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的歷史可追溯到1907清宣統帝的老師陳寶琛創建的福建優級師範學堂的國文系科,是全國較早創辦的中文系學科之一。建國以後,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福建協和大學、福建省立師範專科學校、福建學院等單位經過調整合併,於1953年成立福建師範學院,保留發展了中文系,1972年改為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 2000年5月,在原中文系的基礎上組建成立文學院,增設傳播學系。2004年10月,在傳播學系的基礎上,獨立成立傳播學院。文學院人才濟濟,師資雄厚。
目錄
學科專業
目前,學院擁有中國語言文學、戲劇與影視學2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和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持續保持省內高校同類系科的龍頭地位,處於全國中文學科的先進行列,在2017年教育部全國高校學科評估中,中國語言文學進入全國同類學科的前20%,入選B+檔,位居全省高校中文學科第一名,已被省政府列為「雙一流建設」的高峰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是國家重點學科。戲劇與影視學入選福建省高原學科。2019年漢語言文學專業通過教育部師範專業第二級認證。2020年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教學科研成果
學院學科支撐平台完備,教學科研成果豐碩。擁有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國家文科基地、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級高校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國家文秘師資培訓基地、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中央與地方高校共建實驗室各1個,省社科研究基地、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省高校特色新型高端智庫、省高校創新團隊各1個,省級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3個;近6年來,承擔相關國家級重大、重點等項目56項,獲教育部、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和優秀教學成果獎近60項(其中一等獎16項)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中國語文》《文學遺產》《新華文摘》等國家一級刊物發表論文50多篇;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項,國家精品課程4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3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門,省級在線開放課程12門,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省級教學團隊1支,校級創新團隊2支。已形成完整的「學士—碩士—博士」人才培養體系。
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授27人(博導20人),副教授39人,講師33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92人。近年來,師資隊伍持續優化,現有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中組部「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暨全國文化名家3人,人社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暨「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8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文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社科基金語言學科和中國文學學科評審組審專家各1人,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選2人,福建省優秀專家2人,省高校領軍人才4人,省「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4人,省「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4人,省優秀青年社會科學專家7人,省級教學名師4人,省文化名家2人。
專業特色
學院本科專業特色鮮明。現有漢語言文學、秘書學、文化產業管理等本科專業。其中漢語言文學專業分為漢語言文學(國家人才培養基地)和漢語言文學(教師教育)、漢語言文學(非師範)三個專業方向,她和秘書學專業[2]同屬於中國語言文學類,實行大類招生。文化產業管理從2014年起招收閩台聯合項目學生,通過與台灣淡江大學合作,實行「3+1」的培養模式,聯合培養文化產業管理人才。截止到2019年,已先後培養出陳曉明、謝有順等四十餘位專家、教授和七十餘位省級作家協會會員。
對外交流
學院對外交流十分活躍。近年來,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致力於開展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充分利用閩台地緣相近、文緣相承的區位優勢,通過包括兩岸教材合編、學術合作、期刊合辦、青年合聚、學科合力的「五合工程」,先行先試,逐步形成兩岸文教交流合作的特色和品牌,促進兩岸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心靈契合,在海內外引起熱烈反響。
視頻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豆丁網,2017-02-07
- ↑ 大學專業解讀:秘書學專業,搜狐,2019-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