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貨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貨郎,亦稱「貨郎子」,指舊時民間在農村城市小街僻巷流動販賣日用雜貨的商販,有的兼收購土特產品。遊走於村屯鄉里、城鎮街巷,走街串巷,挑着扁擔,販賣日用小百貨的「移動商店」。一般使用撥浪鼓、小鑼等響器來招徠顧客。

介紹

貨郎是鄉野一道遙遠的風景。這風景在七十年代末是極常見的。一位位淳厚樸實帶外地口音的中年漢子,寬厚有力的肩膀挑着一根竹扁擔,兩隻特製的大竹筐里盛滿各式各樣的小百貨,扁擔兩頭用紅繩線吊着婦女用的鮮艷奪目的髮夾、上學孩子們用的本筆等。

舊時,有貨郎肩挑貨擔走鄉串戶,搖鼓叫賣。貨郎搖鼓還有名堂,進村搖的鼓點是「出動,出動,出出動[1]。」喚人們出來購貨。人出來多了,貨郎就高興地搖「嘿得隆咚!嘿得隆咚!」建國後,交通漸漸便利,商品流通較快,貨郎擔已逐漸消失。

貨郎挑的雜貨擔。亦指貨郎。元王曄 《桃花女》楔子:「我待繡幾朵花兒,可沒針使,急切里等不得貨郎擔兒來買。」《水滸傳》第七四回:「你既然裝做貨郎擔兒,你且唱個山東 《貨郎轉調歌》與我眾人聽。」 明劉若愚 《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又御用監武英殿畫士,所畫錦盆堆則名花雜果,或貨郎擔則百物畢陳。」 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四:「這邊樹底下也常歇下來一兩副貨郎擔,或是賣西瓜的。」亦省作「 貨擔 」。 金平 《迷彩》:「幾副貨擔、一座曲尺櫃,圍一群嘰嘰喳喳的女人。」平凡 《支農路上帶頭人》:「頓時,貨擔邊像星期天的圩場一樣熱鬧。」

貨郎擔早在宋代就有了一定的規模,南宋畫家李嵩曾繪有《貨郎擔圖》[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在鄉間也十分常見。但由於近現代城鄉市場的發展,商鋪密集,貨郎擔也逐漸減少,已不多見。

視頻

貨郎相關視頻

霞涌海灘的貨郎
民歌字典《貨郎擔》

參考文獻

  1. 令人難忘的鄉村貨郎鼓,參考網,2016-03-22
  2. 中國繪畫裡的「貨郎」文化,360個人圖書館,2018-10-03