
中学
国际学校
- Nord Anglia International School Hong Kong(圣言中学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