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1905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1955年4月18日去世,享年76岁。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1]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jpg
出生 1879年3月14日
德意志帝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
逝世 1955年4月18日(1955-04-18)(76岁)
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
居住地 德国、意大利、瑞士、奥地利、比利时、美国
配偶 米列娃·马利奇(1903年-1919年结婚)
爱尔莎·洛文塔尔Elsa Löwenthal(1919年-1936年结婚)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 物理学
博士生 {{{博士生}}}

目录

记事

  • 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时30分,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Ulm,Kingdom of Württemberg,German Empire)班霍夫街135号。父母都是犹太人。*1888年(9岁),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入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学习。在学校受宗教教育,接受受戒仪式,弗里德曼是指导老师。
  • 1889年(10岁),在医科大学生塔尔梅引导下,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著作。1891年(12岁),爱因斯坦自学欧几里德几何,对数学感到狂热的喜爱,同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
  • 1892年(13岁),爱因斯坦开始读康德的著作。
  • 1894年(15岁),爱因斯坦一家人移居意大利
  • 1895年(16岁),爱因斯坦自学完微积分。同年,爱因斯坦在瑞士理工学院的入学考试失败。爱因斯坦开始思考当一个人以光速运动时会看到什么现象。对经典理论的内在矛盾产生困惑。
  • 1896年(17岁),爱因斯坦获阿劳中学毕业证书。10月29日,爱因斯坦迁居苏黎世并在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就读。
  • 1899年10月19日(20岁),爱因斯坦正式申请瑞士公民权。
  • 1900年8月(21岁),爱因斯坦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12月完成论文《由毛细管现象得到的推论》,次年发表在莱比锡《物理学杂志》上并加入瑞士国籍。
  • 1901年3月21日(22岁),爱因斯坦正式取得瑞士国籍。在这一年5到7月完成电势差的热力学理论的论文。

毕业以后

  • 1902年6月16日(23岁),爱因斯坦被瑞士伯尔尼专利局雇佣。1903年(24岁),他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结婚。他们结婚前就已经有了第一个孩子。
  • 1904年(25岁)9月,爱因斯坦由专利局的试用人员转为正式
  • 1905年(26岁)3月,爱因斯坦发表“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4月向苏黎世大学提出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博士学位。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这一年因此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 1906年(27岁)4月,爱因斯坦晋升为专利局二级技术员。11月完成固体比热的论文,这是关于固体的量子论的第一篇论文。
  • 1907年(28岁)升职为专利局一级技术员。1908年(29岁)10月,爱因斯坦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
  • 1909年(30岁)10月,爱因斯坦离开伯尔尼专利局,任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0年(31岁)10月,爱因斯坦完成关于临界乳光的论文。
  • 1911年(32岁),爱因斯坦从瑞士迁居到布拉格。1912年(33岁),爱因斯坦提出“光化当量”定律。
  • 1913年(34岁),爱因斯坦重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远走美国

1932年(53岁)2月,对于德国和平主义者奥西茨基被定为叛国罪,爱因斯坦在帕莎第纳提出抗议。3月,爱因斯坦从美国回柏林。5月,爱因斯坦去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讲学,后赶到日内瓦列席裁军会议,感到极端失望。6月,爱因斯坦同墨菲作关于因果性问题的谈话。7月,爱因斯坦同大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通信,讨论战争的心理问题。号召德国人民起来保卫魏玛共和国,全力反对法西斯。12月10日,爱因斯坦和妻子离开德国去美国。原来打算访问美国,然而,他们从此再也没有踏上德国的领土[2]

1933年(54岁),德国纳粹政府查抄他在柏林的寓所,焚毁其书籍,没收其财产,并悬赏十万马克索取他的人头。爱因斯坦当时在普林斯顿大学任客座教授,得知消息后便加入美国国籍。1934年(55岁),爱因斯坦文集《我的世界观》由其继女婿鲁道夫·凯泽尔编辑出版。1935年5月到百慕大作短期旅行。在百慕大正式申请永远在美国居住。这也是他最后一次离开美国。获富兰克林奖章。同波多耳斯基和罗森合作,发表向哥本哈根学派挑战的论文,宣称量子力学对实在的描述是不完备的。为使诺贝尔和平奖赠予关在纳粹集中营中的奥西茨基而奔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