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卿
苏少卿(1890年-1971年)。字相辰,艺名寄生。徐州市人。戏剧评论家,票友。生于光绪十六年(庚寅),逝世于农历辛亥年,享年81岁。
苏少卿 | |
---|---|
戏剧评论家,票友 | |
出生 | 1890年(光绪16年)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1953年进上海市文史馆。1956年经梅兰芳介绍至中国戏曲学校任教 |
知名于 | 1932年9月,孟小冬在天津拜苏少卿为师 |
目录
人物生平
清光绪二十四年(1908),由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即被聘为徐州第一小学教师,不久即辞职赴北京学唱京剧,父母力劝不从,断其经济来源,幸得教师王玉芳和书法家张伯英资助。3年学业完成,却因身高1.80米,衣帽皆不合身,未能正式登台演唱。
1913年,东渡日本考察戏剧。数年后回国,再度在北平、天津定居,拜陈彦衡为师。专攻谭派须生,并钻研音韵学。在天津期间就职于《天津时报》社,在北平、天津各报刊经常发表戏剧评论文章。
1926年,应邀返回徐州主持徐州民众教育馆事宜,同时教授京剧和京胡,学员有刘仲秋、徐筱汀等人。
1927年,再度去上海,任职于高亭唱片公司。来往于上海、北平、天津之间,录制唱片,主持票房,进行演出活动。此后的数十年间,为《申报》、《文汇报》、《戏剧月刊(大东版)》等报刊撰写戏剧评论、考证、梨园掌故等方面文章。
1932年,得家庭工业社资助。创办"无敌播室"于李树德堂电台每晚黄金时间播出三四个小时,自教老生戏,兼播讲剧坛评论、梨园掌故等,并于每周末邀请名伶名票会唱,开电台教戏及伶票会唱特别节目之先声。
此后20余年。始终在沪各电台继续播音。其间还出版了《戏剧月刊》十数期,并先后在俭德会、港务局、暨南大学、交通大学等单位的业余京剧组织担任指导。同时还自办票房,一为"国剧研究会"、一为"苏声社"。每日有数10人参加,名演员程砚秋、杨宝忠亦经常亲临登场,此举一京延续至1965年他离开上海。[1]
建国后,应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之邀。主持京剧讲座,1953年进上海市文史馆。1956年经梅兰芳介绍至中国戏曲学校任教,1964年因病回沪休养.次年退休。
苏少卿秉性坦荡,淡泊名利,祖业所遗苏华旅馆其竟不知有几间屋,一生不事置业,而酷爱古玩旧书,每日必夜读。曾编著《大戏考》(大声第-版)、《袖珍戏考》、《戏剧月刊》等书刊。倾毕生之力传播普及戏曲艺术.特别是京剧艺术 。[2]
家世
活动年表
1924年1月20日,农历癸亥年十二月十五日:梅兰芳三次赴沪演出期满返京。[3]
此次陈彦衡与言菊朋和梅兰芳与王凤卿同去上海演出,由上海戏院老板许良臣(或者苏少卿)同时向陈与言和梅与王分别发出的邀请,但得到梅的赞同。四人并挂头牌,戏院左边是陈彦衡和言菊朋,两人系票友之故名字下均有君字。戏院右边则是直书梅兰芳与王凤卿的挂牌,无君字,因二人均为职业演员之故。
当时陈彦衡的声望很高,无论是苏少卿或者许良臣都专门到过北京请陈彦衡教戏,有师生的情谊,故请他到上海演出,言菊朋当时正在向陈彦衡学唱谭腔颇有成就,但尚在北京一个部门任小职员,便以票友身份随老师陈彦衡同往。王凤卿因中途生病,原订与梅兰芳合演的一些剧目便由言菊朋顶替,使言的声誉和地位得到确认。
在上海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误会,陈、言、梅、王四人原本被邀请安排同住一栋小洋楼内,一天中午12点左右,一位来客请陈彦衡拉琴吊嗓,声音惊动了招待的人员,以梅兰芳尚在睡觉为由,用不客气的口吻制止陈彦衡拉琴,使陈愤怒,立即要搬走,言菊朋眼见不好劝阻,便随同师父陈彦衡一道搬走。
另一件误会是,言菊朋的夫人和梅兰芳的夫人同被邀请赴宴上汽车时,梅夫人先一步上车,手中拿着大衣不方便,便顺手交与后面的言夫人暂时代拿一下,不料引起言夫人误会为不礼貌而将梅夫人的大衣甩在地下,并气冲冲离开不去赴宴,这原本是不愉快的小事,但事后彼此未及时沟通消除误会,由此引起梅兰芳和言菊朋心中有芥蒂也是很自然的。加以梅兰芳周围的一些人从中拨弄是非故意扩大裂痕,使梅和言从此没有再合作过,但梅兰芳和陈彦衡之间仍保持友谊。
言菊朋回北京后即被他工作单位的上司以擅自外出唱戏不成体统为理由将其开除,迫使言菊朋下海演戏。[4]
1926年,农历丙寅年:孟小冬定居北京。
孟小冬将父母和兄弟由上海接到北京东堂子胡同,后搬迁到东四三条25号、26号。定居北京后继续演出,为求深造先后向谭派名宿陈秀华、陈彦衡、王君直、苏少卿、言菊朋、李适可、鲍吉祥等问艺,又请杨宝忠说戏兼操琴伴奏。
参考文献
- ↑ 京剧票友.11.苏少卿.
- ↑ 《中国戏曲志·上海卷》 ,1996年版
- ↑ 孔夫子拍卖网>大众拍卖区>地图类>拍品详情,民国蓓开唱片:南天门——全国驰名第一票友 苏少卿、蒋君稼演唱,拍品编号:6704453
- ↑ 苏少卿 相关工具书解释 ·中国京剧艺术百科全书·世界电影百科全书·中国古代杂技·中国古代戏曲·中国京剧艺术百科全书-上CNKI学问
- ↑ 一个真实的孟小冬 .深圳报业[引用日期201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