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淑琴
胡淑琴 |
中文名字: 胡淑琴 出生日期:1937年 出生地:江蘇常熟 代表作品:《雲南省兩棲類調查報告》 性別:女 職業:動物學家 民族:漢族 |
胡淑琴,女。動物學家。江蘇常熟人。1937年畢業於東吳大學生物系。曾任華西協合大學教員。建國後,歷任四川大學、四川醫學院教員,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室主任。
目錄
重要學術貢獻
其他著述
- 《雲南省兩棲類調查報告》1958年,劉承釗,胡淑琴,楊撫華
- 《中國動物志·兩棲綱》 費梁,胡淑琴,葉昌媛, 黃永昭 等編著 科學出版社 2009年1月出版
- 《雲南省西雙版納兩棲類初步調查報告》.《動物學報》,1959,劉承釗,胡淑琴.
- 《雲南省兩棲類調查報告》.《動物學報》,1960,劉承釗,胡淑琴
- New scutigers from China with a discussion about the genus》.《Scientia Sinica(zool)》,1960,Liu Cheng-chao,Hu Shu-chin.
- 《中國無尾兩棲類》,北京:科學出版社,1961,劉承釗,胡淑琴 [1]
- 《貴州西部兩棲類初步調查報告》,《動物學報》,1962,劉承釗,胡淑琴,楊撫華
- 《廣西兩棲爬行動物初步調查報告》,《動物學報》,1962,劉承釗,胡淑琴
- 《秦嶺及大巴山地區兩棲爬行動物調查報告》,《動物學報》,1966,胡淑琴,趙爾宓,劉承釗
- 《貴州省兩棲爬行動物調查及區系分析》,《動物學報》,1973,胡淑琴,趙爾宓,劉承釗
- 《海南島兩棲動物調查報告》,《動物學報》,1973,劉承釗,胡淑琴,黃祝堅等
- 《髭蟾屬Vibrissaphora和種的初步探討,及其與分類學有關問題的討論》《兩棲爬行動物研究》,1980, 劉承釗,胡淑琴,趙爾宓
關於"角怪"的軼聞
- 角怪是一種我國獨有的蟾類動物。髭蟾又叫鬍子蛙,鋤足蟾科角蟾亞科的1屬。為中國特有珍稀瀕危兩棲動物,雄髭蟾每年發情期時,上頜邊緣都會長出2至11枚黑色角質刺,有"中國角怪"和"世界上長有最多鬍子的蛙"之稱。
- 角怪,這個名字讓人感覺很奇怪!其實這個名字的由來也很奇特,是一個方言上的誤會造成的。上世紀60年代初期,華西醫科大學教授、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院胡淑琴女士到廣西大瑤山考察,聽說瑤山有一種長鬍子的蟾酥,估計就是30年代美國生物學者在福建武夷山發現的那種髭蟾,於是邀請了瑤族第一個大學生、時任金秀瑤族自治縣人民醫院院長、縣政協主席的蘇志風一同進入原始森林尋找,終於找了這種髭蟾。由於整個南蠻、百越體系(湘、黔、桂、粵、閩)的語言,都把青蛙叫做"蟆拐",拐的意思就是指青蛙的彎腿。而對這種長了角的蛙類,當然就叫做"角拐"。而胡教授是江蘇常熟人,她不大聽得懂蘇院長的瑤味普通話,錯把"拐"聽成了"怪",於是,從胡教授的筆下,就有了"角怪"的名稱,並隨着胡教授的考察報告出現在相關報刊雜誌上,普遍被世人接受。多年後,胡教授方知這是個誤會,對此深感遺憾,但是"角怪"的名聲早已不脛而走、積重難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