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岩革命紀念館
紅岩革命紀念館 |
中文名稱;紅岩革命紀念館 地理位置;重慶市渝中區紅岩村52號 開工時間;1955年 館名提名;董必武(1959) 主要景點;紅岩魂陳列總館等 所屬國家;中國 所屬城市;重慶市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
紅岩革命紀念館,位於重慶市嘉陵江畔,與紅岩村13 號、曾家岩50 號、桂園、《新華日報》舊址毗鄰,它們都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活動基地,是我黨在國民黨統治區鞏固和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人民群眾進行革命鬥爭的中心。因業績卓著,故設館加以紀念。[1]
2020年2月,為致敬奮鬥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紅岩革命紀念館自恢復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全國所有醫務工作者實行免費參觀政策。
目錄
序言介紹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軍占領廣州、武漢、國民黨政府遷都重慶。作為中共代表的周恩來,以及董必武、林伯渠、吳玉章、葉劍英、王若飛、鄧穎超等同志也相繼抵達,組成了以周恩來同志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南方局。當時的南方局和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都設在紅岩村。1945年,毛澤東同志從延安到重慶與國民党進行談判的43天內,也住在紅岩村13號。因此,當年的紅岩村成了舉世矚目的政治活動中心。
1955年在此籌建紀念館,1958年5月1日對外開放。1959年董必武題寫了館名。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館還管轄曾家岩50號周公館、中山四路64號重慶談判暨《雙十協定》簽字處桂園、民生路240號《新華日報》營業部等多處革命遺址。常年對外開放,年平均觀眾80萬人次以上,黨的三代領導集體的大多數成員都先後參觀該館。
1991年4月16日江澤民總書記參觀紅岩後,題詞"發揚紅岩精神,沿着了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道路奮勇前進!"。 中國歷史性紀念館。為紀念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在國民黨統治區進行的革命活動而建。在重慶市嘉陵江右岸的紅岩村。
1958年建館。占地總面積 74384平方米,建築總面積7351平方米。所屬紀念地有:原中共中央南方局機關、八路軍新四軍重慶辦事處紅岩村13號,中共中央南方局辦公處(俗稱周公館)曾家岩50號,中共代表團駐地中山三路263號,毛澤東在重慶談判期間會見各方面人士和國共兩黨簽署《會談紀要》的中山四路桂園,新華日報館址化龍橋化龍新村76號,新華日報營業部民生路 208號等革命舊址。其中紅岩村13號和曾家岩50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市文物保護單位。館藏文物 922件。
1970年在紅岩村建立一個陳列室,通過中共代表團、南方局的革命文物、文獻資料、歷史圖片500餘件,系統展示1938年10月至1947年 3月期間中國共產黨代表團、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慶的歷史活動、新華日報及中國南部廣大區域內共產黨各級組織的活動。 該館年觀眾在65萬人次以上。 館內現有館藏文物874件,重要歷史資料(含歷史文獻、檔案資料)1500餘份,《新華日報》、《群眾》周刊等當年的報刊20餘種844本(含合訂本和少量影印本),當年新華日報館、三聯書店等報館、書店、出版社出版發行的進步書籍1119冊,歷史圖片2600餘幅。 作為"紅岩精神"發祥地的紅岩紀念館,正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一個現代化的陳列館正在興建中,努力把該館建設成為設施先進、環境幽雅的全國一流水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參觀旅遊勝地。紅岩革命紀念館將以優質的服務,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參觀者,把紅岩精神傳向四面八方。
紅岩革命紀念館於1999年3月動工修建,占地1780平方米,建築面積5300平方米,展廳面積4900平方米。館名"紅岩革命紀念館"幾個大字是1959年由董必武同志親筆題寫的。
館內建設
歷經七個多月的緊張施工,紅岩魂陳列總館展覽製作進入倒計時階段,各項調整布置工作將全面完成。
各個小組正在進行最後的衝刺。筆者在展廳看到,陳列製作人員正在忙碌着圖片資料上牆、雕塑進場等掃尾工作,以求最大限度的突出本次展廳設計製作的亮點和新增點。文物保管人員緊張有序的將各類文物擺放入櫃,一批從香港、美國、加拿大等地搜集來的文物資料將首次與觀眾見面。多媒體前技術人員對每台機器進行測試和調配,後勤物管人員對整個展廳的燈光照明及線路進行完善,陳列內容小組對展廳的陳列圖片及中英文說明進行檢查核對。據悉,展廳對外開放後將採取遊客排隊參觀的形式,每批觀眾限定50人,均由工作人員帶領進入參觀區並在遊客參觀結束後,引導其離開展廳。聯線將印製一批小圖冊在陳列館內出售,圖冊主要介紹紅岩魂圖書及紅岩魂巡展20周年的相關內容。
紅岩魂陳列總館將已正式向社會免費開放。屆時紅岩聯線將舉辦"巡展20周年紀念活動、紅岩魂陳列館開館儀式暨圖書《路在腳下》首發儀式"。紅岩聯線將向部分大學圖書館及各主城圖書館分別贈送《路在腳下》及紅岩魂畫冊,並表彰巡展20周年十佳講解員和十佳管理員。紅岩聯線內部雜也與大家見面。
館內藏品
民革重慶市委"尋根溯源,繼往開來"學習教育活動及捐贈儀式在特園康莊舉行。民革重慶市委夏培度主委向特園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捐贈了"民革中央西南工作指導委員會第一次委員會議"簽到軟緞原件及照片。這件珍貴的歷史文物,是我國多黨合作歷史的一個重要見證,簽到軟緞上的許多同志都是國家及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中央領導人。紅岩聯線主任吳彥來在捐贈儀式上表示,這件珍貴的文物是紅岩聯線正式接管特園以來接受的第一件捐贈物品。代表着國家及社會各界人士對統戰文化、統戰歷史的關心和重視。我們將不辱使命,管理好特園這座全國唯一的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充分發揮好統戰教育基地在全國的示範帶頭作用,以推動統一戰線事業和民主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特園是民革的前身之一--"民聯"的誕生地。捐贈儀式結束後,重慶市政協副主席、民革市委主委夏培度,市委副主委馮文二、楊天怡、楊明副主委,解放前參加"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簡稱民聯)和民革的老同志及黨員100餘人參觀了特園展覽。
在藏品方面,還收藏有美術家朱宣咸作品《紅松圖》(中國畫, 131×66cm, 1988年)等不少珍貴的美術作品。
蘇州連環畫協會會長、知名藏書家姚嘉康,28日向重慶紅岩革命紀念館贈送了上世紀70年代出版的《周恩來在重慶》系列連環畫。姚嘉康收藏連環畫有20多年,其發起成立的蘇州連環畫協會現有近2萬冊連環畫藏品。《周恩來在重慶》系列連環畫共10冊,講述了周總理在重慶工作期間的小故事,是市面上難得一見的珍品。姚嘉康說,他自小喜歡畫畫,又特別崇拜周總理,所以一直很留心收藏周恩來系列的連環畫。此次贈送的系列連環畫都出自於繪畫高手,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之前有很多地方博物館想高價購買,但他覺得只有贈送給重慶紅岩革命紀念館最合適,因為這些書表現的就是周總理在重慶發生的故事。據悉,到目前為止,全國發行的關於周總理題材的連環畫總共不到50種。[2]
主要展覽
走進紅岩紀念館:53個歷史故事再現黨的群眾路線。
2013年9月23日,紅岩革命紀念館展出"紅岩精神與黨的群眾路線"專題展,有關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歷史資料在此次展館內全面展出,專題展分為八個部分,採用了53個真實、鮮活的故事,再現了曾經的歷史情景。
該館正在展出"紅岩精神與黨的群眾路線"專題展,展館用大量鮮活的圖文故事,主要展現了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初期,以周恩來、董必武等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領導南方國民黨統治區廣大共產黨人和黨外仁人志士,在爭取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的鬥爭實踐中,培育和形成了偉大的紅岩精神。南方局創造性地踐行馬列主義群眾觀點。為豐富和發展黨的群眾路線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專題展覽中,運用了五代領導人對黨的群眾路線精闢的論述,展示出中共中央對黨的群眾路線這條精神主線,貫穿始終。
展覽分為《嚴格整風,贏得群眾》、《堅守宗旨,情系群眾》、《輿論宣傳,感召群眾》、《三勤三化,深入群眾》、《海納百川,凝聚群眾》、《堅定信念,鼓舞群眾》、《清廉自律,取信群眾》和《以史為鑑警鐘長鳴》八個部分,53個生動鮮活的小故事。
"紅岩的小公共汽車"的故事吸引了記者的目光,抗戰時期的重慶交通極不方便。周恩來有一輛由國民政府專門配備給他使用的雪佛萊小轎車,進城辦事時,他總要帶上進城辦事的同志。辦事處同志有急事出行,也總是使用這部車。這部車還承擔着接送外來人員上下山的任務,由此大家親切地稱這輛車為"紅岩的小公共汽車"。
紅岩精神
紅岩內涵
紅岩精神包含救亡圖存的愛國精神、不畏艱險的奮鬥精神、同舟共濟的團結精神、勇於犧牲的奉獻精神、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執着的追求、高尚的共產主義品德情操、艱苦奮鬥吃苦耐勞的革命樂觀主義的精神、出污泥而不染的崇高的人格。簡單地來說,可以概括為八個字:愛國、團結、奮鬥、奉獻。它集中展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精神風貌。 紅岩精神形成於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國民黨反動統治中心重慶。在風雨飄搖的歲月里,一大批中國共產黨員和革命志士,為了實現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力促抗日統一戰線的鞏固和發展,在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南方局的領導下,堅持抗戰、團結、進步,反對投降、倒退、分裂,與國民黨頑固派展開了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他們在極其險惡的鬥爭環境中,在特殊的戰場上,深懷民族大義,高舉愛國主義偉大旗幟,不顧個人安危,不怕流血犧牲、出生入死,以實際行動捍衛業已形成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紅岩精神的實質,是無產階級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生動體現,是無產階級革命家崇高理想、堅定信念、高尚情操和優秀品格的集中反映,是在特定的鬥爭環境中表現出來的共產主義精神。紅岩精神曾推動中國的民族民主運動走向全國勝利,新中國建立後,仍然是鼓舞全國人民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宏偉事業而奮鬥的巨大精神力量。
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 ↑ 紅色記憶 I 紅岩革命紀念館 , 搜狐 2017-05-13
- ↑ 紅岩有幸留英傑,中流砥柱尚有人 , 人民網 . 201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