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評劇舞台藝術(劇照)原圖鏈接來自 人民政協網 的圖片

百歲掛帥》,又名:《十二寡婦征西》,故事源出:民間傳說。明萬曆刊本《楊家將世代忠勇演義志傳》。

目錄

劇目介紹

評劇《百歲掛帥》劇情介紹:

宋仁宗時。、西夏王進犯三關,楊宗保抗敵,追入葫蘆島,中箭身亡。孟懷允、焦廷貴回京報信。楊府中正為慶祝楊宗保五十壽辰排筵。柴郡主、穆桂英聞報深為驚痛,又恐佘太君已百歲高齡經受不起,多方掩飾。不久即為太君察覺,問明實情,力抑悲痛;命焦、孟奏稟仁宗。朝臣王輝主和,寇準主戰,並勸仁宗親赴楊府弔祭。佘太君百歲掛帥率穆桂英與各位夫人岀征,柴郡主懷願楊文廣隨征,太君乃命桂英母子比武,堅其信心,全家出戰,打敗王文。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百歲掛帥 相關視頻

張桂霞評劇《百歲掛帥》為孫兒五十大壽
中國戲曲角色之男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