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会议)原图链接来自 中国科学院 的图片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实验室上世纪70年代即率先在国内开展有毒化学污染物的相关研究和环境监测标准方法体系的建设,在环境分析方法与仪器设备研制、污染分布与演化趋势、污染物形态与环境化学行为以及生态毒理效应等方面完成了大量基础性的系统研究,在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的奠基性贡献,为我国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的环境管理及污染控制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实验室2004年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1]论证,2005年开始建设,2007年正式通过验收。

目录

研究领域

实验室以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PTS)的分析方法、环境化学行为及其生态毒理效应为主要研究方向。发展目标是:1)立足国际前沿,在环境化学与毒理学研究的某些关键领域取得原创性成果;2)在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环境安全相关的研究领域服务于国家目标,为污染控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培养造就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研究高水平人才。

学术团队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5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8人,研究员18人,外籍科研人员2人。所有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2]的占人员总数的83%。实验室流动人员130人,包括在读博士研究生70人,硕士研究生41人,客座人员19人。

科研平台

实验室具备了国际水平的化学、生物仪器设备平台和国内首个环境样品库,其中“二恶英实验室”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分析示范实验室”(Pilot Laboratory),并通过国家计量认证。

视频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关视频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旭:城市污水资源可持续管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