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朗
王建朗[1]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历史系。江苏姜埝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史学会秘书长、中国抗日战争学会副会长。作为访问学者,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日本庆应大学、岛根大学、中央大学及香港大学等海外高校从事学术交流活动;作为中国史学会秘书长及近代史研究所领导曾次出访澳大利亚、荷兰、韩国、匈牙利、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王建朗 | |
---|---|
出生 |
1956年11月15日 江苏姜埝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历史学家 |
知名于 | 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日本庆应大学、岛根大学、中央大学及香港大学等海外高校从事学术交流活动;作为中国史学会秘书长及近代史研究所领导曾次出访澳大利亚、荷兰、韩国、匈牙利、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
知名作品 |
《大国之路的起点: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革命与改良:辛亥答案的再思考》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 |
目录
简历
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研究生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199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至今。 1999年被评为研究员。专业研究方向为近代中外关系史。 2009年评为二级研究员。 2013年11月不再担任[2]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职务。、 任免信息 2016年12月23日电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推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领导成员,当选为理事。
任免信息
2016年12月23日电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推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领导成员,当选为理事。
研究方向
为近代中外关系史,学术专长为中华民国外交史研究。已出版的主要学术著作有:1、《中国复兴枢纽》(合著),北京出版社,1995;2、《抗战初期的远东国际关系》,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6;3、《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4、《中华民国史·外交志》(合著),四川出版集团,2006;5、《中国近代通史》第9卷《抗日战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自1985-2012年以来,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等期刊发表有关近代中外关系史、中华民国外交史内容的论文5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其中,《二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外交综论》、《新中国成立初年英国关于中国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的政策演变》、《衰落期的炮舰与外交-"紫石英"号事件中一些问题的再探讨》等,分获第三届(2000年)、第四届(2002年)、第五届(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学术专著
1、《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合著),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2、《中国复兴枢纽》(合著),北京出版社,1995
3、《抗战初期的远东国际关系》,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6
4、《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5、《中华民国史·外交志》(合著),四川出版集团,2006
6、《中国近代通史》第9卷(合著),江苏凤凰出版集团,2007
7、《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外交战略与对外政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学术论文
1、《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军事战略述评》,《复旦大学学报》,1985第4期
2、《中国驻印军与缅北反攻战》,《军事历史研究》,1986第1期
3、《1942-1944年间美国对华军事战略的演变》,《中美关系史论文集》Ⅱ,重庆出版社,1988
4、《陶德曼调停中一些问题的再探讨》,《中共党史研究》,1989第4期
5、《抗战时期中外关系概论》,《民国史与民国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档案出版社,1988
6、《失败的外交记录──抗战初期日本外交综述》,《近代史研究》,1992第1期,
7、《艰难的起步:1938年美国对华政策透视》,《抗日战争研究》,1992第2期
8、《史迪威、中国通与中国的内政改革》,《史迪威将军与中国》,重庆出版社,1992
9、《二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外交综论》,《历史研究》,1995第4期
10、《破灭的改革之梦:司徒雷登与危机中的国民政府》,《美国研究》,1996第2期
11、《太平洋会议是怎么回事──关于"远东慕尼黑"的考察之一》,《抗日战争研究》,1996第3期
12、《1941年美日谈判美方草案中有无停止援华条款》,《近代史研究》,1997第3期
13、《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历史研究》,1997第5期
14、《试析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英美对日妥协倾向──关于"远东慕尼黑"的考察之二》, 《抗日战争研究》,1998第1期
15、《卢沟桥事件后国民政府的战和决策》,《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5期
16、《抗日战争时期中外关系研究述评》,《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第3期
17、《50年来的中外关系史研究》,《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5期
18、《新中国成立初年英国关于中国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的政策演变》,《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19、《北京政府修约运动简论──兼述顾维钧等新一代外交家的崛起》,《顾维钧与中国外交》,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0、《台湾法律地位的扭曲──英国对台政策及与美国的分歧》,《近代史研究》,2001第1期
21、《衰落期的炮舰与外交:紫石英事件中一些问题的再探讨》,《近代史研究》,2001第4期
22、《近代中外关系研究的新视野》,《抗日战争研究》,2002第2期
23、《日本与国民政府的"革命外交"》,《历史研究》,2002第4期
24、《英美战时废约政策之异同与协调》,《抗日战争研究》,2003第3期
25、《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6、《浅议抗战时期民主进程中的几个问题》,《史学月刊》,2004第1期
27、《尘封下的真相:解读蒋介石亲自修改的一组对日议和文件》,《抗日战争研究》,2004第2期
28、《欧洲变局与国民政府的因应》,《历史研究》,2004第4期
29、《北京政府参战问题再考察》,《近代史研究》,2005第4期
30、《抗战与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变迁及角色转变》,《史学月刊》,2005第8期
31、 《大国背后的辛酸--再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谈判》,载《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08
32、《从蒋介石日记看抗战后期的中英美关系》,《民国档案》,2008年第4期
33.、《大国意识与大国作为--论抗战后期的中国国际角色定位与外交努力》,《历史研究》,2008年第6期。
34.、《信任的流失:从蒋介石日记看抗战后期的中美关系》,《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3期
35.、《试论抗战后期的新疆内向:基于〈蒋介石日记〉的再探讨》,《晋阳学刊》,2011年第1期
36、《远看民国》(笔谈),《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1期
37.《钓鱼岛三题》,《抗日战争研究》,2013年第2期
38.《2009-2011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3期。
39.《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版图构想的演变》,《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的形塑》论文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编印,2013年版
40. 《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6期
41. The return of Xinjiang to Chinese central control during the late period of the Sino–Japanese War: a reappraisal based on Chiang Kai-shek's Diary,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No.2, 2010
文章
1.《大国之路的起点: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光明日报,2010年8月31日。
2.《革命与改良:辛亥答案的再思考》,光明日报2011年10月28日
3.《钓鱼岛是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人民日报,2013年5月23日
翻译
1、《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中华民国》(合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修订再版。
2、《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4、《清末教案·美国外交文件选译》(主校),中华书局,2000
学术普及读物
《中日关系史话》,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
资料集
《抗战时期的外交》(合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
视频
王建朗:抗战时期的中国外交沧桑八年——从苦撑待变到擘画新局【@老太太抹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