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爪牙


爪牙(vassels),现多比喻为坏人效力的人,他们的党羽,帮凶。是贬义词。原意指动物的尖爪和利牙。古义是得力帮手的意思,属于褒义。

中文名:爪牙

外文名:cat's paw

拼音:zhǎo yá

解释:比喻为坏人效力的人

近义词:走狗、帮凶

目录

基本解释

1. [claws and teeth]∶动物的尖爪和利牙

2. [tool; lackey; accomplice]∶党羽,帮凶

爪牙广布

例句

1、他是个甘愿作侵略者爪牙的民族败类。

2、这个总管果然是黑暗的爪牙。

词语出处

(1)指武臣。

《诗·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

《汉书·李广传》:“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汉书·陈汤传》:“战克之将,国之爪牙,不可不重。”

(2)指羽翼;辅佐的人。

后汉书·窦宪传》:“宪既平匈奴,威名大盛,以任尚等为爪牙。”

唐中宗《赐成王千里衣物勅》:“既曰爪牙,实称心腹。”(《全唐文》卷一七)

(3)今多用作贬义。如:帝国主义的爪牙。

(4)还有动物的尖爪和利牙的意思。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得力帮手,一般是说武将。

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腾之徒欤?《三国志

引证详解

1. 人的指甲和牙齿。

①《吕氏春秋·恃君》:“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守卫。”

②《初学记》卷五引 晋 杨泉物理论》:“石,气之核也。气之生核,犹人筋络之生爪牙也。”

2. 动物的尖爪和利牙。

①《荀子·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②汉 桓宽 《盐铁论·险固》:“虎兕所以能执熊罴,服羣兽者,爪牙利而攫便也。”

③唐 卢纶 《腊日观咸宁王部曲娑勒擒豹歌》:“歘然扼颡批其颐,爪牙委地涎淋漓。”

④《西游记》第三四回:“虎斗时,爪牙乱落。”

⑤冰心 《寄小读者》二七:“看见过力士搏狮么?当他屏息负隅,张空拳于狰狞的爪牙之下的时候,他虽有震恐,虽有狂傲,但他决不暇有萧瑟与悲哀。”

3. 喻勇士;卫士。

①《诗·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 郑玄 笺:“此勇力之士。”

②唐 陆贽 《普王荆襄江西道兵马都元帅制》:“三事大夫竭诚於内,羣帅爪牙宣力於外。”

③《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 李都督 虽然骁勇,奈英雄无用武之地。手下爪牙看看将尽,叹曰:‘悔不听 郭判官 之言,乃为犬羊所侮。’”

④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见天子坐殿上,爪牙森立。”

4. 比喻武臣。

①《汉书·陈汤传》:“战克之将,国之爪牙,不可不重也。”

②唐 颜真卿 《右武卫将军臧公神道碑铭》:“公兄左羽林军大将军平卢副持节 怀亮 ,以 方虎 之才,膺爪牙之任。”

③清 顾炎武 《日知录·夫子之言性与天道》:“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

5. 形容勇武。

①《国语·越语上》:“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②唐 元稹 《宋常春等内仆局令》:“勑:近制选内臣之善於其职者,监视诸镇,盖所以将我腹心之命达於爪牙之士也。”

③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爪牙之将,用不拘资。”

④《花月痕》第四回:“本爵钦承威命,统领之戎,招募悉拳勇之材,团练集爪牙之利。”

6. 党羽;帮凶。

①《史记·酷吏列传》:“是以 汤 虽文深意忌不专平,然得此声誉。而刻深吏多为爪牙用者,依於文学之士。”

②唐 元结 《问进士》之一:“外以奉王命为辞,内实理车甲,招宾客,树爪牙。”

③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诸常侍即纵横爪牙自竖,要如蟠蟒学虬,未有吞海之意。”

④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刘庸夫》:“无非为一己之耳目爪牙,得以於中取利。”

⑤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二:“ 郭全海 寻思‘ 满洲国 ’这么一个大密探,藏在这儿一年多,没有发觉,一定有爪牙。”[1]

参考文献

  1. 爪牙,在线汉语词典,引用日期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