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簡介: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藝術寶窟,柬埔寨吳哥窟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廟,讓「兩窟」進行一次超越時空的文明對話,展現「一帶一路」的文化底蘊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內涵。

目錄

分集劇情

《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第一集 絲路雙驕

本集主要內容: 一百多年前,這兩項震驚世界的亞洲考古大發現,引發了全世界對東方文明的關注。它們,千年相望,卻不相聞;它們,命運相通,卻不相知。用紀錄片的方式,讓敦煌莫高窟與柬埔寨吳哥窟赴一場橫跨萬里的千年之約,做一次超越時空的文明對話,對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第二集 餘響千年

本集主要內容: 吳哥窟和莫高窟的對話,從某一種意義上來講,是兩種不同文明的再一次對話,再一次找到它們的相同點,為世界的和平,為整個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標奠定一個非常堅實的文化基礎。莫高窟的洞壁上,留存着四大文明對話的千年餘響;吳哥窟的廟宇中,埋藏着人類追求和平的古老夢想。以對話面對世界,用微笑面對未來,這就是兩大文明遺產留給我們的永久啟迪。

紀錄片流派

紀錄片一詞是英國約翰·格里爾遜最早稱呼出來的[1]

紀錄片美學觀的奠基者:維爾托夫、弗拉哈迪。其中維爾托夫開創了「電影眼睛派[2]」,提倡鏡頭如同人眼一樣「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

50年代的紀錄電影運動:五十年代末開始的紀錄電影創作潮流實際上由兩大紀錄電影運動組成,他們分別是法國導演讓·盧什(《夏日紀事》 1961年)為代表的「真實電影」運動以及由美國梅索斯兄弟(《推銷員》 1969年)代表的「直接電影」運動。真實電影為參與式電影,允許導演介入到紀錄片的拍攝過程中,煽動其中一些劇情的發展。直接電影為觀察式電影,力求避免干涉事件的過程,要求導演採取嚴格的客觀立場,以免破壞對象的自然傾向[3]

視頻

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相關視頻

第20講 《夏日紀事》之生產過程
維爾托夫與《帶攝影機的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