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乡
牡丹乡位于台湾屏东县境内。距今三百馀年前,牡丹全境尚为一片原始森林,居民则以排湾族为主,少部份为阿美族,以渔猎为生,分居于茄芝莱(Jakachiral)、新保将(Sinvaujan)、高士佛(Kuskus)、四林格(Stagl)等地,由头目领导的部落社会。在清朝光绪年间二十一年,日本割据台湾正式划分牡丹乡为茄芝莱、牡丹、高士佛、牡丹湾、八瑶、四林格等六社。民国三十四年,台湾光复后,实行地方自治,遂改“社”为“村”,即今的石门村、牡丹村、高士村、旭海村、四林村、东源村,民国三十五年十月定名为屏东县牡丹乡。更由于政府大力辅导乡民农耕,使乡民由渔猎生活演变为典型的农业社会,生活也日渐改善。[1]
目录
地理位置
牡丹乡位于屏东县东南方,人口数约4,981人,男性:2,524人,女性:2,457人;全乡总户数计有1,943户。牡丹乡接中央山脉末段,东依太平洋、西接车城乡、南邻满州乡、北与狮子乡及台东县达仁乡接壤。全乡面积约182平方公里,是台湾最南端的原住民乡。牡丹乡拥有以排湾族为主、部分阿美族的原住民文化;牡丹乡最高海拔位在牡丹池山,但平均海拔皆在1000公尺以下,境内有有牡丹溪、女仍溪和竹社溪流经,当地便在沿海平原地带种植稻米和瓜果,是屏东县重要的农业乡镇带。[2]
环境气候
牡丹乡境内山势绵延,海拔皆在一千公尺以下,以牡丹池山最高。另外,有牡丹溪、女仍溪、竹社溪在石门村汇合,经车城乡注入台湾海峡;其溪水终年不干,沿岸平原适合种稻及瓜果,是牡丹乡的经济命脉。因地处低纬度,气候炎热,夏雨冬干。但海拔较高之处,冬季仍有局部性小雨。而每年十月至隔年四月则是特有的落山风季节;五月至九月又为台风季节,常常影响经济作物的种植。目前以农业经营占多数,惟乡内青壮人口外流情形严重,以致生产力减弱。除农业外,劳动力多投注于林产渔牧及运输设备等相关工作。[3]
农特产品
牡丹乡因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农产品各具特色。例如爱玉子,产期以七、八月最盛,至十二月。采收以后,经过削皮、晒干,剥下爱玉子。食用时放入过滤袋以传统的方式搓揉;或用果汁机转,最后加以过滤,最重要的是要用干净矿泉水;香菇主要栽种于牡丹村、东源村及高士村,以段木方式栽种,并利用天然森林或网遮蔽阳光方式栽培,秋冬季节为主要采收季节。牡丹乡段木香菇品质良好,在市场中颇富盛名,为部落重要之经济来源;山苏种植面积约75公顷,其中以牡丹村及东源村土质较为湿润,为主要栽种地区,一年四季皆可采收;火龙果生产期5月至10月,牡丹乡以无毒栽培技术种植红皮红肉的火龙果,具丰富营养价值,果实甜美,是牡丹乡农产三宝之一;野姜花于每年7月至11日盛开,野姜花用途多,除了赏花闻香,亦可以作成佳肴及香氛产品。牡丹乡野姜花田种植面积达53.6公顷,目前已研发出野姜花系列香氛产品,来牡丹闻香,使您清新十足;雨来菇又称地木耳,因雨后生长于草地上,又有情人旳眼泪之美名,是一种健康的藻类食材,目前在恒春半岛地区餐厅及牡丹乡已经发展出数种烹调菜色,可凉拌可烹煮,独特的口感吸引游客品尝。若游客如欲购买农特产品或烘培品,可洽询牡丹乡农业产销班或牡丹乡公所农业观光课 08-8831223[4]
公益团体深入偏乡部落
屏东县牡丹乡是全台湾最南端的山地原乡,但因为青年人口外移,现在牡丹乡的人口剩不到五千人。人口老化、贫穷,交通不便,长照资源要深入如此的偏乡、可说是难上加难。所幸有公益团体,长期在当地提供送餐和居家服务,更在牡丹乡的石门部落,辅导成立了唯一一个“家庭托顾站”。负责人是今年51岁的戴月玲。20多年前,她的丈夫车祸离世,为了把一双儿女养大,她因缘际会踏入居家服务领域。看到部落中许多长者和失能者、孤苦无依、酗酒成瘾,甚至家中没有热水器、没有卫浴设备,戴月玲就大方开放自己的家,让部落被遗忘的边缘人走进来,还帮他们沐浴、准备餐食给他们温暖的陪伴。牡丹乡青年人外移,人口严重老化,乡内有超过1/4都是老年人,1987年成立的介惠基金会长年服务偏乡就发现,牡丹乡的边缘户与其他原乡相较,比例更高。“家庭托顾站”就像边缘人的第二个家,提供给他们食衣住行的协助,也让他们能够遮风避雨,生活多了寄托与期待。月玲秉持著一份责无旁贷的使命感,真心付出、温暖陪伴,改变了偏乡边缘人的弱势处境,为部落创造了无数的美丽风景。中心希望多的公益团体及社会资源可提供与牡丹乡及类似偏乡地区部落的弱势团体更多的协助与陪伴。[5]
视频
【《村民大会》EP559:高士客的生态旅(屏东牡丹乡)】
【偏乡妈妈家托站 边缘人的第二个家 | 华视新闻 20200202】
【草地状元-屏东牡丹乡太阳部落的荣耀(20160118播出)】
参考文献
- ↑ 关于牡丹 屏东县政府
- ↑ 牡丹乡 TravelKing旅游王
- ↑ 认识牡丹-环境气候物产 屏东县政府
- ↑ 认识牡丹-环境气候物产 屏东县政府
- ↑ 偏乡妈妈的家托站 戴月玲 用爱点亮部落 华视台语新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