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樵記
劇目介紹
崑劇《漁樵記》劇情是:漢朝會稽書生朱買臣家貧無依,以賣柴為生。東村劉二公見買臣好讀書,甚愛憐其才,將女兒玉天仙許婿之。玉天仙嫁買臣二十餘年,見買臣日日與樵友楊孝先、漁者王安道相娛而不求功名,便時常作鬧。劉二公為了激發朱買臣的上進心,故意指使玉天仙在大雪天逼朱買臣寫休書,並將朱買臣趕岀家門。劉二公暗中卻將十兩白銀、一套棉衣讓王安道轉給買臣,鼓勵他進京應舉。買臣一舉及第,官封會稽太守。衙前遇鄉人張撇古,張見買臣為官,忙去報知劉二公。玉天仙聽說,初不相信,後知是真。於是劉二公與玉天仙去見買臣,意欲復婚,買臣令天仙於馬前將潑到地上的水收起,否則不允復婚,實即覆水難收之意。劉二公與玉天仙正無奈時,王安道到來,將劉二公暗中資助衣服、銀兩事說明,買臣便認納了玉天仙。
下述四折,是北劇昆唱的戲碼:
《北樵》(《漁樵》)原本第一折。寫朱買臣與樵友楊孝先和打漁為業的王安道為友,漁樵共話,甚為逸樂。
《逼休》原本第二折。寫朱買臣年已四十九,仍貧苦異常,妻子玉天仙見此,在大雪天逼買臣寫休書離婚。
《寄信》原本第三折前半部分。張撇古以貨郎為業,這天城中忽見同鄉朱買臣得了官,忙回東村報與劉二公知曉。
《相罵》原本第三折後半部分。張惴古報來喜訊,使劉二公與玉天仙高興萬分。可當張指出玉天仙不賢慧而逼休之事,玉天仙羞怒,兩人對罵了起來。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漁樵記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儺戲是什麼?儺戲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網,2015-07-18
- ↑ 歷史知識 > 參軍戲,國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