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海
草海又名松坡湖、南海子、八仙湖,位于中国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城西南隅,因湖中水草繁茂,故名。草海是中国最大的构造岩溶湖泊,也是贵州省最大的天然湖泊。
草海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类黑颈鹤的越冬栖息地[1],每年有400多只黑颈鹤到此越冬。1992年草海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保护区面积为12000公顷,主要保护动物黑颈鹤,保护植物为海菜花。
目录
区域范围
草海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主要包括簸箕湾、胡叶林、 朱家湾、西海、吴家岩头和阳关山等地集中分布有浅水沼泽、莎草湿地、草甸、草地等珍稀濒危水禽栖息地、觅食区。历史已经证明,草海水位的状况决定着草海水文和湿地面积,在影响草海黑颈鹤等越冬种群数量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因此,为全面、有效保护草海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水禽,其核心区范围以草海一年中最高水位2172.0m时形成的浅水沼泽、莎草湿地、草甸、草地等珍稀濒危水禽栖息地、觅食区和水生生物群落集中分布区及部分水域来界定,面积共2162.05平方千米,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2.52%。缓冲区范围以核心区外围100~500m的陆地和水域来界定,面积为539.51平方千米,占保护区面积的5.62%。保护区内缓冲区以外的其余区域,面积为6898.44平方千米,占保护区面积的71.86%。
形成演变
草海发育在由中、下石炭系灰岩为主构成的威(宁)—水(城)背斜上。湖盆的形成受北东和北西两组断裂构造的控制。湖区周围地形平坦,土层肥厚,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农业发达地区,从湖岸存在着湖蚀阶地,湖中及湖周围堆积有厚达85米的湖相堆积层,并含有中、晚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常见的化石等,表明草海有着复杂的发育历史,可能经历了多次积水—缩小—干涸—再积水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显然与第四纪以来构造抬升及喀斯特发育演化密切相关,总的趋势是由大变小,草海积水成湖是在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其时淫雨连绵,山洪暴发,挟沙带石,将草海消水洞堵塞而成,疏干时尚见有被湖水淹过的清代墓碑。1970年湖水曾一度排入羊街河(洛泽河)。
视频
草海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威宁草海越冬候鸟享受“星级服务” ,搜狐,2019-11-22
- ↑ 贵州草海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 OSGeo中国,2016-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