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卿
蘇少卿(1890年-1971年)。字相辰,藝名寄生。徐州市人。戲劇評論家,票友。生於光緒十六年(庚寅),逝世於農曆辛亥年,享年81歲。
蘇少卿 | |
---|---|
戲劇評論家,票友 | |
出生 | 1890年(光緒16年)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1953年進上海市文史館。1956年經梅蘭芳介紹至中國戲曲學校任教 |
知名於 | 1932年9月,孟小冬在天津拜蘇少卿為師 |
目錄
人物生平
清光緒二十四年(1908),由徐州師範學校畢業後即被聘為徐州第一小學教師,不久即辭職赴北京學唱京劇,父母力勸不從,斷其經濟來源,幸得教師王玉芳和書法家張伯英資助。3年學業完成,卻因身高1.80米,衣帽皆不合身,未能正式登台演唱。
1913年,東渡日本考察戲劇。數年後回國,再度在北平、天津定居,拜陳彥衡為師。專攻譚派鬚生,並鑽研音韻學。在天津期間就職於《天津時報》社,在北平、天津各報刊經常發表戲劇評論文章。
1926年,應邀返回徐州主持徐州民眾教育館事宜,同時教授京劇和京胡,學員有劉仲秋、徐筱汀等人。
1927年,再度去上海,任職於高亭唱片公司。來往於上海、北平、天津之間,錄製唱片,主持票房,進行演出活動。此後的數十年間,為《申報》、《文匯報》、《戲劇月刊(大東版)》等報刊撰寫戲劇評論、考證、梨園掌故等方面文章。
1932年,得家庭工業社資助。創辦"無敵播室"於李樹德堂電台每晚黃金時間播出三四個小時,自教老生戲,兼播講劇壇評論、梨園掌故等,並於每周末邀請名伶名票會唱,開電台教戲及伶票會唱特別節目之先聲。
此後20餘年。始終在滬各電台繼續播音。其間還出版了《戲劇月刊》十數期,並先後在儉德會、港務局、暨南大學、交通大學等單位的業餘京劇組織擔任指導。同時還自辦票房,一為"國劇研究會"、一為"蘇聲社"。每日有數10人參加,名演員程硯秋、楊寶忠亦經常親臨登場,此舉一京延續至1965年他離開上海。[1]
建國後,應上海人民廣播電台之邀。主持京劇講座,1953年進上海市文史館。1956年經梅蘭芳介紹至中國戲曲學校任教,1964年因病回滬休養.次年退休。
蘇少卿秉性坦蕩,淡泊名利,祖業所遺蘇華旅館其竟不知有幾間屋,一生不事置業,而酷愛古玩舊書,每日必夜讀。曾編著《大戲考》(大聲第-版)、《袖珍戲考》、《戲劇月刊》等書刊。傾畢生之力傳播普及戲曲藝術.特別是京劇藝術 。[2]
家世
活動年表
1924年1月20日,農曆癸亥年十二月十五日:梅蘭芳三次赴滬演出期滿返京。[3]
此次陳彥衡與言菊朋和梅蘭芳與王鳳卿同去上海演出,由上海戲院老闆許良臣(或者蘇少卿)同時向陳與言和梅與王分別發出的邀請,但得到梅的贊同。四人並掛頭牌,戲院左邊是陳彥衡和言菊朋,兩人系票友之故名字下均有君字。戲院右邊則是直書梅蘭芳與王鳳卿的掛牌,無君字,因二人均為職業演員之故。
當時陳彥衡的聲望很高,無論是蘇少卿或者許良臣都專門到過北京請陳彥衡教戲,有師生的情誼,故請他到上海演出,言菊朋當時正在向陳彥衡學唱譚腔頗有成就,但尚在北京一個部門任小職員,便以票友身份隨老師陳彥衡同往。王鳳卿因中途生病,原訂與梅蘭芳合演的一些劇目便由言菊朋頂替,使言的聲譽和地位得到確認。
在上海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誤會,陳、言、梅、王四人原本被邀請安排同住一棟小洋樓內,一天中午12點左右,一位來客請陳彥衡拉琴吊嗓,聲音驚動了招待的人員,以梅蘭芳尚在睡覺為由,用不客氣的口吻制止陳彥衡拉琴,使陳憤怒,立即要搬走,言菊朋眼見不好勸阻,便隨同師父陳彥衡一道搬走。
另一件誤會是,言菊朋的夫人和梅蘭芳的夫人同被邀請赴宴上汽車時,梅夫人先一步上車,手中拿着大衣不方便,便順手交與後面的言夫人暫時代拿一下,不料引起言夫人誤會為不禮貌而將梅夫人的大衣甩在地下,並氣沖沖離開不去赴宴,這原本是不愉快的小事,但事後彼此未及時溝通消除誤會,由此引起梅蘭芳和言菊朋心中有芥蒂也是很自然的。加以梅蘭芳周圍的一些人從中撥弄是非故意擴大裂痕,使梅和言從此沒有再合作過,但梅蘭芳和陳彥衡之間仍保持友誼。
言菊朋回北京後即被他工作單位的上司以擅自外出唱戲不成體統為理由將其開除,迫使言菊朋下海演戲。[4]
1926年,農曆丙寅年:孟小冬定居北京。
孟小冬將父母和兄弟由上海接到北京東堂子胡同,後搬遷到東四三條25號、26號。定居北京後繼續演出,為求深造先後向譚派名宿陳秀華、陳彥衡、王君直、蘇少卿、言菊朋、李适可、鮑吉祥等問藝,又請楊寶忠說戲兼操琴伴奏。
參考文獻
- ↑ 京劇票友.11.蘇少卿.
- ↑ 《中國戲曲志·上海卷》 ,1996年版
- ↑ 孔夫子拍賣網>大眾拍賣區>地圖類>拍品詳情,民國蓓開唱片:南天門——全國馳名第一票友 蘇少卿、蔣君稼演唱,拍品編號:6704453
- ↑ 蘇少卿 相關工具書解釋 ·中國京劇藝術百科全書·世界電影百科全書·中國古代雜技·中國古代戲曲·中國京劇藝術百科全書-上CNKI學問
- ↑ 一個真實的孟小冬 .深圳報業[引用日期201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