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腺病毒性肺炎

腺病毒性肺炎
原圖鏈接

腺病毒性肺炎除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外,還可引致小兒肺炎,多見於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腺病毒肺炎最為危重,尤以北方各省多見,病情嚴重者也較南方為多。 腺病毒一般通過呼吸道傳染。在集體兒童機構中往往同時發生腺病毒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人群血清學研究說明,生後最初數月常存留從母體傳遞的腺病毒特異抗體,此後一直到2歲抗體缺乏,2歲以後才逐漸增加。這與腺病毒肺炎80%發生在7~24月嬰幼兒的臨床觀察完全符合。 [1]

目錄

病因

已知腺病毒有41個血清型別,其中很多與人類上、下呼吸道感染密切有關。3型和7型腺病毒為腺病毒肺炎的主要病原。 腺病毒是DNA病毒,主要在細胞核內繁殖,耐溫、耐酸、耐脂溶劑的能力較強,除了咽、結合膜及淋巴組織外,還在腸道繁殖。可根據其對特殊動物紅細胞的凝集能力分為3組,容易引起嬰幼兒肺炎的3、7、11、14、21這一組,均能凝集猴紅細胞。 [2]

英文名稱 就診科室 多發群體
adenovirus pneumoni 呼吸內科 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
發病部位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腺病毒感染引起 發熱,咳嗽,咽部充血,呼吸困難及發紺,嗜睡,萎靡,面色蒼白等

臨床表現

起病

潛伏期3~8天。一般急驟發熱,往往自第1~2日起即發生39℃以上的高熱,至第3~4日多呈稽留或不規則的高熱;3/5以上的病例最高體溫超過40℃。

呼吸系統症狀

大多數病兒自起病時即有咳嗽,往往表現為頻咳或輕度陣咳,同時可見咽部充血。呼吸困難及發紺多數開始於第3~6日;重症病例出現鼻翼扇動、三凹征、喘憋及口唇指甲青紫。重症病兒可有胸膜反應或胸腔積液。

神經系統症狀

一般於發病3~4天以後出現嗜睡、萎靡等,有時煩躁與萎靡相交替。在嚴重病例中晚期出現半昏迷及驚厥。部分病兒頭向後仰,頸部強直。除中毒性腦病外,尚有一部腺病毒所致的腦炎,故有時需作腰穿鑑別。

循環系統症狀

面色蒼白較為常見,重者面色發灰。心率增快,輕症一般不超過每分鐘160次,重症多在160~180次/分鐘,有時達200次/分鐘以上。重症病例發病第6~14日出現心力衰竭。肝臟逐漸腫大,少數也有脾腫大。

消化系統症狀

半數以上有輕度腹瀉、嘔吐,嚴重者常有腹脹。腹瀉可能與腺病毒在腸道內繁殖有關,但在一部分病例也可能由於病情重、高熱而影響了消化功能。

其他症狀

可有卡他性結膜炎、紅色丘疹、斑丘疹、猩紅熱樣皮疹。 [3]

檢查

實驗室檢查

 
腺病毒性肺炎
原圖鏈接

白細胞總數在早期(第1~5日)大都減少或正常,惟有繼發細菌感染時才升高。血塗片檢查,中性粒細胞鹼性磷酸酶,一般較正常小兒或細菌性肺炎患兒為低。部分病兒血清冷凝集試驗可為陽性。發熱期間部分病例尿檢查有少量蛋白。腦脊液檢查一般正常。

X線檢查

X線攝片檢查,肺紋理增厚、模糊為腺病毒肺炎的早期表現。肺部實變多在發病第3~5天開始出現,可有大小不等的片狀病灶或融合性病灶,以兩肺下野及右上肺多見。發病後6~11天,其病灶密度隨病情發展而增高,病變也增多,分布較廣,互相融合。病變吸收大多數在第8~14天以後。肺氣腫頗為多見,為雙側瀰漫性肺氣腫,可有胸膜改變,多在極期出現胸膜反應,或有積液。 [4]

併發症

可並發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肺炎球菌肺炎桿菌綠膿桿菌等感染,以致病勢更為嚴重。 少數病例可並發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尤其易發生在有繼發細菌感染時,在DIC發生前均有微循環功能障礙,最初多僅限於呼吸道及胃腸道小量出血;以後可有肺、胃腸及皮膚廣泛出血。 [5]

治療

[6]

預防

3、4、7型腺病毒口服減毒活疫苗經國外小規模應用已證明有預防效果,但尚未大規模生產和應用。流行期間,特別在病房,應儘量隔離,以預防交叉感染;做好地段和托幼機構的預防工作,減少傳播機會。 [7]

視頻

以腺病毒為例看病毒性肺炎的基本原理

[8]


參考來源

  • 亦然.   腺病毒肺炎. 《 cnki 》 , 2002  
  • 劉愛良,黃英,楊洋,舒暢等.   兒童重症腺病毒肺炎213例臨床特徵分析. 《 臨床兒科雜誌 》 , 2013  
  • 蒲開彬,黃英,舒暢,閆莉等.   靜脈用丙種球蛋白輔助治療兒童重症腺病毒肺炎回顧性分析. 《 臨床兒科雜誌 》 , 2014  
  • 李燕,何玲,陳欣,劉先凡等.   56例兒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胸部CT影像表現特點. 《 CNKI;WanFang 》 , 2012  
  • 李中躍,汪天林,陳志敏.   腺病毒肺炎91例臨床分析. 《 浙江預防醫學 》 , 2000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