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菱湖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菱湖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

地理位置;南潯區西南部

面積;110.44 km²

下轄地區;6個社區、28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東柵社區東柵路8號

電話區號;0572

郵政區碼;313018(19)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安瀾橋

車牌代碼;浙E

人口;73194人(截至2019年末戶籍人口)

菱湖鎮,隸屬於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曾為吳興縣委、菱湖區委所在地,古名「秀溪」,又名「凌波塘」,位於湖州城東南20公里,南潯區西南28公里,東鄰石淙鎮、千金鎮,南與德清縣鍾管鎮、吳興區東林鎮相連,西與吳興區東林鎮、道場鄉接壤,北接和孚鎮。截至2021年底,菱湖鎮下轄26個行政村、6個社區。鎮域面積108平方公里,戶籍人口為72061人。

唐代,屬烏程縣;2003年1月起,屬湖州市南潯區。

菱湖鎮享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淡水漁都」「中國生態養魚第一鎮」和「中國淡水漁文化第一鎮」的美譽,又有「百橋之鄉、百弄之鎮」之稱,是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浙江省省級中心鎮、浙江省首批新時代美麗城鎮建設樣板鎮、浙江省第二批千年古城復興建設試點。

截至2021年末,菱湖鎮規模以上企業有102家,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3個。

2021年,菱湖鎮財政收入5.25億元,比上年增長32.86%;規上工業產值完成82.09億元,比上年增長24.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14億元。2021年,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2453萬元,比上年增長48.8%,村均超90萬元。[1]

目錄

歷史沿革

唐代,屬烏程縣。

明洪武元年(1368年),設立菱湖鎮,屬歸安縣。

清宣統元年(1909年),屬第七區。

民國元年(1912年),復設菱湖鎮,屬吳興縣;民國三年(1914年)5月,改為縣直屬鎮;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仍為菱湖鎮,為吳興縣、菱湖區駐地。

1958年10月,與溪西、新溪、下昂、東林4個鄉合設菱湖公社。

1959年6月,復設菱湖鎮。

1986年11月,溪西鄉併入。

1999年10月,新溪鄉、下昂鎮併入。

2003年1月10日,屬南潯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21年底,菱湖鎮下轄6個社區、26個行政村:西柵社區、東柵社區、北柵社區、南柵社區、下昂社區、菱水社區、東河村、南浜村、勤勞村、王介墩村、陳邑村、楊家巷村、費家埭村、勤儉村、南雙林村、盧家莊村、永福村、菱東村、建豐村、永豐村、達民村、思溪村、下昂村、新廟裡村、竹墩村、六堡里村、射中村、千豐村、三溪村、山塘村、許聯村、楊港村。 鎮人民政府駐東柵社區東柵路8號。

菱湖鎮,介於東經120°03'58"~120°14'22",北緯30°39'56"~30°47'18"之間,地處南潯區西南部,東鄰石淙鎮、千金鎮,南與德清縣鍾管鎮、吳興區東林鎮相連,西與吳興區東林鎮、道場鄉接壤,北、東北毗連和孚鎮,鎮人民政府距南潯城區26.7千米,

行政區域面積108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根據 2020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數據,菱湖鎮有耕地面積15693.57畝,林地面積1503.69畝。

人口

截至2021年末,菱湖鎮戶籍人口為72061人,其中男性35545人、女性36516人;60歲以上人口25254人,占總人口的35.05%;城鎮人口19279人。2021年,菱湖出生人口361人,死亡人口622人。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菱湖鎮常住人口為72820人。

2021年,菱湖鎮財政收入5.25億元,比上年增長32.86%;規上工業產值完成82.09億元,比上年增長24.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14億元。2021年,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2453萬元,比上年增長48.8%,村均超90萬元。

農業

菱湖鎮是浙江省和全國蠶繭、淡水魚的主要產區和重要生產基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糧農組織評為保存最好的「桑基魚塘」模式養殖基地。

菱湖鎮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2021年水稻播種面積完成9795畝,比上年增長63.5%,小麥種植面積完成3262.97畝,比上年增長4.5倍。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7086畝,其中蔬菜面積9426畝,果用瓜535畝;油菜籽產量2462噸;生豬出欄8703頭;蠶繭產量176.8噸;家禽出欄241.8474萬羽;禽蛋產量125噸。2021年,淡水養殖面積50.89平方千米,水產品總產量91993.5噸,漁業總產值22.0381億元。累計建成池塘內循環養殖跑道116條,發展稻漁綜合種養3000畝。

2021年,菱湖鎮引進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農業項目11個;創建市級農業「大好高」項目2個,竣工投產重點項目2個;新增家庭農場註冊240餘家,累計約310家,創建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

工業

2021年,菱湖規上工業產值完成82.09億元,比上年增長24.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14億元。現有工業園區平台6959畝,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2家,基本形成新型建材、現代紡織、精細化工為主導的「3+X」現代產業體系,園區內擁有南潯區唯一一個省級化工園區,總用地面積約1509畝,以新材料、生物醫藥為主要產業方向,聚集了11家規上化工企業,睿高新材料是菱湖首家新三板上市企業並列入第一批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小巨人」企業;湖州新望化學有限公司、湖州鑫富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州展望藥業有限公司、蘇迅電梯有限公司榮獲工信部「小巨人」企業獎,其中湖州展望藥業有限公司是國內藥用輔料龍頭企業,同時也是國內少數幾家擁有全線固體藥用輔料的企業。

商貿

2021年,菱湖鎮限額以上批零貿易業銷售額17.23億元,比上年增長99.7%,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營業額616萬元,限額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1.99億元。2021年,進出口總額14.9億元,比上年增長30.5%,其中出口14.4億元,比上年增長27.1%,主要產品有商標制帶、生物醫藥等。

截至2021年底,全鎮共有幼兒園教共體1個,下轄2個園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 808人;小學教共體1個,下轄3個校區,在校學生1873人;中學教共體1個,下轄2個校區,在校學生833人。初升高比率 99.6%。

文化事業

截至2021年末,菱湖鎮共有鎮級文化中心1個、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村文化中心26個;影劇院1個;書畫館1個,建築面積4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藏書2.5萬冊。省、市中心村全民健身廣場(休閒公園)17個。2021年開展文化走親6場、送戲下鄉26場,送書下鄉1萬冊。

醫療衛生

2021年末,菱湖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個,其中醫院1家、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1家、社區衛生服務站24個;醫院實有床位280張;衛生技術人員367人,其中執業醫師86人、執業助理醫師25人、鄉村醫生13人、註冊護士163人。

社會保障

2021年,菱湖鎮城鎮新增就業約2300人,困難人員再就業約160人,在繳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7078人,享受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27500人。

2021年,菱湖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34戶,人數971人,支出924萬元,低收入家庭學生學前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學費補助29人次,12.5萬元;低收入家庭水、電費減免返還59萬元;補助重大疾病醫療救助費72萬元;開展低收入家庭生活標配「3+1」慈善捐贈行動,補助資金196萬元。

交通運輸

截至2021年末,菱湖鎮有湖杭高速(在建)過境,並設置菱湖互通;轄區內包括湖山大道、和菱公路、菁菱公路、菱新公路、牆莫公路、長菱線等6條縣道,總里程30.938公里;同時還有新廟裡至保戈線等11條52.6公里鄉道和費家埭至北高橋等64條83.3公里村道。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菱湖鎮古名"秀溪",又名「凌波塘」,原是被用來種菱的大湖。每年秋季"叢叢菱葉隨波起,朵朵菱花背日開",盛產菱,因名"菱湖"。江南水鄉菱湖鎮,早在唐朝的寶曆元年(公元825年),湖州刺史崔元亮修建凌波塘,建造秀溪橋,就形成了集市。菱湖"尤多水產,商賈四集,號為水市",逐步形成集鎮。因"其地宜菱,以旁菱湖而名。"於是,凌波、秀溪、龍湖則成了鎮的別名。

民間藝術

菱湖鎮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雕版刻印工藝、彩燈製作技藝。

文物古蹟

截至2021年末,菱湖鎮現有歷史建築41處,市級及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0處;省級文保單位2處(種德橋和安瀾橋);市級文保單位12處;市級文保點17處。

風景名勝

菱湖古鎮景區

菱湖古鎮景區位於菱湖鎮區的老城區內,總面積32萬平方米,共有歷史街巷61條,6000餘米,整體上形態完整、傳統風貌連續,醬園弄、塘路、油車潭街、八四弄、社壇基弄構成了古鎮區空間的基本框架,依然較完整的體現出江南水鄉古鎮「天人合一」的環境特色。景區重點打造以明清歷史文化建築為主的「歷史文化街區」、以承載光榮革命歷史為主的「紅色記憶街區」、以民國風、慢節奏為特色的「時代記憶街區」、以現代智慧漁業發展為主的「漁都漁創街區」四大特色街區,重點強化中共吳興縣委所在地、菱湖鎮抗戰史料館、安瀾橋等歷史文化資源的展示功能,充分凸顯半水半陸、河網縱橫的空間特徵。2021年政府斥資600萬元打造姚醒吾故居陳列室、中共湖州中心縣委史跡陳列室,現已全部對外開放。其中姚醒吾故居陳列室位於日暉弄16-1、2號,二開間樓房,展館面積130餘平方米,屬於清末民居建築,展品包括紅色物品、歷史照片、文獻等66餘件。本館講述了姚醒吾將軍戎馬一生,為新中國鞠躬盡瘁的革命故事,展示了將軍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的高尚情懷。姚醒吾故居陳列室以實物為主體,以時間為線索,採用聲光電等多媒體技術,全方位展現姚醒吾將軍的感人事跡,使人們在參觀中能更加立體、直觀地接受黨史教育

安瀾橋

安瀾橋,位於菱湖鎮北柵,是鎮區重要建築物之一。該橋為三洞環形石橋。長58.5公尺,寬4.55 公尺,上下踏步各33級。該橋未建前,湖西墩與菱湖鎮來往交通,靠南、北兩渡船解決。清康熙三十年(1696年),因資金難籌,未建成。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菱湖鎮祗園寺有位叫松岩的僧人,自願任勞募化建橋,開始動工建橋。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松岩去世,其徒弟繼承師志,繼續邊募化邊建橋,由於連年饑荒,籌募甚為困難,故未全部竣工,但石橋已初步建

成,長虹初展,百姓稱便,取名「安瀾」。從此,湖西墩因橋之利,市集逐漸興旺。隔了七十年,即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在里人協力捐資下,改建成環形石橋。民國八年至十年(1919~1921年),共花3年時間進行重修,由鄭姓石鋪承包,化白銀二萬四千兩,建成氣勢雄偉的三拱環石橋。

當地特產

菱湖雪餃

菱湖雪餃是傳統茶食珍品,據傳已有三百餘年歷史。"白如雪,形如餃",口感鬆脆,甜度適中,不沾牙,風味獨特,是江南傳統名糕點之一。"雪餃"是個形象化的名稱,所謂的"雪",是一種炒熟了的秈米(一定要用秈米)磨成粉,再加入綿白糖,其色如雪而味甜。

餃坯是把麵粉用豬油擦成酥,天冷時豬油極易凝固,要與麵粉擦勻;捏成坯,裹入細沙(豆沙去皮)做成"餃",再用豬油氽熟,撈起來後趁熱拌上"雪",就成了"雪餃"。當然,製作雪餃的工藝說說容易做做難,以個頭飽滿不退皮,上口酥鬆易化不粘牙者為佳。食用雪餃的旺季在春節前後,在此期間,菱湖人外出探親訪友,多饋贈雪餃。菱湖當地的雪餃才為正宗,只此一地有此一物。

酥香爆魚

素有中國淡水漁都之稱的菱湖,對魚的做法有上百種,其中最有特色的一種便是酥香爆魚了。菱湖人對魚的品質要求較高,而爆魚是家家戶戶都喜歡的一道家常菜,過年更是必不可少,寓意着年年有餘。

爆魚以草魚為原料,以鹽、花椒等香辛料為輔料,具有酥、香、味美、蛋白質高、低脂肪、低膽固醇等特點。油爆是製作爆魚最關鍵的環節,殺魚、切塊,用鹽、花椒等香辛料將魚塊醃製好,待魚肉緊實後,將魚塊沖洗乾淨準備油爆,這個環節一定要控制好油溫和時間,讓魚塊一次成型,還要避免魚肉過老或過生。經過十五分鐘的油炸,魚肉從白色變成了金黃色,此時的爆魚已經散發出了誘人的鮮香味兒,再將爆魚撈出來進行回湯調味,一道酥香鮮美的爆魚就製作完成了。在水鄉百姓的生活里,這一份用魚製作的美味絕對是大多數家庭里老底子的年味兒。

跑道魚

跑道養魚就是將所有的魚圈養在流水槽中,把魚限制在一個小範圍內進行養殖,要想採用這種方式養魚,就必須對魚塘進行整體規劃布局,其中包括占整個池塘面積2.3%的養殖區,0.3%的集污區和97.4%的淨化區。在淨化區建造着一條擋水牆體,四套推水裝置,在推水裝置的作用下,保證水體按照設計的路線循環流動。養殖過程中產生的魚糞和殘存的飼料,會順着循環水流進入到吸污水道,約80%都可以被回收製成有機肥,剩下的20%,則由已經建成的魚塘底排污系統來收集利用,整個過程零水體外排。外圍的魚塘里還飼養了花鰱、白鰱等濾食性魚類,還有浮游生物以及一些水生植物來進一步淨化水質。

跑道養魚是將傳統老舊的池塘養魚方式改變成集中在流水槽里進行養殖的新模式,其優勢在於養殖魚始終在溶解氧高的流水中生長,養殖的魚生長快,成活率高,單產高,飼料係數低,生產管理方便,起捕魚方便,是一種高效、節能、環保、綠色生態健康的養殖新技術。

「跑道養魚」除了在養殖技術層面顛覆了傳統漁業養殖方式外,這種養魚的方式,就是要讓魚「跑」起來,每天保持運動的魚,肉質也會更加緊實,口感自然更好。

著名人物

章榮初

章榮初(1901~1972年),愛國實業家。原名吉初,又名增華,湖州市菱湖人。對菱湖現代化發展功不可沒。祖籍浙江湖州荻港,因他父親章清儒在菱湖經營同豐祥絲莊而遷居菱湖。畢生致力實業,到1949年,他的資產達1000萬元以上,成為解放初留在中國的浙江省資產最多的民族資本家,他致力於家鄉的經濟、文化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浙江省吳興(今湖州)荻港人,荻港章氏三省堂十四世孫;因父清儒在菱湖經營同豐祥絲莊而遷居 菱湖;幼時念過小學,青年時販賣棉布,往返於安吉、孝豐、長興、湖州之間;在菱湖斜橋堍(今人民路)集資開設人和布店。後去上海開設華豐棉布號,經營花色棉布批發業務;在寧波富家子弟郁震東的支持下,籌資60萬銀元,創建上海紡織印染廠;投產伊始,遭到英商綸昌、日商三菱圍攻,並以投資合股為誘餌,企圖扼殺中國的印染工業於搖籃之中,被堅決拒絕。

竹墩三沈

沈尹默(1883~1971年),原名君默,字中,號秋明,吳興(今湖州)菱湖鎮竹墩村人,是現代著名詩人、書法家、教育家、新文化運動時期白話詩倡導者。民國元年(1912年)受北京大學之聘任教。改名為沈尹默。在中國現代文學史,沈尹默是新文化運動中積極倡導白話詩並產生重大影響的詩人之一。其中《月夜》被稱為「具備新詩美德的」第一首散文詩。沈尹默和胡適、劉半農是最早在《新青年》上嘗試新詩創作的,被譽為新文化運動新詩創作「三巨頭」。

沈兼士(1885~1947年),吳興(今湖州市)菱湖鎮竹墩人,當代著名學者。其為沈尹默之弟。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與哥尹默同赴日本留學,參加同盟會,並在東京隨章太炎學習音韻學。民國元年(1912年)到北京,任清華大學輔仁大學教授,在北京大學國史編撰處國文系任職。沈兼士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積極參加者。當時作為「新文化運動大本營」的北京大學,稱其與兄沈士遠(總務長)、沈尹默以及另外兩名姓馬的教授為「三沈二馬」。在民國六年(1917年)到民國八年(1919年)間,其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新詩十幾首,是我國新詩早期積極倡導者之一。他的新詩手稿6首,後來輯入劉半農的《初期白話詩稿》影印出版。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8月2日,沈兼士因患腦溢血病故,其著作有《古文說在訓詁學上之沿革及其推闡》、《段硯齋雜文》等。還編有《廣韻聲學》,是我國迄今為止為漢字形聲學研究最為完整的一部。

沈邁士(1891~1986年)名祖德,號寬齋,以字行,吳興(今湖州市)菱湖鎮竹墩村人,當代著名書畫家。沈邁士早年隨母親學畫,後進上海震旦大學攻文學,獲學士學位,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赴日本留學。學成歸國後任多職。但因對當時政府腐敗不滿,都憤而辭去。至解放前以賣畫為生,曾與沈尹默合作書畫展覽三次,在書畫界卓有聲譽。沈邁士繪畫師承家學,以山水花卉享名。沈邁士平生喜游名山大川,主張融合諸家法度,結合體驗生活,提高作品意境。他的作品融詩、書、畫於一體,為藝苑所推崇。編印有《沈邁士畫集》《海曙樓畫集》;著有《畫家叢書》中的《王詵》。還長於書法,善作詩詞。生前,沈邁士先生還為家鄉菱湖的下昂「松雪影劇院」、「下昂中學」、「下昂鄉中心小學」、「下昂敬老院」揮毫題名。

楊光泩

楊光泩1900年生,祖籍菱湖,曾任中國駐菲律賓總領事。祖輩菱湖開辦楊萬豐絲行(故址尚在北橋浜路)。楊光泩16歲時考入清華高等科(清華大學前身)。先後在國外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受命於危難之秋,出任中國駐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總領事。就任期間,積極宣傳抗日救國,向華僑募捐支援抗戰。民國三十年(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馬尼拉危在旦夕。為掩護當地華僑及領事館財產,果斷婉拒盟軍勸其撤出馬尼拉的安排,誓曰:「身為外交官,應負保僑重責,未奉命之前,絕不擅離職守。」一面籌劃應變辦法,一面疏散文職人員,當時有一批由美國印刷的法幣滯留在馬尼拉港口海關,為了不遭日寇掠奪,毅然付之一炬。

榮譽稱號

2019年1月,菱湖鎮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2021年9月,菱湖鎮入選「2021年全國千強鎮」。

2021年,菱湖鎮入選浙江省第二批千年古城復興試點建設名單

2021年12月,入選2021年度浙江省衛生鄉鎮名單。

參考來源

菱湖是中國淡水魚之都,網友直呼真是長見識了

參考資料

  1. 菱湖鎮:千年古鎮「美麗蝶變」,浙江新聞 , 2021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