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

 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

來自 中國科技網 的圖片

所屬地區 :中國西北,新疆

地理位置 :新疆北部

面積 :11.2 km²

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於1992年12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設立,2000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國 家級開發區,規劃面積11.2平方公里。2006年4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設立北工業園區,石河子師市黨委委託由開發區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規劃面積31.2平方公里。2010年2月,八師石河子師市黨委規劃並成立化工新材料產業園,規劃面積為20.3平方公里。目前,石河子開發區管轄面積為62.7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間,根據中央推進新疆跨越式發展政策和石河子市發展總體規劃,已將北工業園區、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及兩個園區之間的土地申報為國 家級開發區,使擴區後的開發區規劃面積達到100.56平方公里。

目錄

產業布局

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開發區着力實施優勢資源轉換和外向帶動戰略,確定了「以投資者為中心、以新疆市場為導向、以新疆優勢資源為依託」的招商引資工作思路和「以投資者為中心,以專業服務育商,以誠信服務聚商,樹立開發區優質服務品牌」的招商引資競爭策略,促進了開發區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截至2010年6月,開發區註冊企業692家,其中外資企業24家。升格國 家級開發區10年來,開發區累計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額240億元,有江蘇大全、湖南曾氏企業、台灣頂新集團、旺旺集團,內蒙古伊利集團,江蘇華芳集團、雨潤集團、宏遠電子有限公司、浙江娃哈哈集團、雄峰集團、弘生集團、五洲星集團、合盛集團、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貴州貴航集團、天津金橋集團、河北今麥郎食品有限公司、廣東華興玻璃製品有限公司、山東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如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沙特阿吉蘭兄弟有限公司、印尼嘉禾紡織有限公司等一批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投資。石河子開發區已成為新疆重要的棉紡織、綠色食品、現代農業裝備和化工產業基地,產業聚集效應凸現,初步形成化工、棉紡織、綠色食品、現代農業裝備和新型能源等五大支柱產業集群,已成為中國向西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新疆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的加工製造基地,是中外知名企業在新疆投資最集中、環境最 佳和回報率最 高的區域。

2010年,石河子開發區完成生產總值75.57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54.3億元,實現稅收11.5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2.4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5.7億元。石河子開發區已進入「大開放、大建設、大發展」的新時期和新階段,發展機遇空前,投資空間巨大,我們以誠摯的熱情歡迎國內外投資者前來考察、投資!

「十五」計劃實施5年來,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不斷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以招商和服務兩大體系的創新為動力,以墾區和周邊地區農產品及礦產資源為依託,搶抓機遇,使開發區步入到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

(一)綜合經濟實力迅速增強

到2005年,開發區實現生產總值20.5億元,年均增速46.6%,完成「十五」預期目標的152.5%。累計實現生產總值58.6億元,是「九五」時期的7.3倍,超額52%完成了「十五」規劃目標,為「十五」劃了一個圓滿的句號。累計完成稅收5.8億元,是「九五」時期的3.2倍,年均遞增37.8%;累計完成固定資產[1]投資57.2億元,是「九五」時期的4.8倍,其中生產性投資43.4億元,是「九五」期間的5.1倍;累計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62.3億元,是「九五」時期的7倍,年均遞增46%;累計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5.3億美元,是「九五」時期的17倍。到「十五」末,開發區實現就業崗位2.5萬個,比「九五」末新增1.6萬個。已建成投產的工業項目已形成加工能力70多億元。「十五」期間,開發區建設實施了108個項目,交付使用的86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7億元。

(二)輻射帶動效應開始顯現

開發區在經濟發展、產業拓展、體制創新等領域的積極探索和實踐,充分發揮了改革「試驗田」的作用。2000年,開發區的生產總值相當於師市生產總值的6.5%,其中工業增加值占師市的13.6%。經過5年的發展,2005年,以上兩項指標占師市的比重提高到26.1%和70%,開發區已成為帶動師市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和「加速器」。以龍頭企業為主體的一大批項目的建設,帶動了師市農業產業化的快速發展和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以畜牧業為例。2000年,師市奶牛存欄頭數僅1.2萬頭,隨着兵地天元、旺旺集團乳製品項目的建設,師市優質奶牛存欄頭數達到2005年的3.8萬頭,肉牛養殖基地已形成規模。發展畜牧業已成為墾區及周邊縣市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工和農牧民收入,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

(三)招商引資取得重大突破

「十五」期間,開發區招商引資到位資金62.3億元。共累計引進項目65個。在引進的項目中,投資總額1000萬元以上40個,占項目總數的61.5%;5000萬元以上18個,占項目總數的28%;1億元以上12個,占項目總數的18%。先後引進了康師傅、娃哈哈、雨潤、旺旺、弘生、雄峰等一批大企業。石河子開發區已成為疆內知名企業的聚集區和利用外資的高增長區。在引進的項目中,獲得國家認可的知名企業和著名商標企業6個,省級知名企業和著名商標企業10個。

(四)產業集群效應逐步顯現

根據新疆產業發展格局和自身的優勢,黨工委確定了「十五」期間做大做強的紡織、食品、現代農用裝備和化工四大支柱產業。經過5年的發展,上述產業規模效應初步形成。紡織產業已有5家企業,紡錠規模從2000年的3萬錠提高到目前的14萬錠,預計到2009年紡錠規模將達到100萬錠,寬幅無梭織機將達到2000台,西部輕紡城的框架已開始顯現;食品行業已有10家企業,已達到80萬噸的生產、加工能力;在現代農用裝備產業中天業的節水灌溉器材已形成600萬畝的供應能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裝備技術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平的采棉機也已具備批量生產的能力。以天業化工園區為標誌的化工產業發展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已形成26萬噸PVC的生產能力,天業集團被國務院確定為新疆唯 一的循環經濟試點企業。同時,開發區的第三產業也取得了新的發展,一批商業、飲食、物流、中介等服務企業開始運營。

(五)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加強

到2005年,開發區企業申報專利25項,已被授權12項。其中,石河子天星電器有限公司專業從事電器開關研究、開發和生產,成立了研究所,並與西安交大、中國農大和成都電子科技大學開展合作,今年申報專利7項,已被受權5項;由內地客商、專利發明人、歸國博士組建的奇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000萬元,組建了專業研究所,完成了脫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的中間試驗。產品主要用於臨床醫學上的幹細胞和心腦血管修復,以及醫學診斷上的DNA鑑定,開發前景極為廣闊,也填補了新疆空白。

(六)綜合投資環境不斷優化

開發區的法制環境不斷健全,經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批准,頒布施行了《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條例》,以地方性法規的形式,明確了開發區的職能、權限和相關政策。以「審批一表制、收費一卡制、公文處理一網制、服務承諾一書制」的新型服務體系整合工作也已基本完成,以「誠信做人、用心做事」的開發區精神為主線,培育團隊[2]文化,形成了親商、富商、惠商的工作機制。

(七)吸納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才

從培育人、造就人、發展人的原則出發,在推行用人機制創新的基礎上,開發區黨工委積極為各類人才發展提供平台,創造條件。目前,開發區機關有本科學歷的53人,大專學歷的21人,具有國家認可各類專業技術職稱的有8人。開發區內大中專就業人數達到1.3萬人,其中大專以上9800人,本科以上3100人,碩士研究生66人,博士研究生2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