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谷穴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漏谷穴】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太陰脾經。足太陰絡。別名:太陰絡穴。漏谷穴的位置:距內踝尖6寸,脛骨內側緣後方。中醫認為刺激漏谷穴有緩解治療腹脹腹鳴、消化不良、遺精腳氣等作用。
目錄
穴位含義
脾經中的濁重物質在此沉降。
1. 漏谷。漏,漏落也。谷,五穀也、細小之物也。該穴名意指脾經中的濁重物質在此沉降。本穴物質由三陰交穴傳來,因脾經的濕熱之氣與肝經及腎經氣血物質 進行了交換,上行至本穴的氣態物質則溫度偏低,在本穴的變化是散熱縮合冷降的變化,濁重的部分由天部沉降到地部,如細小的穀粒漏落之狀,故名。
2. 足太陰絡、太陰絡。本穴物質為三陰交穴傳來的天部水濕之氣,其氣與脾經其它的氣血物質相比溫度較低,穴內氣壓亦較低,脾經其它部位的水濕之氣向本穴匯聚並沉降地部,本穴有聯絡聚集脾經天部氣血物質的作用,故為足太陰絡。
概況
【取穴】位於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距內踝尖6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及氣態物中的脾土塵埃。
【運行規律】混濁的氣態物由天部沉降至地部。
【功能作用】沉降脾經陰濁[1]。
作用功效
【功效應用】有健脾化濕、理氣宣痹的作用
【主治病症】主治腹脹,脘腹脹滿,腸鳴切痛,腹脹腹鳴,急性腸胃炎,慢性腸胃炎,腸鳴音亢進,飲食不化,消化不良,疝氣,腹痛,少腹疼痛,泄瀉,赤白痢,腰膝厥冷,小便不利,遺精,下肢痿痹,下肢濕痹,足脛腫痛,細菌性痢疾,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宮出血,癔病,腳氣,丹毒,偏墜,腿膝厥冷,膝踝腫痛,肩胛部疼痛,下肢麻痹,精神病等。
【配伍應用】
漏谷穴配曲泉穴,有活血祛瘀的作用,主治血瘕。
漏谷穴配陰陵泉穴、三陰交穴,有溫經通絡除濕的作用,治下肢重病。
漏谷穴配中極穴、太溪穴、三陰交穴,治遺尿。
日常養生
何為「漏谷」?就是有穀子漏出來之意,也就是食物進入胃裡後,還沒有消化好呢,營養還沒來得及吸收呢,就從身體裡排出去了,直接「漏」出去了。中醫將這種 情況稱之為「完谷不化」,而漏谷穴恰能解決消化不良等問題。漏谷穴有健脾合胃、利水除濕的功效。漏谷穴位於小腿的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距內 踝尖6寸,脛骨內側緣後房。每天堅持按揉漏谷穴10分鐘,再注意生活習慣,這些問題就會大而化小,小而化無了。
穴位療法
【針刺】一般直刺0.5~1.0寸。直刺1~1.5寸,局部有酸脹感,可擴散至小腿外側。直刺0.5~0.8寸,局部酸脹,可擴散至小腿外側。 深刺時須防刺傷脛後動、靜脈。
【艾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按摩】以拇指指尖垂直按壓漏谷穴,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左右足各揉按1~3分鐘,可緩解男性小便不利及前列腺問題
視頻
焦守廷上傳足太陰脾經《漏谷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