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電子胃鏡
原圖鏈接

電子胃鏡也叫電子內窺鏡,主要由內鏡(endoscopy)、電視信息系統(video information system center)和電視監視器(television monitor)三個主要部分組成。還配備一些輔助裝置,如錄像機、照相機、吸引器以及用來輸入各種信息的鍵盤和診斷治療所用的各種處置器具等。是一種可插入人體胃腔內對胃腸疾病進行直接觀察、診斷、治療的醫用電子光學儀器。主要由物鏡系統、像陣面光電傳感器、A/D轉換集成模塊組成。將胃腔內的物體通過微小的物鏡系統成像到像陣面光電傳感器上,然後將接收到的圖像信號傳送到圖像處理系統,最後在監視器上輸出處理後的圖像 。電子胃鏡可獲得高清晰度的圖像,通過計算機可以進行各種圖像處理,進行三維顯像、測定粘膜血流、粘膜局部血色素含量及局部溫度等。電子胃鏡檢查是公認的診斷食管、胃和十二指腸疾病最可靠的方法,世界衛生組織將電子胃鏡作為消化道疾病診斷的金標準。

目錄

發展

  • 歷經兩個世紀,消化內鏡經歷了早期硬式內鏡——半可屈式內鏡—纖維內鏡—電子內鏡—膠囊內鏡的發展過程。
  • 1806年,德國法蘭克福的Bozzini製造了一種以蠟燭為光源和一系列鏡片組成的器具,用於觀察動物的膀胱和直腸內部結構,雖未用於人體,但其開啟了硬管式內鏡發展的時代,他也因此被譽為內窺鏡的發明人。
  • 1879年柏林泌尿外科醫生Nitze研製出了第一個含有光學系統的內窺鏡,其前端含有一個稜鏡,當時該內窺鏡僅被用於泌尿系統,即被用作膀胱鏡。幾年後,第一個適用於臨床的胃鏡誕生,它是一種硬管式胃窺鏡,由3根管子呈同心圓狀設置,中心管為光學結構,第二層管腔內裝上鉑絲圈制的燈泡和水冷結構,外層壁上刻有刻度反應進鏡深度。
  • 1932年,德國人Schindler與器械製作師Georg Wolf合作研製出第一個半可屈式胃鏡,命名為Wolf-Schindler式胃鏡。
  • 1950年日本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胃內照相機,被視為軟式胃鏡的雛形。
  • 1957年,Hirschowitz帶領他的研究團隊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用於檢查胃和十二指腸的光導纖維內鏡。
  • 1983年美國Welch Allyn公司成功研製並應用微型圖像傳感器(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代替了內鏡的光導纖維成像術,宣告了電子內鏡的誕生。
  • 2001年,以色列Given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將研製出的新型膠囊內鏡——M2A膠囊內鏡應用於臨床,為消化道疾病的診斷帶來了革命性的突破,2002年進入中國。[1]


成像原理

電子胃鏡與設備連接利用電視信息中心所發出的光,經內鏡內的導光纖維將光導入受檢體腔內,鏡身前端裝備的微型圖像傳感器(CCD)接受到體腔內粘膜面反射來的光,將這些發射來的光轉換成電信號,通過導線將信號輸送到電視信息中心,再經過電視信息中心將這些電信號經過貯存和處理,最後傳輸到電視監視器中,並在屏幕上顯示出受檢臟器的彩色粘膜圖像。高像素CCD的採用使電子胃鏡畫面更加完美清晰,並可以及時發現和治療原來難以發現和確診的早期微小病變 。

適應症

  • 有上腹不等消化道症狀,疑是上消化道病變。
  • 失血原因不明,特別是上消化道出血,可行急診胃鏡檢查。
  • 對X線鋇餐檢查不能確診或疑有病變者。
  • 需隨診觀察及治療後複查的病變,如潰瘍、萎縮性胃炎、胃及食管的癌前病變。
  • 對人群尤其是胃癌高發人群的普查。
  • 需進行胃鏡下治療者,包括異物取出、止血、病變的內鏡下切除等。[2]

禁忌症

  • 嚴重的心臟病患者,如嚴重心律紊亂、心肌梗死、重度心力衰竭。
  • 嚴重肺部疾病患者,如哮喘、呼吸衰竭。
  • 精神失常不能合作者。
  • 急重症咽喉部疾患、腐蝕性食管炎、胃炎急性期患者。
  • 食管、胃、十二指腸穿孔的急性患者。
  • 嚴重出血傾向,血紅蛋白低於50g/L或PT延長超過1.5秒以上。

注意事項

  • 做胃鏡檢查前至少8小時不得進食,進水。
  • 檢查過程,先換上寬鬆衣物,采左側臥姿,雙腿微曲。
  • 當醫師在做診斷時,不要做吞咽動作,而應改由鼻子吸氣,口中緩緩吐氣,以便檢查順利完成。
  • 未行胃黏膜活檢者,檢查後禁水1小時,2小時後方可進食。
  • 胃黏膜活檢者,術後4小時方可進食流質或半流質,以防止粗糙食物或刺激性食物引起活檢處出血。
  • 胃潰瘍伴出血的病人,經過止血治療及胃黏膜活檢後要求禁食4~6小時,然後進流質或半流質。儘早進行抗潰瘍治療,最好能住院治療。http://www.viptijian.com/zhishi/20160704245544.htmlhttp://www.xxxx.html 胃鏡檢查是什麼過程 有那些禁忌症?,中康體檢網 2016-07-04

] </ref>

  • 胃鏡活檢後或行胃息肉摘除後,要注意觀察大便的顏色,如為柏油樣便則提示出血,應及時到醫院複診。如突然劇烈腹痛伴板狀腹、肌緊張,常提示胃穿孔導致腹膜炎,應及時返院。

應用優點

  • 操作簡單、靈活、方便。
  • 病人不適感降到了最低程度。
  • 創傷小,術後臟器功能恢復迅速,疼痛輕微
  • 大大提高了診斷能力,達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最終目的。
  • 檢查是在監視器屏幕上觀察圖像,可以供更多人員共同觀察學習進行病例討論,也便於患者本人直接參與觀察,這對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提高患者的檢查興趣和信心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 檢查過程進行錄像、照相,為今後的教學、科研提供真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
  • 是功能最全、最有開發前景的臨床內腔鏡檢查設備。除了電子技術的應用使圖像更加清晰、逼真外,CCD的開發潛力很大,可達50萬像素,據資料可知最高可達200萬像素,它的圖像分辨力將會提高很多倍。
  • 利用電視信息中心調整紅、藍、綠,調整不同顏色去觀察不同的組織結構,從而達到各種組織結構的最佳分辨能力。目前電子內鏡除了能觀察到胃粘膜的最小解剖單位(胃小區、胃小溝)外,還可以觀察到粘膜的腸上皮化生的絨毛狀改變、潰瘍周圍的再生上皮、新生血管、粘膜下血管等顯微鏡下組織結構,因此,它對觀察和診斷疾病的能力已達到了一個顛峰。
  • 人們把圖像分析技術用於電子內鏡檢查,可以得到胃的血流圖,可以對病變進行定量分析,可以進行溫度測定,還可以將超聲探頭裝在內鏡前端進行腔內超聲探察。還可以利用通信線路將電子內鏡圖像傳至遠方,進行臨床疾病的會診。

視頻

胃鏡檢查視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