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羅馬文化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本名 羅馬文化

著名人物 蘇格拉底

柏拉圖亞里士多德

埃斯庫羅斯阿基米德

文化藝術

希臘的藝術和建築在神廟

法 典 羅馬人

歐洲文化所作的最重

羅馬文化希臘文明分為幾個時期,它形成於公元前800-500年黑暗時代,經歷了古典時代(也就是公元前500到公元前336年)和希臘化時代(也就是公元前336年到公元前31年)。 希臘文明達到頂峰是公元前5世紀。公元前146年,希臘被羅馬攻克。希臘文明也就被羅馬文明所取代。 [1]

目錄

文化表現

著名人物

古典時代的希臘造就了一批哲學家和劇作家。哲學家主要以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為代表。蘇格拉底提出自由辯論的重要性。柏拉圖的目標是要實現一個既能維持貴族特權,又可為貧苦階級接受的社會,並構件了唯心主義的根基。亞力士多德尋求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各個方面的秩序。劇作家有埃斯庫羅斯、阿里斯托芬索福克勒斯。這一時期希臘也造就了像阿基米德歐幾里得這樣的數學家,以及像希羅多德修昔底得這樣偉大的歷史學家。

文化藝術

希臘的藝術和建築在神廟上得到最高體現。著名的雅典衛城聖地帕台儂神廟就是為雅典娜女神建造的。

賀拉斯(Horace): 《頌歌》4卷,抒情詩的典範。《詩藝》對文藝理論產生重大影響。

奧維德(Ovid) : 《變形記》 (後面有的前面就不再過多介紹)

說到羅馬的文化,它基本源於希臘,但羅馬人在思想意識方面也有重大貢獻。

法典

羅馬人對歐洲文化所作的最重要的貢獻是它所創立的羅馬法律。

《十二銅表法》前451年,羅馬法的產生: 第一部成文法

公民法:(市民法)對羅馬公民的法律。前3世紀中葉形成。

萬民法: 前3世紀至1世紀中葉形成。羅馬統治下的所有人。

「古典時代」的羅馬法:法學研究:如「法學五傑」蓋約的《法學階梯》

《民法大全》(又稱《查士丁尼法典》

羅馬法影響:「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這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平和、最為持久的征服」。

政治人物

在政治文化方面,羅馬出現了以下比較重要的人物:

凱撒

1.愷撒他是古代羅馬政治家、軍事家。他在文學方面也頗有建樹。傳世之作有《高盧戰記》、《內戰記》。對於他,我們要記住一句名言:也就是 「I came, I saw, I conquered.」 2.西賽羅 他是古羅馬政治家、哲學家和最重要的演說家。主要成就在演說詞和書信。 3. 盧克來修他是羅馬共和國末期主要詩人之一,提倡唯物論、無神論和原子論。作品有哲理詩《物性論》。 4.維吉爾他是羅馬文學中最重要的作家。代表作品是《阿尼德》。

建築藝術

在建築、藝術方面,羅馬人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如:圓形大劇場和建於公元前27年的羅馬萬神殿以及女狼雕塑等。中世紀的建築與藝術主要是羅馬式的和哥特式的,他們都是古典藝術的延伸。

羅馬精神

質樸渾厚、講究實效的民族特性,崇尚美德、忠勇衛國、甘於犧牲的愛國精神,嚴明紀律、注重秩序的法治觀念,羅馬政治文化的影響是持久而深刻的。(廣泛性、潛在性、變移性)

基本制度

中世紀的封建土地所有制feudalism是歐洲各地區的主要的政治制度。封建制度是一種政體,在這一政體中,那些擁有地產的人也擁有政權,因此,封建主和封臣之間的契約代替了國家權利。大多數時間裡掌握國家政權的是那些封臣們而不是國王。這些強有力的封建領主(vassals)在把他們的封地分成更小的封地(fiefs),分給他們的追隨者們。當時最基本的經濟組織是封建莊園(manor),農奴依附在莊園領主的土地上,被迫無償為他們勞動。

羅馬宗教

公元1054年,基督教教會分裂為羅馬天主教(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和東正教(the Eastern Orthodox)。羅馬天主教將拉丁語作為正式語言。中世紀時期,幾乎所有歐洲人都信奉羅馬天主教。因此,中世紀也被成為「信仰時代」(Age of Faith)。天主教會有嚴格的等級之分。教皇(Pope)享有絕對的權威,以下以此為大主教(Archbishop)、主教(bishop)、牧師(Priest)和天主教會現有成員,教會有嚴密的組織和紀律。隱修院制度產生於這一時期,並培養了大批的修道士,比如,將聖經全文譯成英文的聖傑羅姆以及於公元529年創立本尼狄克法則的聖 本尼狄克。基督教思想一個最重要的領袖人物是公元5世紀的奧古斯丁。他對基督教神學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懺悔錄》和《上帝之城》是他的兩部不朽的著作。

基督教在歐洲封建社會的政治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原來在羅馬帝國時期為奴隸主統治服務的基督教到了中世紀自然地變做封建主統治的重要工具,成為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基督教世界排斥異己,並且好戰成性。其中當屬十字軍東侵(the Crusades)最為著名。尤其是對聖地巴勒斯坦幾次入侵。雖然最後以失敗告終,但卻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為君主政體的形成準備了條件。

科學學術

在學術和科學方面,中世紀的歐洲知識為即將道來的西方新興世界作一些鋪墊。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和他的卡羅林復興(Carolingian Renaissance),阿爾弗萊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和他的學術中心,還有意大利神學家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的經驗哲學(Scholasticism)和托馬斯主義,英國哲學家、科學家培根(Roger Bacon)的實踐的重要意義,無一不對文化的保存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文學創作

在文學創作方面,出現了長篇的史詩(Epic)。日耳曼人的一支盎格魯薩克遜人的史詩《貝歐伍爾夫》是流傳至今的早期英雄史詩最完整的一部。而《羅蘭之歌》則是法國史詩中最著名的。 中世紀還產生了兩位偉大的詩人――但丁和喬叟。意大利著名詩人但丁的《神曲》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劃時代的作品,表達了即將到來的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英國詩人喬叟被稱為英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短篇小說家和第一位現代詩人,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坎特伯雷故事集。

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是從十四世紀到十七世紀初先在意大利產生,然後在歐洲其它許多國家相繼發展起來的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思想文化運動。它是資產階級藉助於古代文化以反對封建制度和宗教勢力的一次鬥爭。這一時期,古希臘、羅馬文化重新受到重視,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家們打着「回到希臘去「的旗號,聲稱要把久被淹沒的古典文化「復興」起來,「文藝復興」由此而得名。而實際上,資產階級的目的不是重建奴隸制舊文化,而是要擺脫封建思想的桎梏,建立適應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新的意識形態。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時期資產階級反封建鬥爭的思想武器,也是這一時期資產階級進步文學的中心思想。與天主教會的宗教世界觀針鋒相對的是,人文主義提出人是宇宙的中心,對「人」的肯定,成了資產階級思想的核心。

宗教改革是資產階級在宗教外衣下進行的一次反封建鬥爭。天主教會是中世紀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一切反動勢力的總代表。宗教改革是從教會營壘內部進行的針鋒相對的鬥爭,它始於1517年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在維登堡大學宣布的宗教改革綱領,並迅速遍及歐洲大陸。宗教改革者反對以羅馬教皇為首的羅馬天主教的絕對權威,主張對宗教教義、儀式和等級制度進行改革,並提出將《聖經》翻譯成各國文字,以使平民可以不通過教會而直接與上帝進行交流。宗教改革運動的另一領袖加爾文(John Calvin)宣揚預定論,主張人生來就有原罪,只有極少數人可以成為上帝的選民。因此人們必須不斷地辛勤工作,從而獲得拯救。宗教改革動搖了中世紀以來羅馬天主教的統治,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那以後,基督教分裂為舊教(the Roman Catholic)與新教(the Protestant)。同時,宗教改革也是一次社會改革運動,它反對羅馬天主教對各國政治、經濟的干涉。這一主張適應了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

發展歷程

希臘化時代與羅馬時代前期相互交融,最終過渡到羅馬時代。

參考來源

  1. 羅馬文化, 豆瓣電影,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