獾
獾,又叫狗獾(学名:Meles meles)是鼬科、狗獾属的动物。狗獾在鼬科中体形较大,肥壮,颈部粗短,四肢短健,尾短,体背褐色与白色或乳黄色混杂,四肢内侧黑棕色或淡棕色。
獾 又叫狗獾(外文名称 badger;brock) | |
---|---|
知名于 | 狗獾一般在春、秋两季活动,性情凶猛,冬眠,挖洞而居,杂食性,每年繁殖一次,每胎2-5仔,栖息环境比较广泛,如森林、灌丛、田野、湖泊等各种生境,分布于亚欧大陆大多数地区。 |
狗獾一般在春、秋两季活动,性情凶猛,冬眠,挖洞而居,杂食性,每年繁殖一次,每胎2-5仔,栖息环境比较广泛,如森林、灌丛、田野、湖泊等各种生境,分布于亚欧大陆大多数地区。
狗獾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目录
基本信息
拉丁学名 | Melesmeles | 亚科 | 鼬亚科 |
界 | 动物界 | 属 | 獾属 |
门 | 脊索动物门 | 种 | 獾 |
亚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亚种 | 14个 |
纲 | 哺乳纲 | 分布区域 | 分布欧洲和亚洲大部分地区 |
亚纲 | 真兽亚纲 | 中文名称 | 獾 |
目 | 食肉目 | 外文名称 | badger;brock |
亚目 | 犬形亚目 | 命名时间 | Linnaeus,1758 |
科 | 鼬科 |
扩展阅读
本草纲目-獾
「释名」狗獾(音欢)、天狗。 时珍曰∶獾又作 ,亦状其肥钝之貌。蜀人呼为天狗。
「集解」汪颖曰∶狗獾,处处山野有之,穴土而居。形如家狗,而脚短,食果实。有数 种相似。其肉味甚甘美,皮可为裘。 狗獾似小狗而肥,尖喙矮足,短尾深毛,褐色。皮可为裘领。亦食虫蚁瓜果 面有海獾皮,可供衣裘,亦此类也。
肉
「气味」甘、酸,平,无毒。
「主治」补中益气,宜人(汪颖)。小儿疳瘦,杀蛔虫,宜啖之(苏颂)。功与 同 (时珍)。
形态特征
狗獾在鼬科中是体形较大的种类,体重约5-10kg,大者达15kg,体长在500-700mm之间,体形肥壮,吻鼻长,鼻端粗钝,具软骨质的鼻垫,鼻垫与上唇之间被毛,耳壳短圆,眼小。颈部粗短,四肢短健,前后足的趾均具粗而长的黑棕色爪,前足的爪比后足的爪长,尾短。肛门附近具腺囊,能分泌臭液。
狗獾体背褐色与白色或乳黄色混杂,从头顶至尾部遍被以粗硬的针毛,背部针毛基部3/4为灰白色或白色,中段为黑褐色或淡黑褐色,毛尖白色或乳黄色。体侧针毛黑褐色部分显然减少,而白色或乳黄色毛尖逐渐增多,有的个体针毛黑褐色逐渐消失,几乎呈现乳白色。 绒毛白色或灰白色。头部针毛较短,约为体背针毛长度的1/4。在颜面两侧从口角经耳基到头后各有一条白色或乳黄色纵纹,中间一条从吻部到额部,在3条纵纹中有2条黑褐色纵纹相间,从吻部两侧向后延伸,穿过眼部到头后与颈背部深色区相连。耳背及后缘黑褐色,耳上缘白色或乳黄色,耳内缘乳黄色。从下颌直至尾基及四肢内侧黑棕色或淡棕色。尾背与体背同色,但白色或乳黄色毛尖略有增加。
狗獾头骨颅形窄长而高。矢状嵴发达,前端在额骨接缝处分叉向两侧延伸。人字嵴显著,与矢状嵴的汇合处超出枕大孔的位置。眶后突与上颌臼齿的后缘在同一水平,颧弓粗壮,腭骨向后延伸到关节窝水平之前,翼骨钩状突呈一细棒状超过关节窝几乎与听泡相连。听泡扁平呈三角形,听道短。 下颔骨底缘较平直,关节窝与齿列几乎在同一直线。
狗獾的齿式=34。上门齿略呈弧状排列,犬齿圆锥状,前臼齿3枚,裂齿呈三角形,后内缘中央有一个低的齿尖,内侧顶端有2个小齿尖。第一臼齿宽大呈矩形,外缘短于内缘,外侧有发达的前尖和后尖,内侧有一个后小突,组成齿的后外角,中央由3个小齿尖构成一纵走的低嵴,内缘与低嵴间为一深槽。下颌犬齿长而向外斜,齿冠向后弯曲,裂齿长度超过宽度的三倍,有发达的下原尖、下前尖和下后尖,但其中下后尖不与下原尖在同一线上,而位于后内侧,后缘凹陷如盆状,边缘由2个外尖和3个内尖构成,第二臼齿较小,圆形。
栖息环境
狗獾栖息于森林中或山坡灌丛、田野、坟地、沙丘草丛及湖泊、河溪旁边等各种生境中。
生活习性
狗獾活动以春、秋两季最盛,一般以夜间8-9时后开始,至拂晓4时左右回洞。出洞时头慢慢试伸出洞,四方窥视,若无音迹,则缓缓而出,在田野中行走甚速,它在回洞之际,行走较慢,进洞前,先在洞口略为憩息,并使头爪清洁后方入洞。在出洞后,若发现音迹,就暂不回原洞,而搬至临时洞穴居住。活动范围小而固定,约4-6里左右,往返都沿一定路径。
狗獾有冬眠习性,挖洞而居,洞道长达几米至十余米不等,其间支道纵横。冬洞复杂,是多年居住的洞穴,每年整修挖掘而成,有2-3个进出口,内有主道、侧道及盲端,主道四壁光滑整齐,无杂物及粪便,末端以干草、树枝、树叶筑窝。春、秋季节在农田附近的土岗和灌丛处筑临时洞穴,白天入洞休息,夜间出来寻食,这类洞穴短而直,洞道粗糙,窝小,草垫薄,仅一个出口。窝距洞口约3-5m,直径为40-60cm,有狗獾居住的洞穴,洞口光滑,泥土疏松,其上留有足迹,松土延伸远达20m左右,在松土尽端的两侧有卵圆形粪坑。
狗獾性情凶猛,但不主动攻击家畜和人,当被人或猎犬紧逼时,常发出短促的“哺、哺”声,同时能挺起前半身以锐利的爪和犬齿回击。
狗獾杂食性,以植物的根、茎、果实和蛙、蚯蚓、小鱼、沙蜥、昆虫(幼虫及蛹)和小型哺乳类等为食,在草原地带喜食狼吃剩的食物,在作物播种期和成熟期为害刚播下的种子和即将成熟的玉米、花生、马铃薯、白薯、豆类及瓜类等。[1]
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奥地利、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中国、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摩尔多瓦、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乌克兰、英国。
中国从内蒙、东北、华北直至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湖北、陕西、贵州和甘肃等省均有分布。
繁殖方式
狗獾每年繁殖一次,9-10月雌雄互相追逐,进行交配,次年4-5月间产仔,每胎2-5仔,幼仔一个月后睁眼,6-7月份幼兽跟随母兽活动和觅食,秋季仔獾离开母兽营独立生活,三年后性成熟。雌兽乳头3对,前一对接近胸部,每对乳头相距75mm,内充满乳汁。幼兽除头部白色外,周身均被灰白色绒毛,而背部及四肢稍黑,常发出“叽、叽"的叫声。
亚种分化
序号 | 中文名 | 学名 | 命名人及年代 |
---|---|---|---|
1 | 狗獾克利特岛亚种 | Meles meles arcalus | Miller, 1907 |
2 | 狗獾伊朗亚种 | Meles meles canescens | Blanford, 1875 |
3 | 狗獾高加索亚种 | Meles meles heptneri | Ognev, 1931 |
4 | 狗獾西班牙亚种 | Meles meles marianensis | Graells, 1897 |
5 | 狗獾指名亚种 | Meles meles meles | Linnaeus,1758 |
6 | 狗獾挪威亚种 | Meles meles milleri | Baryshnikov, Puzachenko and Abramov, 2003 |
7 | 狗獾罗得岛亚种 | Meles meles rhodius | Festa, 1914 |
8 | 狗獾费尔干纳亚种 | Meles meles severzovi | Heptner, 1940 |
9 | 狗獾西藏亚种 | Meles meles leucurus | Hodgson,1847 |
10 | 狗獾东北亚种 | Meles meles amurensis | Schrenk,1858 |
11 | 狗獾北方亚种 | Meles meles leptorynchus | Milne-Edwards, 1867 |
12 | 狗獾北疆亚种 | Meles meles tianschanensis | Hoyningen-Huene,1910 |
13 | 狗獾华南亚种 | Meles meles chinensis | Gray,1868 |
14 | 狗獾南疆亚种 | Meles meles blanfordi | Matschie,1907[2] |
种群现状
种群分布不零散。该种在俄罗斯很常见、1999年记录有30000个体。2006年调查显示,欧洲的该种种群密度与前几十年相比有所增加,在芬兰分布在北部边界附近,密度较低,约为2-2.5只/10 km²。其总体数量趋于稳定。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物种价值
狗獾是主要的毛皮兽之一。狗獾和猪獾的毛皮,商品名统称獾皮。以冬天的毛皮质量最佳,毛被丰厚,绒长绸密。獾皮可制裘皮袄、褥垫和衣领等。拔下的针毛,柔韧耐磨,可制毛刷和高级毛笔等。
生态学家警告日本或出现獾杀戮危机
在日本九州岛,农民经常会诱捕并且刺死在当地被视为有害动物的獾。不过,生态学家表示,这一做法正在失去控制。在九州岛鹿儿岛县,被杀死的獾数量从几百只飙升至去年的4000多只,而这可能导致獾的种群崩溃。“如果杀戮以这样的速度继续下去,日本獾可能会灭绝。”东京农工大学生态学家Yayoi Kaneko表示。
在日本餐馆中,食用獾肉作为一种流行也正在兴起,尽管这种做法是否驱动了对獾的杀戮尚不得而知,或者这只是对足够的獾供应量作出的反应。科学家认为,日本政府应当介入此事并且就这种做法能否持续下去提供科学的建议。
Kaneko和另外两位科学家——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Christina Buesching 、Chris Newman最先在4月13日发表于《自然》杂志的“读者来信”栏目中表达了他们的担心。他们警告说,杀戮行为的增加可能导致正在显露的“生态危机”,同时这种行为正在“没有科学建议或者策略规划”的情形下不断出现。
日本獾是该国特有的物种。它的体型比欧洲“同伴”小,并且拥有没那么明显的面部条纹。Kaneko表示,令人困惑的是,日语中用来描述獾的单词还可被用于描述经常被农民诱捕的另外两个物种:狸(在日本民间故事中被认为是狡猾的动物)和浣熊(在日本是入侵物种)。
Kaneko介绍说,当地政府正在不断地推动农民猎杀有害动物以减轻作物损失,而獾似乎正在受到这种杀戮行为的严重影响。鹿儿岛政府官员表示,该县虽然没有追踪獾的数量,但已经证实在2016年3月之前的12个月里,已有4354只獾被杀死,比上一年度增加了70%,比此前若干年增加了一个数量级。
“这个独特的群体应当在科学的控制下得到合理的监测和管理。”俄罗斯科学院研究人员Alexei Abramov表示。目前獾并未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但Kaneko表示,基于她对该物种种群密度的估测,这可能很快便会发生变化。估测显示,在过去的几年里,鹿儿岛上有70%的獾被杀死。[3]
视频
《獾的礼物》
视频
ASK VC |獾战斗力极强, 更是挖洞能手, 黄鼠的老巢面临巨大危险
参考资料
- ↑ 獾子 ,中国农业信息网 . [2015-7-29]
- ↑ Meles meles,biolib . [2017-7-20]
- ↑ 生态学家警告日本或出现獾杀戮危机,科学网, 2017/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